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B TOK很难得A?

近日,IBO发布了官方的TOK 6道“规定命题”(Prescribed Title)

之所以是“规定”(prescribed),是因为考生无从选择,只能够在这6个题目中选一个,撰写中文不超过2000字(英文不超过1600字)的论文。当然,TOK本身是可以用多语种教学的,无论使用何种语言,最后的评分标准都是全球统一的。

TOK拿了A,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因为,拿A自TOK创立以来都是非常难的事情。至少比每个科目得7要难很多。

IB在每年考试季结束成绩出来之后,都会发布The IB Diploma Programme and Career-Related Programme Provisional Statistical Bulletin,数据官网可查。

为什么你的TOK得不了A?

从2015年以来,随着加入的成员校和考生的人数稳步增长,得A的相对人数并没有同等比例的增长。而2024年获得A的人数为9,386(这其中包含了各种语种的TOK),比例为9.7%,据笔者所知,这已经算是历年之最了。同比,2023年的数据是7,002人,比例只有7.2%,在之前,常年稳定在5%左右。可以说,IB课程的难度一部分体现在TOK拿A上

此外,从最具“性价比”的角度来说,TOK拿A也减轻了另外一门学科EE的压力。根据EE和TOK的换算矩阵,可以看出,无论是TOK还是EE,只要有一门是A,那么另外一门无论是A还是B,都可以拿到3分满分。

为什么你的TOK得不了A?

EE和TOK的换算矩阵

各个IB 成员校每年都会仔细的计算自己各个学科的7分率,但这加起来可能都没有TOK得A的难度高。那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你拿A呢?

笔者根据多年丰富教学经验,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成果展(Exhibition)不及预期,影响总分

TOK最后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占1/3的学习成果展(Exhibition)以及占2/3的命题论文。两个部分的满分各是10分,因论文占2/3的缘故,因此会把论文总分X2, 和Exhibition的分数汇总,构成总分。

IB已经大概有将近8年没有调整过这个分数区间了,分数如下👇

为什么你的TOK得不了A?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如果学生的成果展拿了8分,那么论文只需要达到中上(7分)就可以到22分的线;但如果成果展拿了6分,凑够22分就需要你的论文达到8分,这个实际上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每年得A的同学中,他们的成果展评注就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那么,自然会有更多的概率拿A。成果展评注偏弱会给论文写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也会使得结果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

2、TOK基础知识薄弱,论文写作无从下手

TOK因其包罗万象,知识点庞杂,导致很多IBers在论文题目发布之前,基础不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思维上的误区。

马颖毅教授《留学的孩子》(Ambitious and Anxious)这本书中指出了中国学生更容易寻求唯一的标准答案,但实际上往往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一个学艺术史的学生感慨到,“其实只要你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它便对各种不同的答案持开放态度。”

TOK论文不仅是引导你思考多种答案,甚至两种完全相反的答案!就像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 F.S)在《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中的那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一流智慧”,才对TOK论文的解题更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对TOK的三大主题(领域)、四维度的知识框架、十二大核心概念等基础知识比较匮乏。

许多IBers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再加上TOK问题非常抽象,因此导致很多人对于TOK感到一头雾水。

3、和考官存在“信息差”,不知道什么是好论文

做好一件事首要条件就是尽可能的搜集足够的信息,尽量减少信息差。而这一点对TOK论文来说,极其困难。我们先来看一下,“有效地联系着知识领域”(Linked effectively to AoKs),“考虑了论证的意义”(The implications of arguments are considered)。

请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什么叫做“有效联系”?什么又是“意义”?

是不是感觉到一堆问号。这些词是形容词,形容词的问题在于缺乏客观明确可量化的标准,大部分的判断都来自于考官在漫长的阅卷积累中形成的一些“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

这些知识有些是体现在每年官方在内网发布的,只给考官或者教师看到“Examiner Preparation Notes”以及“Subject Report”,只有通读这些IB的内部报告,才能够对题目形成比较精准的“题感”。

比如对于“意义”(Implications),在有一年的Subject Report 当中,主考官就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这些信息,往往是对考生屏蔽的。若不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是无法给考生提供足够的支持。

4、缺乏掌控感的外部因素

这些外部因素包括考官个人的价值观和偏向、考官对于评级标准和关键词的理解、“手松”或“手重”、考官的年资以及经验、甚至他对题目自己的“理解”。此外,考官也可能来自跨文化背景的考官,他们对个别的论据和观点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TOK的论文判卷是由一位考官看完之后给出判断的,所以具有比较大的偶然性。因此,确实存在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导致与A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这部分的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并且如果对成绩不满,可以最后申请EUR复核,也是有一定概率可以“mark up”的。

总之,如果要想增加得A的概率,那么就要早做准备。

此外,大家也要看到,其实学TOK不仅在乎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他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清晰的思考,搭建一个能说服别人的论证框架。掌握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学习TOK让无数学生感到痛苦,但回过头看,又不失为IB之旅上不可错过的风景~这种思维方式,也会帮助学生们更好适应国外大学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理性和平衡的思考者。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USACO信息学奥赛含金量解析 铜升银如何备考 线上/线下小班课程助你拿奖

下一篇

2025年申请英国哪些学校录取率较低?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