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及考题分析

关于AP世界历史,知识点涉及地区广博,覆盖层面细致且杂乱,想必是很多同学学习和复习时难以下手的科目。

然而,世界历史却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们进入大学、甚至研究所最坚实的地基:无论同学们之后是做文学、哲学的人文类研究,还是做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的社科类研究,基本的世界历史知识和研究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底色。

扎实的世界历史基础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工具,也能为我们日后的学习研究修建坦途。 阅读历史,我们需要掌握三对概念的分析。它们分别是偶然性和必然性;本质和现象,以及原因和结果。

偶然性和必然性:一般认为,历史有它发展的必然脉络。古代中国人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做是一条曲线,当它到达顶点时,必然会有一个滑落,而滑落之后可能会崛起,也可能会平缓地走一段时间。那么历史究竟是会继续滑落、崛起,还是会平缓过渡,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要学会对未来做一个预判,尽量地让这个曲线平缓过渡或上升,不要极速下跌。

而除了必然性,历史当然也总与偶然性相遇。偶然人物的出现,偶然地救急了整个事件,偶然改变了某一个历史节点……而我们去阅读历史的时候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必然,什么是偶然。 

本质和现象:同样本质的东西会衍生出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的程度可能不同。

比如民主选举,选举方法、投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基于一种民主制度的框架。而有些东西现象相同,但本质是很不同的。比如古希腊人讲的“道德”和古罗马人讲的“道德”,本身涵盖了一些相同的范畴,比如“不能杀自己的亲人”,在希腊和罗马社会都有这样的道德准则,但本质不同。

古希腊是部落或是城邦社会,没有法律,个体还是“完全自由”的,外部没有任何律令来约束家长的行为。而罗马已经产生了法律,这时候法律和道德分开来了,罗马人用法来约束他人,也被法约束。这时候,道德的内涵就变成急于和法律相区分,又和法律相辅相成的一种东西。

在本质上,罗马人的道德和希腊人那种发自内心觉得“不能杀自己的亲人”的想法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要知道判断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而现象也分为好几种不同的程度。 

原因和结果:历史里的事件一环扣一环,有些事件的结果是之后第二件事的原因。

我们在AP世界历史考试的时候,有时候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干扰选项有时会给出的其实是结果,因此需要注意区分这两者。 譬如在2021年的样题选择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答题的关键竟是“六亲不认”?

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答题的关键竟是“六亲不认”?

题干里给出两幅地图,它们是1400年左右,阿曼的商人去东非和中国做生意的航线细节对比。基于这幅图的一个问题是:以下哪一个因素对阿曼商人进行如图所示的航行的贡献最大? 根据第二张地图,我们知道,阿曼商人去中国的航程和回阿曼的航程所耗费的时间差距很大。

去的时候需要一年,而回来的时候只需要半年。显然,聪明的阿曼商人在1400年已经学会利用印度洋季风环流来缩短自己的航程了。 我们再看答案里的ABCD四个选项,虽然都是某一种特别的“因素”,但在这道题里,显然,我们要理解对阿曼商人如此走航路最宏大的、最概括性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航海科技的发展,譬如星盘和船帆的发明和运用,也就是B选项所作出的解释。 

选项A写的是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对航海的大力支持,是正确的,但它并不能直接体现出阿曼商人走如此航路的原因。阿拉伯帝国对航海的大力支持是当时航海科技发展的一个原因,而航海科技发展这个结果,导致了阿曼商人聪明地利用自然去缩短航程。 

选项C说的是阿拉伯语在当时的地中海、红海、西印度洋等地广泛传播,这是阿拉伯进行贸易的结果,而非阿曼人如此行程的原因。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因结果的倒错。

D选项说的是一个农业技术的改进,是正确的一句判断,但和航海无关。

历史书是历史学家的叙事。任何人的叙事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的投射,展现他对世界的看法。我们看历史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去讨论历史、讲解历史的时候也会带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答题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一种主观叙事,要用六亲不认的笔触答题

