2月初,爱德思考试局更新了今年A-level艺术C2大考命题:Union
如今,距离大考仅剩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命题,并将其延伸到作品创作中去呢?
今天我们就结合官方针对3D设计方向这一对应本科专业最多的Alevel学科,一起探究一下!
#1参考文献解读
M50 Winland Art
关于考试局给出的4篇参考文献,同学们既可以将这些文献作为切入点直接创作,也可以将其作为素材或灵感来源,亦或是独立创作作品,都是可以的。
文献一
自然界的灵动关节,千百年来始终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球窝关节与铰链结构,不过是众多实现材质联结、赋予灵动与柔韧的巧妙设计之二。
这些自然造物的仿生学应用,常令冰冷的机械沾染生命的呼吸——无论是挖掘机的钢铁臂膀、起重机的巍峨骨架、台灯的纤巧关节,抑或机器人的精密躯干。
第一篇文献就引用了宫崎骏笔下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它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机械诗篇,在蒸汽朋克的奇幻世界中,将远古技艺与当代科技肆意糅合,激发复古未来主义的狂想。
而Shannon O’Hare打造的“Neverwas Haul”实车,则以废弃材料为骨血,向凡尔纳与威尔斯的科幻史诗致敬。
文献二
第二篇文献是来自巴塞罗那陶瓷博物馆馆藏的一只二十世纪的花瓶,出自毕加索之手。
古今交融的淬火,是当代陶艺家挥洒创意的炼金术。
Grayson Perry的瓷瓶《同日诞生的双子》,以十八世纪中国青花为形,釉彩间却流淌着二十世纪的都市寓言;
毕加索的《阿兹特克四面花瓶》,灵感源自秘鲁莫切文明的兽形古器,线条中迸裂出原始的野性。
Elisabeth Kley的手工陶罐,浸染伊斯兰纹样的繁复、拜占庭的鎏金与亚洲的禅意;
Roberto Lugo的作品则沿袭传统器型,却以嘻哈图腾与抗争者的肖像,将釉面化作时代的宣言。
文献三
戏剧舞台,是隐喻的战场。
当剧本撕裂社群间的纽带与裂痕,舞台设计师便以道具与布景为刀笔,刻下无声的诘问:
Dominique Morisseau的《血在根脉》中,Jason Fassl设计的巨树盘踞舞台,虬结枝干如凝固的控诉,直指偏见的深根;
Walter Meierjohann执导的《红棕水畔》,
Miriam Buether以一方浅池为舞台,演员涉水而行,涟漪荡开命运的倒影。
文献四
为众生筑巢,是建筑师永恒的试炼。
文献四中的杰内大清真寺,以及其他古时建筑杰作,如东大寺、温彻斯特大教堂、国会大厦等,皆以当时材料的筋骨,挑战重力的桎梏。
而今,钢铁与玻璃的洪流中,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中心,以流线穹顶拥抱北国风雪;
Massimiliano与Doriana Fuksas打造的新罗马会议宫,则以悬浮的钢铁云层,重写天际线的语法。
文献四完美对应了建筑设计方向,3D设计学科直接对口的专业中,空间建筑类专业就占了一大部分。
#23D设计案例分享
M50 Winland Art
虽然看了四篇参考文献,但关于“C2考试具体要拿出什么样的作品”这件事,相信你还是有些模糊的。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之前选择3D设计方向的同学们,他们的作品都长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选择3D建筑方向的 Rose 同学的作品:在关于透视的绘画部分中,Rose 以“寻找城市相关物件并进行拍照”的形式进行了呈现:她从城市相关的物体中寻找了26个字母,并搜集了一些岛屿上的房子,然后通过拼贴的方式展示她对建筑的理解和想法,并运用了绘画和模型的方式将她的想法展示出来。
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Rose利用纸去制作建筑的外观,然后用绘画的形式把建筑的结构绘画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把建筑的结构绘制出来,这也是Alevel重点展示的能力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Rose 在页面中缺少了文字部分的内容来辅助解释她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一点需要同学们尽量规避。
在 Alevel 3D 方向的考试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记录的形式,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现,比如摄影、绘画等都是记录的方式之一,但如何将其灵活运用还是需要很强的技巧,而不能是生硬的拼接!
▼3D设计案例调研方法分析A-level高分案例详细拆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机构艺术往期学员——G同学的作品:《Density》。
首先,G同学用纸和木棍作为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制作的模型;她将建筑的外形用针管笔以速写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用KT板和木板相结合的的形式,将想法呈现出来,充分展现了动手能力及材料选择运用能力。
在另一幅作品中,G同学利用建筑的外形将主题字和建筑相结合,第一组的字体是根据建筑的外形用针管笔绘画,除此之外,还灵活调整字体的颜色。最后,在一张主题拼贴画作品中,G同学将照片和绘画相结合,最终完成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