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申请及录取经验分享

*以下案例基于真实事件,仅用于分享经验,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

数学与计算机是帝国理工的高竞争专业,2023年录取比达到了17:1,录取率低至6%左右。而Lily申请的MEng学位(工程硕士)是四年制课程,在完成连续课程后会直接获得硕士学位。‍‍‍‍‍‍‍

Lily就读于英高,在低年级时,通过不断探索与对比,确定了自己的申请目标——数学与计算机专业。

在申请过程中,她经历了文书反复修改、MAT考试现场遇到设备障碍、线下面试与教授对谈,最终展示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独特优势,获得了帝国理工、华威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录取。

Lily

录取:

- 帝国理工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

- 华威大学

- 曼彻斯特大学

Lily 申请背景:

A-Level

数学 A* (实考)

高数,经济,计算机 3A* (预估)

竞赛:

IMC 金奖x2,SMC 金奖,Kangaroo

01、申请前期规划

经济学数学与计算机的专业转变

选择数学与计算机这个专业,其实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最开始我是想申请经济学的,还准备过经济学的论文竞赛,参加了一些经济相关的活动。但后来在实际学习经济学时,我发现它有点偏文科,而我个人更喜欢理科的东西。后来我考虑申请纯数学专业,但纯数学涉及到很多力学内容,我对这些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恰巧我从GCSE开始就很喜欢计算机,特别是编程和计算机理论的部分,我也开始考虑计算机方向的专业。

不过,我对申请计算机方向还是有一些顾虑,第一是计算机专业的男女比例问题,感觉这个专业的男生特别多;第二是我觉得计算机课程很有挑战性,不确定是否能在整个大学期间坚持下来。

在Y12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对比各种专业,包括纯数学、数学与经济、数学与计算机以及纯计算机、计算机与统计等。仔细研究了这些专业的课程结构,纠结了很久,最后总结下来还是数学与计算机这个结合课程最符合我的兴趣,我决定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它结合了我喜欢的计算机中的数学部分,以及数学中那些抽象的、我感兴趣的内容,不像纯数学那样涉及太多力学和应用物理。

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时,我还没有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问题,不过幸运的是,我后来发现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我申请的是本硕连读的四年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所以我想在第二、三年可以逐步细化自己的研究方向。未来,我可能会选择与统计、数据科学或金融相关的研究生方向,然后希望能在fintech领域工作。

学科探索:竞赛的价值不只是奖牌

最开始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我还没确定申请什么专业,而且准备得也很仓促,基本都是在考试前几天或一周左右学校会通知我去考试。没有刷往年的题或者做特别的准备。当时对这些竞赛还没有太多概念。

到了Y12,我才开始对竞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整个准备过程很简单,但竞赛对我后续的笔试准备也有一些帮助。因为竞赛的准备过程和平时学的数学完全不一样,感觉它更接近大学数学的难度和思维方式,后来准备STEP考试时也有类似的感受。竞赛没有像A-level数学那样按部就班,更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选校梯度:确保录取成功率

在选择申请的大学时,我考虑了很多因素,包括专业设置、申请难度和录取率等。我的专业目标很明确,就是数学与计算机,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会更有效率一些。

在选学校梯度时,虽然很多人会根据学校的排名来分梯队,但我更注重申请的难度,因为我需要确保自己有学上。G5中我觉得LSE和IC算是一个梯度,LSE偏向经济和政治,如果我按照最初的计划学经济的话,LSE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后来因为我选择了数学与计算机,所以帝国理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再往下就是UCL、华威、曼彻斯特这些学校。我选择华威是因为听了很多老师的建议,尤其是英国本地的老师对华威评价很高。华威的理工科和商科都很不错,我还专门去考察了一下校园,感觉非常喜欢。另外,华威的课程设置也很吸引我,特别是它的离散数学课程几乎每个主题都是我喜欢的。

曼彻斯特则是因为它的录取率比较有保障,如果作为最后的选择是很保险的。虽然爱丁堡和布里斯托尔也很不错,但它们的课程中涉及很多硬件、网络和网络安全部分,这些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方向,所以最终选择了曼彻斯特。

英高就读:国内外申请的差异性

我是在Year11的时候正式去英国读高中,之前在国内上了一年网课。在去英国之前,我在上海一所很有名的国际学校过渡了一年,交了很多朋友,所以对于国内和英国的国际教育体系,也算是有一定了解。

