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IB课程TOK新题目写作思路分析

TOK被誉为IB的皇冠?课程(crown course),创始人希望可以通过这门课程让学习者打通各个知识边界,培养跨学科思维。今年,在Chatgpt横空出世的背景下,命题设计者让我们考虑像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作为“知识保管人”(custodians of knowledge)所具有的职责。

在9月1日晚公布的2024新题目,总体上鼓励考生更深刻的反思知识的本质特征,比如艺术的主观性、知识的迁移性以及最新证据的有效性,展现了思想深度的命题,不仅启发考生对知识本质的深入思考,更切中了当下关心热议的议题。

2024TOK新题:紧跟时事,玄学升级!千字破题解读来袭

TOK一直以来都是IB人心中的“魔鬼”课程,它从一个抽象的命题出发,要求考生结合两个知识领域,厘清概念,搭建论证,寻找论据,解释理由,从多角度、跨领域、多学科地去分析一个题目,完成不多于1600字英文(或2000字中文)的学术论文,具有非常高的难度。

从评分标准来看,不仅要求考生有效联系知识领域,而且还要求从多角度进行深度阐释和评价。

2024TOK新题:紧跟时事,玄学升级!千字破题解读来袭

▲根据IB披露的最新数据,去年同期提交TOK论文的9万多名考生中,只有不到七千人获得A,比例只有7.5%,大概1/3的考生获得了B,C等级居多。直接反映出了TOK论文写作难度之大。

因此,对论文题目进行有效的拆解并且得到有效专业的指导至关重要。那么面对今年升级的玄学题目,如何解题、挖掘出新的视角?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在艺术中主观性是否被过度地赞扬而在历史中却被不公平地谴责?请参考艺术和历史展开你的应答。

Is subjectivity overly celebrated in the arts but unfairly condemned in history?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arts and history.

这个题目以“主观性”的角度切入,让我们直接对比在艺术和历史中,“主观性”的呈现方式以及所处的地位。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带入了自己的个人视角和情感体验,才会创作出一幅幅展现高超艺术技巧和审美的名作。可是,在艺术中是否有一些东西并不属于主观的?那这些东西可能是什么?

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我们可以如何兼顾对特化的需求和对泛化的需求这两种对立的需求? 请参考数学和另外一个知识领域展开你的应答。

How can we reconcile the opposing demands for speci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mathematic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正如题目所言,我们所生产的知识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需求

一方面,我们期待产生的知识是普遍有效的,也就是对“泛化”(generalization)的需求。但是,作为认知者,需求五花八门,一些通用的东西可能并不适合个体的需求。这种“定制式”的、“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也不在少数。但这两者是内在矛盾的。是否有一些途径和手段,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没有什么比新颖的想法更让人兴奋的了,但为什么知识领域采纳它们的速度却通常如此之慢? 请参考人文科学和另外一个知识领域展开你的应答。   Nothing is more exciting than fresh ideas, so why are areas of knowledge often so slow to adopt them?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human science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接受速度之慢的理由可以从伦理、证据,可靠性等众多的角度进行思考。

当我们突然冒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想法,会感觉到一剂多巴胺的释放。但这种新颖想法的兴奋感无法成为人们接受这些结论的理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接受进度如此缓慢?是出于谨慎还是故意压制?

我们是否低估了将知识从其原始情境中提取出来并将其转移到一个不同情境中去的挑战? 请参考两个知识领域展开你的应答。

Do we underestimate the challenges of taking knowledge out of its original context and transferring it to a different context?

这道题给了考生机会反思知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需要知识具有可迁移性。也就是说我从A场景下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B场景。这当然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然而,对知识可迁移性的强调,让我们忽略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有些知识在“转移”(transferring)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知识保管人吗?请参考两个知识领域展开你的应答。

Do we need custodians of knowledge?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这道题可以从历史领域来着手。

知识的保管人被定义为那些具有一定的资源和途径,保管一些知识的专业人士。比如考官学家,档案管理员,(文献)数据库的维护者。他们承担了高贵的职责——保管人类的知识,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但是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吗?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垄断知识吗?

我们是否过快地认为最新的证据必然就是最有力的?请参考自然科学和另外一个知识领域展开你的应答。

Are we too quick to assume that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is inevitably the strongest?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这道题要考生能够结合从所选知识领域的本质出发,反思证据存在的条件,再进行论证。

在大力推进科研创新的今天,科学界几乎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证据。但并不是所有的证据都被科学共同体所接受。我们有应该如何看待?

随着Chat 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兴起,不少同学会倾向于借助这些语言模型进行思考和写作,这并非可取之道。

一方面,IB已经组织相关课题研究人员抓紧研究应对之策,盲目搬用生成的内容会面临极大可能抄袭的风险,甚至被取消成绩资格;另一方面,语言模型所给出的论点和论据都比较贫乏和单一。深入的思考知识领域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才是TOK论文写作的正途。

TOK 论文要求考生能够穿透知识的表象,直抵本质特征,运用TOK提供的知识框架等工具进行深度的思考。因此,高效的指导、严谨的结构、丰富翔实的论据才是TOK论文的根本解决之道。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LSE申请人数Top10专业盘点

下一篇

英美双申能共用PS文书吗?两国文书区别你一定要知道!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