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AP心理学国内考试难度分析

2022年5月3日进行的AP心理学考试已经结束。本场考试为线下纸笔考试,这篇文章涉及到的考卷为国内卷,希望能够通过对应的考情回顾与分析,帮助大家做难度参考。

整体情况总结

AP心理学是社科和科学都沾的科目,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MCQ和FRQ题干阅读量较大,对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今年MCQ难度中等偏上,FRQ难度中等微偏上的情况下,同学们需要注意调整做题节奏,加快做题速度。

有多位同学表示时间很紧张,没有做完题,所以同学们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学会控制时间,不要在一道题上耗太久。但这次考试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关于不同的neurotransmitters和drugs几乎没怎么考,这也是心理学最难背的一部分。

MCQ整体分析

这一次的选择题整体中等偏难,对简单常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灵活,会融入一些容易混淆的情景里。且覆盖的知识面很广,也有涉及一些冷门的知识点,比如八单元psychological disorder治疗药物过量的病症。

FRQ题目解读

这一次的FRQ题目设置较为常规,考察的知识点不算深入,但可能会有两三个对同学来说略显生疏的概念出现。题量适中,正常速度3分钟左右一个小题能够刚好答完,整体来说难度中等微微偏难。

第一题

大致思路:

第一题的形式很常规,题干先给出一个简单的背景故事,让考生将之后给出的心理学概念带入背景故事中并说明其具体作用。答这一类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目有效信息具体阐述要解释的概念。如果时间分外充裕也可以先写一遍概念的标准定义,再结合背景故事分析,这样的答案更加保险。

背景故事:爸爸和儿子想吃三明治,但发现家里没有面包,于是决定去逛超市买做三明治的食材,爸爸还记忆了一个groceries list。逛超市时,爸爸和儿子听见货架上的罐头被人撞倒在地,而其他

顾客无动于衷,于是爸爸和儿子一起把罐头重新摆好了。结账时,爸爸教儿子使用自动扫码机,儿子学会了并自己扫描了最后三样物品的条形码。回到家后,爸爸发现自己忘买芥末酱了。

1. Bystander Effect(unit 9 social psychology)

当超市里货架上的罐头倒下时,由于来往的顾客很多,每一个顾客都认为会有人站出来采取行动,导致了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从而使得一开始经过的顾客都对散落在地的罐头无动于衷。

2. Basilar Membranes(unit 3 hearing)

耳蜗基底膜震动使得分布在基底膜上的hair cells弯曲来传导声波,这样爸爸和儿子才能听到罐头倒地的声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声音传导的全过程步骤非常复杂,但看题目我们只需要解释耳蜗基底膜在这中间的作用,也就是听觉。

3. Altruism(unit 9 social psychology)

利他主义是一个较常见且凭借常识可以简单判断的概念。我们可以回答爸爸和儿子为了其他顾客在购物时能有更干净的环境,于是决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收拾倒在地上的罐头,这体现了爸爸和儿子身上的利他主义精神。这里要注意的是,利他主义强调无私地成全他人利益,答清具体牺牲了什么和奉献了什么都很重要。

4. Erik Erickson’s stage of 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unit 6 stage theory)

自治vs.羞耻和怀疑的阶段主要出现在1-3岁幼儿中,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意愿(例如potty training),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不能学习如何控制自身,他们长大后将怀疑自己的能力。结合题目,我们可以选择回答:两岁半的儿子处于这一阶段,儿子在结账时想要自己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当爸爸尝试帮助儿子时,儿子对爸爸说“不”,坚持独立完成最后的扫描,并对自己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感到很满意。

5. Serial-Position Effect(unit 5 memory)

系列位置效应由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两部分组成,指人们容易记住系列中出现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而容易遗忘系列中间的项。结合题目,我们可以回答:由于系列位置效应,爸爸记住了买排在购物清单最前的面包,也记住了买排在购物清单最后的手巾,但却遗忘了要买排在购物清单中间的芥末酱。

