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学们在处理DSAT 中的不等式问题时,经常会不知不觉地掉进题目的陷阱里。譬如:在处理不等式问题时,常见的四大易错点包括:
1. 忘记变量的整数特征:忘记某些变量的限制条件为整数,可能会影响解的完整性,或者遗漏一些条件。
2. 选择错误的整数规划方法:画图直观但可能不适用于复杂问题;使用不等式链适合逐步解决问题。应根据问题选择方法。
3. 遗漏不等关系:在处理多个不等式时,容易忽略某些关系,导致解集不完整。
4. 用错不等号:错误地使用“大于或等于”(≥)和“大于”(>)会导致解的性质改变。写不等式时,应仔细检查不等号的方向。
要避免这些错误,练习和反思是关键。那么废话不多说了,下面我将逐一解释这些易错点,并给同学们出一些建议:
1. 忘记变量的整数特征:
-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如果一个或多个变量被限制为整数,这可能会限制解的范围。
- 建议:在开始解题之前,明确变量是否为整数,以及哪些变量是整数,并在解题过程中始终记住这一点。
★例子:
Data set A consists of 10 positive integers less than 60. The list shown gives 9 of the integers from data set A.
43,45,44,43, 38, 39,40,46,40
The mean of these 9 integers is 42. If the mean of data set A is an integer that is greater than 42,what is the value of the largest integer from data set A?
题目信息
- 数据集A包含10个小于60的正整数。
- 已知9个整数:43, 45, 44, 43, 38, 39, 40, 46, 40。
- 这9个数的平均值为42。
- 需要找出第10个数,使得整个数据集A的平均值也 是一个大于42的整数。
解题步骤
1.1 计算已知9个数的总和:
总和 = 43 + 45 + 44 + 43 + 38 + 39 + 40 + 46 + 40 = 378
1.2 设定未知数:
设第10个数为 x
1.3 建立方程:
数据集A的平均值大于42,可以表示为:
(378 + x)/ 10 > 42
(378 + x)> 420
也就是 x > 42
1.4整数特性:
- 已知 x 必须小于60。
- 由于 x 必须使得 平均数是整数, 378 + x 必须是10的倍数。
1.5 确定 x 的值:
378 + x 需要是10的倍数,所以x 的个位数必须是2,在42到60之间,个位数为2的整数只有52。
这个问题体现了在处理涉及整数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哪些变量是整数,还有考虑到底多少个变量是整数,在这道题,数字本身是整数,还要确保平均值也是整数,这样子就涉及到数字的整除性和个位数的特性。
2. 整数规划方法选择:画图还是使用不等式链:
双变量不等式系统约束下的整数规划问题求解在 DSAT 专题的 第二期 《 Digital SAT中的整数规划------“肿脸真土”》有详细说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此处只做总结。
整数规划求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往往不一样,有时使用不等式链,有时直接看图,如下所示:
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最小非负整数横坐标显然是 0,阴影部分的最大非负整数横坐标是 1 还是 2,借助图像并不容易看出来,不得不使用不等式链。
3. 不等关系遗漏:
- 在处理多个不等式时,可能会遗漏某些不等关系,导致解不完整或错误。
- 建议:仔细思考变量是不是两边有界,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系。
★ 例子:
答案是D,需要注意的是,变量 p 有上界,因为是从 150 人中选择 p 个人,所以 p 一定小于或者等于 150。
4. 不等号用错:
- 不等号的方向错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例如,将“大于等于”误写为“小于等于”。
- 建议:记得不等式方向发生变化有以下两种情况:
- 区分“大于或等于”(≥)和“大于”(>)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关键。前者包括边界值,而后者不包括。
- 建议:在写不等式时,区分题干中的 at most 和 less than。
以上是不等式问题的四大易错点,所以,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始终保持清晰的逻辑和仔细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复杂问题,可能需要使用数学技巧和画图方法来辅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