在英国上高中后,我的感受是反而是国内的国际教育体系更系统化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和国内国外的申请难度差异有关。老师们会做每个阶段的规划,比如什么时候选学校、选专业,甚至会给出详细的时间表和步骤。而这些规划和总结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寻求规划帮助的原因。

在英国,虽然学校也有帮助申请的团队,但自由度很高,很多事情需要学生自己去处理。比如我们学校在4月份告诉我们需要选择学校和专业,然后给了我们两个月时间去做这些事情。暑假期间,又给了我们两个月时间写PS,9月份回学校老师会看一遍PS,基本上都会得到正面的反馈,哪怕写得不是很好。但学校不会像国内那样强制性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多的是让你自主选择和决定。

在申请过程中,国内和英国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在笔试和面试的准备上。在英国,我感觉学校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我们学校做过两次模拟面试,都是我们自己申请才有的,笔试准备也非常少。

02、申请过程中

文书准备:反复修改约21版

我很早就开始准备文书了,大概在去年5月份开始,先是读了很多别人的文书。学校里有一些愿意分享的老师的文书,我们学校也有一个资料库,还有一些网站上的文书。我先把这些文书读了一遍,记下一些我觉得特别精彩、很吸引人的句子和句式。然后列了一些自己想写进文书的内容,我列出了所有的课外活动,因为我申请的是结合课程,所以数学和计算机两方面的内容都要写进去。我当时读了一本书,叫《Introduction to Automata, Theory, Language and Computation》,还有一些平时课程中在做的project,我把这些课外活动和项目都列出来,挑选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写进文书。

其中还有一些活动其实是准备暑假再做,但我觉得先写出一版是非常重要的,哪怕后面要大改,也要有一个初稿作为基础。到暑假的时候,我的PS是已经超出了2000个字符,删减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我当时觉得很多内容都挺有必要的。

在距离PS提交截止日期只有三四天的时候,我才开始寻求外部帮助,然后紧急和老师们沟通了文书情况,老师带着我逐句修改,指出有问题的地方,然后一起讨论如何优化,改进了很多我自己不满意的句子。

笔试:考场遇干扰,重考MAT

整个申请季里我个人比较后悔的,就是笔试的准备时间线没有安排得很好。暑假期间,我先自己做了很多MAT真题,没有去做类似的训练,反而很无效。因为时间比较紧,我最开始也没找老师,没办法很系统的topic by topic复习,真题很快就刷完了,又很难找到类似MAT的题库,所以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实际上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临近考试的时候,ALI老师带着我开始冲刺准备,我觉得这个时间的准备是特别有效的。但MAT今年网考遇到了很多问题,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我考了将近四个半小时,我的电脑一直在熄屏,这其实很影响我的专注力,很难集中思考。后来MAT提供重考机会,我就多了半个月的准备时间,和ALI老师一起准备,第二次我就考得挺好的。

面试:线下面试,超前准备

我参加的是IC的线下面试,我们先是去参观了一些现场的小组活动,当时就有面试官在现场随机问了我们中的一些人问题,之后是正式的单人面试。

在之前,我大概做了二十场模拟面试,在学校里也做了机场。但面试主要考察的是数学能力和临场反应,而这些是很难提前准备的,要现场解答出老师的难题,确实压力很大。也了解到IC的提问可能会更偏向于PS一些,所以和老师一起提前准备了大约50个PS相关的问题,也准备了一些general的问题。

最后实际面试时,老师问了我两道数学题和一道关于PS的问题,因为之前准备得比较充分,整个对谈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面试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心态吧,除了准备一些可能会问到的PS问题外,大家还可以对应提升一些数学方面和临场反应的能力。

03、申请经验分享

我觉得自己在准备MAT时做了一些无用功,浪费了很多时间,开始准备得太晚了。我建议未来申请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提前规划好MAT的学习计划,不要过早使用真题。真题数量有限,要确保自己具备一定能力后再进行真题练习。

最后,我想给未来申请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一些建议:

首先,要尽早开始准备,但要合理规划,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MAT考试,要先学习好相关知识,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再进行真题练习。

其次,在面试准备中,要多进行模拟面试,训练自己的临场反应和数学解题能力。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到你们,祝大家申请顺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Himcm竞赛论文写作技巧有哪些?附Himcm竞赛组队辅导

下一篇

南洋理工大学(NTU)博士(PhD)申请攻略及导师简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