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on学长聊留学,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导师解析和科研辅导!每期我们会邀请团队的博士对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各个领域的教授导师进行详细解析,从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导师,学会申请!
一、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Prof. JIANG Li Crystal是一位在健康传播和新媒体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她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同时也是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的兼职助理教授,以及香港行为健康学会(HKBHS)的创始成员。这些身份充分体现了JIANG教授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跨界影响力。
JIANG教授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她的求学经历横跨了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她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香港浸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最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为她的研究注入了独特的视角,使她能够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和解决健康传播问题。
JIANG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健康传播、说服传播和新媒体等领域。她采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实验、调查和内容分析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人类传播行为背后的认知和人际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对于认知过程如何影响说服、人际关系、自我呈现和信息寻求等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研究这些过程如何被传播技术和社会规范所塑造。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通过分析JIANG教授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传播与疫苗接种
JIANG教授在疫苗接种,特别是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的接种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成果。她的研究不仅关注如何有效地促进疫苗接种,还探讨了文化因素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例如,她的研究《Culture-centric narrative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high-risk groups in Hong Kong》探讨了如何利用文化导向的叙事来促进香港高风险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这项研究为制定更有效的疫苗接种宣传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新冠疫情期间,JIANG教授的研究也紧跟时事,探讨了专家意见、家庭沟通模式等因素对疫苗接种的影响。例如,《The Impact of Expert Opinions in COVID-19 News Coverage on Vaccination During the Fifth Outbreak in Hong Kong: A Time Series Analysis》这项研究分析了专家意见如何影响公众的疫苗接种意愿,为政府和媒体在疫情报道中如何有效传播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
(2)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
JIANG教授对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她的元分析研究《Self-disclosure in social media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meta-analysis》系统地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自我披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此外,她还研究了社交媒体使用、社交满足感、自控失败和情感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为如何健康使用社交媒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健身应用与身体形象
JIANG教授还关注健身应用的使用对身体满意度的影响。她的研究《Improving Body Satisfaction Through Fitness App Use: Explicating the Role of Social Comparison,Social Network Size,and Gender》探讨了社会比较、社交网络规模和性别在健身应用使用与身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项研究为理解数字健康工具如何影响人们的身体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4) 长距离恋爱中的传播适应
JIANG教授还将研究视角延伸到了亲密关系领域。她的研究《Adaptive communication and perceptions in long-distance dating: Evidence from self-reported and behavioral data》探讨了长距离恋爱中的传播适应策略,这为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洞察。
三、研究方法与特色
JIANG教授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色:
(1) 多方法整合
JIANG教授擅长运用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和内容分析等。她不仅善于使用传统的自我报告数据,还积极采用行为数据,如《Linking social features of fitness app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users: Evidence from self-reported and self-tracked behavioral data》这项研究就结合了自我报告和自我追踪的行为数据。这种多方法整合的研究策略显著提高了研究的信效度。
(2) 跨学科视角
JIANG教授的研究体现了强烈的跨学科特色。她将传播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例如,她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就融合了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3) 文化敏感性
作为一位在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都有深厚教育背景的学者,JIANG教授的研究展现了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她不仅关注普遍性的传播规律,还特别注重探讨文化因素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如她设计的针对香港高风险人群的文化导向流感疫苗接种叙事研究。
(4)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JIANG教授的研究不仅注重理论的创新,还十分关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例如,她参与的多项研究都直接服务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健康传播实践,体现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四、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基于JIANG教授的研究,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健康传播研究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
(1) 数字健康传播
随着智能手机和各种健康应用的普及,数字健康传播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JIANG教授对健身应用的研究已经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探索,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如何利用数字工具促进健康行为的研究。
(2) 疫情相关的风险传播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凸显了风险传播研究的重要性。JIANG教授在疫苗接种传播方面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奠定了基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的研究。
(3)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
随着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将继续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社交媒体使用的不同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心理健康。
(4) 文化导向的健康传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设计culturally sensitive的健康传播策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JIANG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预期会有更多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健康传播研究。
(5) 亲密关系中的健康传播
JIANG教授对长距离恋爱中传播适应的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健康传播研究潜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影响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五、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
对于有兴趣申请JIANG教授暑期科研或硕博项目的学生,我有以下建议:
(1) 培养跨学科视野
JIANG教授的研究体现了强烈的跨学科特色。因此,申请者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跨学科视野,不仅要对传播学有深入了解,还应该对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相关学科有基本的认识。
(2) 强化方法论训练
JIANG教授的研究大量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因此,申请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定量研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多方法整合的能力。
(3) 关注前沿热点
JIANG教授的研究紧跟时代热点,如疫情期间的健康传播研究。申请者应该保持对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的敏感,思考如何将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
(4) 重视文化敏感性
考虑到JIANG教授研究中的文化导向特色,申请者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敏感性,思考如何在研究中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5) 提高英语水平
JIANG教授的研究以英文发表为主,因此申请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学术英语能力。
(6) 展现研究热情
JIANG教授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申请者应该在申请材料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兴趣,展现对健康传播研究的热情。
(7)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JIANG教授的研究不仅注重理论创新,还关注实际应用。申请者应该思考如何将研究与实际问题结合,展现自己的实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