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导读短篇小说鉴赏——以福克纳《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为例

IB宝宝们大家好呀,众望所归的「IB中文导读系列」限时返场啦,今天IB中文阅卷官老师要带大家鉴赏的,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的短篇小说《一只给埃米莉的玫瑰》,一起来看看吧!

IB中文导读 • 第四期

老师建议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小说作品:作者/时代背景/情节/思想主旨/与个人经历的联系……

IB中文非常注重全球化问题的思考,所以阅读前了解作者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这也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阅读过程中,除了融入故事情节外,还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主动思考,例如:小说传达的思想(女权主义/自由意志等等)、是否有所反思(个体自由的重要性等等)。

《一只给埃米莉的玫瑰》

作者:威廉•福克纳

经典段落节选:

艾米莉·格里尔森小姐死后,镇上所有人都参加了她的葬礼。男人们参加她的葬礼是出于尊敬和怜爱,因为,她的死意味着一座纪念碑的轰然倒塌;而女人们,大多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她房子里面的样子,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除了她的那个身兼厨师与园丁二职的老男仆,没有人见过她的房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

那是一座很大的,方形结构的房子。它曾经是白色的,外部装饰有穹顶和哥特式的尖顶,阳台上饰有云形花纹——典型的七十年代风格。这所房子坐落在一个原本高贵的街区,但是轧棉机和加油站渐渐出现在了这个地方,彻底毁掉了这个地方的高贵。只有艾米莉小姐的房子保留了下来,虽然房子渐渐破旧,但是它却倔强而又不失迷人地对抗运棉的马车,和输油的管道——那些很碍眼的东西。现在,与那些在杰斐逊战役中阵亡的联邦军和同盟军士兵一样,艾米莉小姐也躺在环绕着苍松翠柏的墓园里了

就这样,她十分彻底地击败了他们,就像三十年前在气味事件中,她击败了他们的父亲们一样。那件事发生在她父亲死后的两年,她的情人——大家都以为他会娶她——离开他不久。在她父亲死后,她就很少出去;她的情人离开之后,人们基本就见不到她了。有些妇人鲁莽地拜访过她,但是她都没有接待她们,只有她的男仆——那是还很年轻——提着篮子每天进进出出,只有这一点能证明她还活着。

“一个男人能做好饭吗?”那些妇人们说;所以,当奇怪的气味从她家传出来时,人们也不太奇怪,它像一个纽带,把无所不能的格里尔森家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联系了起来。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出身名门望族,10岁就已经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康拉德等人的作品,13岁发表了最早的诗歌、短论和短篇小说。14 岁时福克纳读到了《白鲸》,《旧约全书》,对其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1919年,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幸运着陆》和一些模仿性的诗作。1927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蚊群》出版,在国内得到不少赞誉。

1930年4月,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一只给埃米莉的玫瑰》发表在《论坛》杂志,引起极大反响。同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其演说中提到了福克纳,称他“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01.人物介绍|PROFILE

埃米莉:南方没落贵族的代表,代表着南方淑女的骄傲与尊严,她孤芳自赏,与世隔绝,世界上除了与她朝夕相处的黑人奴仆外没有其他人能够接近她,了解她,而那个黑人亦离群索居,扑朔迷离。