我们知道,2020年开始,AP世界历史的考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AP世界历史科目变为了《AP World History: Modern》。Modern一词的加入,使得历史考纲的编年从1200年开始,和之前的考纲相比,删除了几百年的历史记忆细节。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1200年之前的内容完全被删除了,而是史前的内容,尤其是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之时,古代希腊罗马等重要古代内容都作为一种背景知识,甚至是“common sense”出现,它们是1200年及其后的历史的基石。 

应对变化的考纲,我们仍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时候注意在纵向上厘清事件的时间线索,横向上以每个国别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构和科技发展这六点分类作为主题线索,归纳出横纵两套历史叙事。

这是一种“将书读薄”的方式,这两套叙事可以在冲刺考试时起到提纲挈领且迅速抓住大体进行复习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说,AP世界历史考试是一个基于读图能力、读材料能力和读题干能力的考试。譬如2021年样题的自由回答里有这样一道题 

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答题的关键竟是“六亲不认”?

 

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答题的关键竟是“六亲不认”?

这道题是对古代到近代商业贸易的一次跨度极大的考察,它考察的时间从1200年到1750年。这幅地图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地名和板块名称。 首先,学生们应当熟悉每个洲和大陆的板块轮廓,也就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常识,才会了解到这是着重于展示阿拉伯海及西亚附近的地图。图中繁复的点代表了商业陆路交通的频繁。 

其次,前两道问题里分别重点考察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面对这样非常宏大的问题,除了我们需要有扎实的史实作为基础之外,也需要一些大方向上的解题思路。譬如第一题考察该版图在1450年的“历史发展”。

15世纪的西方整体在经历文艺复兴,熬过了中世纪的漫长黑暗,科技文化都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蒸蒸日上。如果对这段时期的史实没有特别细节处的把握,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仍然可以在宏观上拿住得分点。

15世纪对商人、商业来说最重要的历史进程一定是科技发展,细化来看就是运输方式的发展和运输技术的发展。而第二题中考察文化交流,那么一定是和当时的语言、习俗、宗教相关。

AP世界历史考试不拘泥于很小的史实和细节的记忆,而在于考察同学们的历史整体思维,考察同学们怎样用一种宏观的方式去分析具体微观的事件。 

最后,对于第三题的原因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一定不是单一的,一般由好几个原因组成,为了使得答案呈现得有逻辑,建议同学们在回答时最先回答最宏观的答案。这一时期由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一扫中世纪的阴霾,在欧洲商人的推动下,海上贸易不断增长,导致了陆路贸易路线的转移。而我们知道,海上贸易往往更加快且便宜,同时当时美国白银购买亚洲货物的股份公司兴起,因此导致陆路贸易路线减少。 

除了读图之外,AP世界历史考试也对阅读文字资料的能力有所考察,它不要求同学们对具体的事件事无巨细地进行记忆,但是要求同学们分析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譬如2021年样题中的一道材料 

AP世界历史考纲变化,答题的关键竟是“六亲不认”?

我们在读这篇材料的时候可以边读边划线。不管我们是否了解过锡克教(Sikhism)的教义,我们都可以通过细读这一篇材料,加上我们对印度教、伊斯兰教的一些常识来选到对的选项。 

第二段中“We human beings are neither Hindus nor Muslims; but are bodies and soul of the Supreme Being; call Him Allah, or call Him Rama.”Allah是穆斯林的真主,Rama是印度教的神,这句话很明显地表示了锡克教其实是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结合。 

最后一段“Worthless is caste and worthless an exalted name; for all humankind there is but a single refuge in God.”也很好地表现了锡克教对种姓制度(caste)的态度,以及它本身是一神教的属性。

 在分析到这两句话中的信息之后,我们就能对锡克教本身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之后的问题也是建立在锡克教的基本信息上提出的,很容易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世界顶级大学在线暑期夏校报名开启!

下一篇

IGCSE计算机需要学编程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