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说牛剑G5申请时,多数都在讨论要几个A*,进行什么选课组合,参与哪些国际竞赛...实际上在英本申请中,GCSE/IGCSE成绩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信贯彻英国教育路线的家长对GCSE/IGCSE并不陌生。
GCSE又称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相当于中考阶段,适用于14-16岁学生,这也是A-Level学习的前一阶段,而IGCSE即是国际版GCSE,适合国内初三毕业或者高一的学生。
IGCSE的考试成绩分为A*-G及U(Ungraded,不及格)或9-1分九个等级,学生至少需取得五门核心科目C级以上成绩,才能继续深造。
这个考试成绩会不会影响G5申请?没有IGCSE的国际学生申请时会受“歧视”吗?有学习IGCSE的同学考到多少分才算优势,考不好会不会给申请拖后腿呢?
在新一年申请季拉开序幕之际,我们将带申请者们一文剖析GCSE/IGCSE对英本申请的影响!
(为方便阅读,后文中IGCSE简称为IG)
重点一览
01 没有IG成绩,影响申请G5吗?
02 IG成绩对申请有何利弊?
03 IG选科怎么选,广度重要还是深度重要?
01、没有IG成绩,影响申请G5吗?
对于是否持有IG成绩不同院校态度不一,但在教育国际化的现代,并没有哪所学校说“没有IG“不行,不然IB/AP联申英国的学子可就求学无门了。
牛津大学
明确表示IG成绩将会影响录取判断和面试机会。IGCSE成绩会跟推荐信、预估成绩、课程要求的written work或笔试、面试成绩一起考虑。
*图源:牛津大学官网
剑桥大学
IG不作为明确要求,但仍然会作为录取指标之一,当然也会结合学生综合背景,以及学院申请人的整体成绩背景综合考查。
*图源:剑桥大学官网
帝国理工学院(IC)
帝国理工学院大多数专业没有明确GCSE成绩。部分专业如医学会要求GCSE英语成绩达到B,在没有GCSE英语成绩的情况下,需要达到其他英语语言的Higher标准。
*图源:IC官网
伦敦大学学院(UCL)
UCL所有专业都要求GCSE(或同等学历)英语语言和数学成绩至少达到5级以上或其他相当水平。
*图源:UCL官网
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参加GCSE考试(或者同等学历考试)的同学,UCL也愿意根据你个人实际情况评估你的申请。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LSE明确表示,如果你曾参加过IGCSE考试,在评估申请时将会考虑到这些成绩,且希望申请者能在IGCSE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A或A*)。
但是,如果你没有参加过IG考试,也不会处于不利地位,学校会参考你同等的课程资格,并查阅你的UCAS推荐信息来了解你的教育经历。
*图源:LSE官网
可见,IG成绩并非强制性要求,同时如果你并没有学习IG课程,并不用担心会因此被G5拒之门外。IG课程只是申请中的参考因素之一,是招生官了解候选人的一块拼图。
对于没有IG成绩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如A-Level实考/预估高分、国际竞赛、优秀的文书或校方推荐信,丰富你个人的学术形象,为核心竞争力加码。
02、IG成绩对申请有何利弊?
IG作为A-Level上一阶段的课程,本身对于同学们而言,就有提前筛选学科兴趣,奠定学科知识基础的作用,A-Level阶段的选课也通常都是从IG阶段中修习过的课程中进行选择。
除了这一课程阶段本身的意义,对于有IG成绩的同学,IG成绩到底对于申请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作为申请加分项
尽管IG成绩并不对大学申请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可以明确的是优秀的IG成绩是加分项。申请牛剑等G5高校,IGCSE成绩最好拥有5个以上的A*会更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在两个候选人各方面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IGCSE有多少个A或9分会成为学校选择的依据。
替代雅思成绩
英语达到B/6以上,许多英国大学允许代替雅思成绩。IGCSE英语分为EFL(作为第一语言)和ESL(作为第二语言),国际生大多选择的是ESL。申请时部分大学可接受ESL代替雅思,但也有学校只接受EFL成绩替代雅思。
不过也不全然是好处,只有当IG成绩好时,IG才会是你的申请助力,IG成绩差也有可能是你申请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以牛津大学化学系招生评分公示为例,UCA符合标准录取要求的申请者按以下公式评分:
UCAS分数 = 3 +(A*数量) +(GCSE调整值)
GCSE/IGCSE满足6门的要求时则计算调整值,低于6门不计算(即不加分)。
如果申请者参加了超过6门GCSE考试,根据非A*/A或9/8/7成绩的数量调整分数:0或1个低分加1分,2个不加分,3个减1分,4个或更多减2分。
参考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在IG科目数量满足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维持优秀的成绩,当你多个科目不到A*/A时,IG的成绩在顶尖学校申请中甚至是扣分项了。
这样看来,如果孩子未来是走IG-Alevel升学体系,IG时期课程选择需要慎重,同时也不能有明显的短板。
03、IG选科广度重要还是深度重要?
既然如此,IG阶段的科目选择采取何种策略更佳呢?
恰逢4月20日Blue上海牛剑导师见面会中,某上海国际学校校方升导参与我们线下活动,并对Blue牛剑导师们提出一个家长们广为关心的问题:IG选科广度重要还是深度重要?
*4月20日上海牛剑导师见面会现场
Blue创始人Peter是这么回复的:对于英国本土学生通常有更多的GCSE科目可选,大家选择的课程数量也更多,四位受邀的导师都是在英国进行GCSE考试,人均考了12门GCSE课程。
对于国内走国际体系的学生而言,IG科目开设也没有那么多,一般来说建议IG阶段选择7门基础课程,考虑到国际竞争因素,在这个数量基础上更多更好。但是选科多最大的前提是你每门科目能有A*/9,起码也得是A/8/7。
根据20-22LSE中国籍学生们GCSE达到9分的平均科目数量来看,竞争激烈的专业申请者们普遍持有多个9分科目,比如:
BSc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with Economics专业中国申请者们平均有7个9分GCSE科目
BSc in Economics专业中国申请者们平均有5.77个9分GCSE科目;
*图源:LSE Avg Score Data2020-22
但如果你只顾及选科够多,却不能保证每科拿到优秀成绩,对申请是没有正向意义的;
而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与其重视学科广度,不如根据你的意向专业,反推IG有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并学习,保证学科深度、学得精准反而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没有IG成绩的申请者们也不用担心申请受阻,综合条件优秀在哪儿都是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