南希:软弱无助女人的代表,一再受到男性的欺辱。

沃许:因为种种原因未参加南北战争的美国穷苦白人,在幡然醒悟后,毅然挥动镰刀斩断一切。

小萨帝:在父亲纵火和正义之间做选择。

皮特:关于兄弟情义和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故事。

艾萨克:在长辈指导下捕猎大熊老班的前前后后。

02.历史背景|BACKGROUND

美国内战后的南方

作品设定在美国内战之后的南方,奴隶制已经被废除,种植园生活面临崩溃,但整个社会仍处于经济废墟之中,南方人依旧渴望回到拥有着贵族文化的过去。

小说中萨托里斯上校就是“旧南方”人的代表,通过种族主义法律强迫黑人妇女在公共场合穿围裙。

埃米莉也因为曾经富有的家庭而在社区内受到高度的尊重,即便是战后财富已经减少,这个家庭和萨托里斯一样为自己的贵族遗产感到自豪。

此外,埃米莉父亲去世后,镇民们仍然可以容忍埃米莉的傲慢,因为他们认为格里森家族的房子就和内战士兵埋葬的墓地一样重要。

03.作家短评|COMMENTS

福克纳谈创作---

只有写人的内心冲突,才能出好的作品,因为只有内心冲突值得写,值得作家为之悲愤,为之流汗。

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记录,而应是使人类永存并得到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我相信人类不仅能传种接代,而且能战胜一切而永存。人之不朽不是因为在动物中惟独他永远能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

诗人和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已达到不朽。

——获诺贝尔奖致辞

其他作家评论---

“对我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是让-保罗·萨特的哲学思想和福克纳的文学技巧。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第一个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

“他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些素材上创造文学,他的力量太强大了。”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佩恩·沃伦

“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莫言》

“影响过我的作家很多,比如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可是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他让我知道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

——余华

“若要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指福克纳)总的思想倾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他是可以毫不迟疑地被归入到拥护宽容创新,主张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赞成全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的一股人文主义大潮流中去的”。

——李文俊

Yoknapatawpha County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创作特色

从《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那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很值得写,而且不论我多长寿也不可能把它写完……我喜欢把我创造的世界看做是宇宙的某种基石,尽管它很小,但如果它被抽去,宇宙本身就会坍塌。”

——1955年福克纳访问日本时说

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

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是福克纳短篇小说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福克纳用丰富的乡土语言创作,重复、比喻、夸张、幽默等手法是他表达自己心声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福克纳往往站在与都市审美相对的乡村视角上观察和描写乡村的美和魅力,他在描写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和自然环境时,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

福克纳在小说中表现出一种情感转移的倾向,通过塑造乡村人物形象来寄托自己的乡土情感。他在短篇小说里倾情于乡村生活,是作者借在艺术世界里的情感抒发以实现对心中的乡土情结的消解。

虚无主题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并成为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长于斯的南方社会的既爱又恨使得福克纳创作表现出复杂性特点, 通过对其代表性短篇小说《 烧马棚》、《 干旱的九月》 以及《沃许》 的文本细读,生存于斯的南方人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我陷入焦虑或自欺欺人跃然纸上,福克纳短篇小说呈现出存在主义的虚无主题。

疯狂、暴力和死亡主题

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在叙事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隐喻性的叙事语言。本文以 “干旱的九月”、“流言”、“血色黄昏”、“尘土”这些代表性的隐喻为焦点,将它们放在历史、神化、宗教的语境中,从语义、语用、审美等方面研究其内涵与作用。

《干旱的九月》是“秋天”的具象,隐含着悲剧的原型意象;“流言”是《 圣经》 中所昭示的罪孽,“血色黄昏”预示着人们酒神般暴虐与疯狂,而“尘土”则象征着“罪与罚”及“死亡”。

这些隐喻在语义上相互交叉,相互关联,紧密围绕着“疯狂、暴力、死亡”的主题,形成了巨大的语义网络,使主题表现更加深刻,富有内涵。

从审美功能来看,这些隐喻简洁凝练、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同时又委婉、生动,富有诗意。

文化并置多重主题

《殉葬》丰富深刻,“松散又契合,严肃又有趣,讽刺又感人,悲剧亦喜剧”是福克纳最好的短篇小说。

该小说之所以引起评论家如此高的评价与小说的深刻性和多重主题有很大关系。

该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并置了白人、黑人与印第安人所代表的三种不同文化,这种叙事表现了野性的大自然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顶尖艺术高中大盘点

下一篇

南方科技大学王教授顶尖课题组申请攻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