6. Drive-Reduction Theory(unit 7 motivation)

驱力降低理论是生物学化的动机理论,主要指动机形成的原因是机体内驱力的刺激(例如饥饿、口渴、疼痛),强调生理需求。结合题目背景,我们可以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父亲和儿子感到饥饿,想吃三明治,但家里没有面包,于是两人被饥饿感驱使着去超市购买食材制作三明治。

7.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unit 6 cognitive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里我们可以回答:现在的儿子还不会自己扫描商品的条形码,但在爸爸的教导下,儿子跨越了最近发展区,开发了扫描商品条形码的新技能。

第二题

大致思路:

第二题是实验相关题,描述了实验的目的、过程及变量,实验部分着重考察对自变量因变量的判断,也简单地结合了一些知识点。

背景故事:

A在夏令营中当助教,她发现这里的学员们经常喝含咖啡因饮料,到了晚上很难入睡且睡眠质量不太好。于是,A决定做一个关于含咖啡因饮料摄入量与睡眠时长的相关性研究。

Part A

图表中横轴纵轴分别是睡眠时长和含咖啡因饮料摄入量,所有的数据点大致形成一条斜率为负向下倾斜的斜线。

1. 根据图表,指出其横轴与纵轴变化量之间的关系(unit 1 experiment)

这里看到图表中斜线斜率为负,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含咖啡因饮料摄入量与睡眠时间是负相关的,也可以答随着咖啡因饮料摄入量增加,睡眠时间逐渐变短。切记在描述相关性研究的图表时不要用上因果关系的连词。

2. 解释REM Rebound对学员们产生的影响(unit 2 sleep)

REM睡眠剥夺的反弹效应是指在被剥夺睡眠的情况下,被试者做梦的数量和时间都会增加,由此来弥补被剥夺的梦。结合题干,我们可以回答学员们第一晚因为参加夏令营活动要早起,且晚上难以入睡,所以REM睡眠时间减少,导致第二天晚上学员们REM睡眠时间显著增长,做梦频率也更加频繁。且连续几晚被剥夺睡眠后,学员们会变得更加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Part B

小A决定把学员们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另一组不能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据此来进一步调查咖啡因饮料对睡眠时长的影响。

1. 指出实验中的自变量(unit 1 experiment)

自变量顾名思义就是不受其他量影响自己独立改变的量,这里的自变量就是学员们是否喝了含咖啡因的饮料。

2. 如何让Part B中的设计真正具有experiment的效度(unit 1 experiment)

这题考察的是实验的相关特性。要达到实验的效度,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变量。这里答题重点是random assignment。我们可以首先随机将学员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再随机分配决定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以此来排除confounding variables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怎样在实验中插入double blind的设计(unit 1 research method)

每天让两组学员服用外观口感几乎一模一样的饮料(一组含有咖啡因,另一组不含咖啡因),对学员和进行操作记录数据的研究员都隐瞒哪一组的饮料是含咖啡因的。注意双盲设计需要对被测者和实验员都不知道到底使用的哪一种treatment(也就是饮料到底含不含咖啡因)。

Part C

1. 解释如何将EEG融入未来关于咖啡因摄入量对睡眠时长影响的研究中(unit 2 sleep)

EEG能测定脑电波,通过脑电波的不同频率和形状,我们可以大致判定受测者所处的睡眠状态。REM睡眠显示的脑电波是急促的锯齿状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监测EEG测定受测者的REM 睡眠时长,再结合咖啡因摄入量进行一个实验的大体描述就好,这一题的考察重点主要在通过EEG测定REM睡眠时长的方法。

2. 解释A如何用Incentive Theory来激励学员们多喝无咖啡因饮料(unit 7 motivation)

激励理论是指个体因为外部刺激调节自己做事的状态,所以只要结合背景故事答出一些外部激励因素就好。例如:A每天都会奖励当天用无咖啡因饮料代替含咖啡因饮料摄入的学员100美元,由此来鼓励学员们多喝无咖啡因饮料。

以上就是本次国内心理学考试的一个整体回顾啦,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AP化学国内卷考试难度分析

下一篇

IBDP1经济好学吗?IBDP1经济常见问题有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