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心理学里的经典实验知识点分享

听说有人觉得AP心理就是死记硬背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概念和理论?

好叭,其实当年的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每当我翻开我的concept log book,看到密密麻麻的”XXX theory”、”XXX model”、”XXX effect”且中间还穿插着一堆人名的时候,我就两眼发昏。

但是,其实这些心理概念和理论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的背后,藏着无数有趣的实验和有意思的故事,等着你去探索。 所以呢,我希望通过这个系列,给你们分享一些AP心理学里的经典实验,把概念背后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本系列目录

Biological Bases of Behavior

1.1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Learning

2.1 Tolman: Latent Learning

2.2 Pavlov: Classical Condition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3.1 Elizabeth Loftus: Misinformation Effec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1 Mary Ainsworth: Strange Situation Experiment

4.2 Harry Harlow: The Wire Mother Experiment

4.3 Gibson & Walk: The Visual Cliff

Social Psychology

5.1 Stanley Milgram: Obedience Experiment

5.2 Philip Zimbardo: Stanford PrisonExperiment

5.3 Latane & Darley: The Bystander Effect

5.4 Latané (et al.): Social Loafing

5.5 Solomon Asch: Line Experiment

#01Biological Bases of Behavior

1.1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有时候我们会不禁感叹:有些人脑子怎么就这么好使?他们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

为了探究“一些人是不是天生就智力超群”这个问题(或者换个更严谨的说法:智力是否是一种遗传自父母的特征),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双胞胎研究来确定智力的遗传性。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1990)大概是最著名的双胞胎研究之一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找到了超过100对因为种种原因被分隔、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对他们的各项心理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将这些数据和异卵双胞胎(fraternal twins,遗传信息有差异)、普通兄弟姐妹等各种基因没有那么相似的组合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无论是一起长大的同卵双生(identical twins, 遗传信息完全一致)还是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他们智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都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见图1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1

这说明:智力确实是有遗传成分在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放弃挣扎,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笨、怎么也学不会,毕竟还有很多研究表明,环境和其他后天因素也是会对我们的智力和人格发展产生影响的!比如,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提供一个具有比较多外界刺激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会得到一定促进。 所以…去用后天的努力改变命运吧!

【考点提示】这类关于双胞胎的研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其实就是:先天的生物因素可以对人类的行为造成影响,这一点在2016年的MCQ中就有考察到。

【真题速递】2016 Q81: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作为最著名的双胞胎研究之一,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显示分开抚养的identical twins在智力上有很强的相关性(明显高于fraternal twins和普通兄弟姐妹),展现了有机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答案应该选择D。

#02Learning

2.1 Tolman: Latent Learning

Watson、Skinner这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一直觉得,只有行为(behavior)本身才值得研究,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而心智(mind)更像是一个“黑箱”,没法理解也没法研究。 在这样的行为主义视角下,确认某个生物体习得了某种行为的唯一方式就是观察它有没有实际展示出这种行为,并且只有通过奖赏(reinforcement)才能帮助生物体进行学习。

但是,Tolman的迷宫鼠实验却反驳了这种观点。 在这个实验里,饥饿的小鼠们被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在对照组中(见图2),小鼠每一次都被放在出口有食物(也就意味着有奖赏)的迷宫里。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2 对照组

而在实验组中(见图3),小鼠首先被放在出口没有食物(=没有奖赏)的迷宫里;进行10天无奖赏的试验后,研究人员才把小鼠移到出口有食物的迷宫中。而研究者将会记录小鼠们走迷宫全程犯的错误数量。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3 实验组

因为一进入迷宫,对照组的小鼠就嗅到了食物的香味,所以很努力地想搞清楚这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向着出口进发。随着一次次的摸索,小鼠对迷宫越发熟悉,在摸清楚路线后,干劲十足,溜得可快,犯的错误越来越少。

而实验组的小鼠呢?刚开始进入迷宫后,并没有发现好吃的,没什么前进的动力,只好在迷宫里慢悠悠地转,不断地试错,转着转着也转到了出口。但因为没有食物刺激它们,在前10天的试验里,它们走迷宫犯的错误一直挺多的,没什么明显的进步。和对照组的小鼠里比起来,实验组的小鼠看起来笨多了,看看人家噌噌噌的脚步,再看看你们到处碰壁。

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在第11天,实验组的小鼠突然发现:这一次的迷宫出口有食物!哈!老子饿得要死,还陪你们白白走了10天迷宫,现在终于有吃的了!结果它们跑得飞快,错误数急剧降低,一下就到了终点。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4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使Tolman提出了latent learning潜伏学习)的概念:learning that occurs but is not observable in behavior until there is an incentive to demonstrate it.在没有食物奖赏的时候,实验组小鼠犯的错误很多,看起来没有很好地习得迷宫的构造;但后来在有食物奖赏时它们所展现出来的飞速进步表明,其实它们早就学会了怎么走出迷宫,只是没有动机展现出来罢了。

这个实验引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cognitive map认知地图):a mental pictur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小鼠能走出迷宫,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找到某个地方,都是因为我们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和地点进行表征,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地图,帮助我们进行定位。

【考点提示】Tolman的小鼠迷宫实验算是一个常考点了,AP心理曾经考察过实验结果(比如图表)、相关重点概念和最基础的“研究者是哪位”等。我们要眼熟展示实验结果的图表图4),知道latent learningcognitive map分别是什么,以及记住是Tolman通过做这个实验提出了latent learning的概念!

【真题速递】2015 Q88: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恭喜我们遇到了比较善良的出题人!花了那么多篇幅把Tolman的实验认认真真概括了一遍,让我们一眼就可以识别出latent learning,选择A。(希望看了这篇推文以后你真的可以一眼识别出哈~2017 Q22: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这个图是不是看着特别眼熟?是不是和我在上文贴的实验结果图几乎一样(见图4)?Group C就是那一群原本看起来傻傻的,但一给食物就火力全开的实验组小鼠。它们引导研究者提出了latent learning和cognitive map的概念,既然选项没有latent learning那就只好选择B啦。 2016 Q26: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题干就是cognitive map的完美定义,选择D。 2017 Q89: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非常简单粗暴的考法,要是忘了小心Edward Tolman半夜来你家敲门哈!

2.2 Pavlov: Classical Conditioning

说到classical conditioning经典条件反射),就不得不提及Pavlov和他的狗子。简要概括一下,就是Pavlov通过训练狗子建立起铃铛声和肉的联系,使狗子在听到铃铛声就会流口水,即使铃铛声并不能吃。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5

【考点提示】

Pavlov的实验最常见的考法就是让我们辨别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各种key elements,包括:

Unconditioned stimulus Food (meat)
Unconditioned response Salivation
Neutral stimulus Bell
AFTER CONDITIONING…
Conditioned stimulus Bell
Conditioned response Salivation

【真题速递】2017 Q83: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这道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辨别food属于哪个key elements。记住了上面的总结表格,我们应该很快就能判断出food属于unconditioned stimulus,不需要经过任何训练food就能够触发狗子流口水这一反应,选择C。

#03 Cognitive Psychology

3.1 Elizabeth Loftus: Misinformation Effect

我们常常信誓旦旦地说某个事件一定发生过,还能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出事件的各个细节,并对自己的记忆充满信心。然而Elizabeth Loftus对记忆的研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1974年,Loftus和她的同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45位大学生,给他们看了一段关于车祸的视频,然后问了他们一些关于视频细节的问题,其中包括对汽车行驶速度的估计。

实验的independent variable是问题的措辞方式: “About how fast were the cars going when they smashed/collided/bumped/hit/contacted each other?” ——问题使用的动词稍有不同。Dependent variable则是学生们的回答。

结果显示,听到动词“smashed”的学生对汽车行驶速度的估计远远高于听到动词“contacted”的学生(见图6),这说明问题中的动词所暗示的关于汽车速度的信息能够影响学生对车祸视频的回忆(更具体一点,对汽车行驶速度的估计)。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图6

一周以后,研究者又把学生们召集起来,问了他们一个新问题:他们有没有在车祸视频中看到碎玻璃?(正确答案是没有。)结果,和其他学生相比,一周前听到动词“smashed”的学生回答“有看到碎玻璃”的比例显著更高。

Loftus的实验展示了misinformation effect对额外信息有可能是不准确的、有误导性的的信息的暴露有可能“篡改”人们对于事件的记忆。所以,有时候别对自己的记忆太有自信!

【真题速递】2014 Q8:

【AP心理】你们要的考前冲刺指南来了!(内附复习笔记)

“major influence on recall”说明题目问的是Loftus实验的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应该是问题的措辞(使用不同的动词),选择C。

结   语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著名的Minnesota双胞胎实验、小鼠如何通过暴走迷宫展示latent learning、Pavlov通过观察他的喜欢流口水的狗提出classical conditioning、以及Loftus的记忆实验说明我们的记忆是多么的不可信赖。

以下是这几个重要实验的总结表格: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的心理学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继续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真要限制国际生?帝国理工校长表态:强烈反对!

下一篇

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工程科研项目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