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史政学科本科申请者必读

耶鲁夏校带给我的思考:喧嚣与寂寞

我对“在北美高校学习人文学科”这件事产生清晰的实感是在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好友们都沉浸在高考结束后的“大狂欢”中,而我正孤身在耶鲁大学上暑课。选择文化人类学导论这门“刁钻”的课程全因为我对中学时代的自己简单粗暴的认识:读书多,爱写作,可能适合学文科。

耶鲁大学的人类学系所在的建筑是一栋毫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外观与中产家庭的独栋民宅无异。文化人类学导论课一共只有12名学生,两三节课的功夫就都混熟了。课前大家常坐在二层的休息室闲聊,聊着聊着就一起陷进充满咖啡和纸张味道的旧沙发里,对着窗外一条马路之隔的商学院发呆。

商学院的建筑群占据了大半条街,蓝色的玻璃外墙在午后的阳光中闪闪发亮,进进出出的人无不衣冠楚楚,行色匆忙。同学们在课堂上开玩笑,说我们正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窥视世界经济命脉未来的掌握者。教授却很认真的说,人文学科的关切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处境,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美国精英学校不同院系迥然不同的财政状况和受欢迎程度。

后来我们果然在教授的带领下到对面的商学院做了田野调查——一队身穿热裤背心,拿着线圈笔记本的访客与几个在冷气充足的走廊里穿着全套西装,抱着苹果笔记本的学生面面相觑,彼此都觉得对方十分滑稽。但这段短暂的互动却涵盖了很多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参与式观察、视角与偏见、主体与他者……

那之后一个周日的晚上,一节纪录片展映课之后,我和两个同学在纽黑文的夜色中向宿舍走,边走边分享一袋桂圆。经过一片施工区时,我看着夜灵一样的脚手架和隔离带,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文学科绝不是规避热门专业激烈竞争的“第二选择”。甚至可以说,它才是一切知识的基石,因为它包含着对“知识”这个概念本身的不断反思:事实能够独立于对它的表述吗?文学经典有什么标准吗?语言真的只是思想的容器而没有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本身吗?选择人文学科就是选择对被绝大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秩序、结论和结构发出追问。做出这个选择与做出成为职业外科医生或天体物理学家的选择一样,需要巨大的热情和决心

在美国读人文学科:你今天读了多少页书?

选择在北美学习文科也意味着选择了高强度的阅读写作训练高互动性的小班课程。“阅读作业是完不成的”并不是一句玩笑话。阅读速度的提升需要阅读量的积累,而精读和浏览,总结纲领和发掘细节都是需要培养的能力。

本科学术写作的能力也并不一定会随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而自然提升,它需要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选题的思路,研究文献的确定,中心观点的提出,参考文献的筛选,对建设性批评意见的采纳……十几个人的课堂规模也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课上的交流讨论中,这又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

但其实,以上这一系列的能力与技巧其实都是可以在高中阶段通过参与写作类竞赛或人文学科相关暑校得到锻炼和提升的。下表简单罗列了几个可选竞赛和暑校项目供参考:

美本专业选择|美国本科文史政学科申请者必读

学文学专业需要做完形填空吗?

人文学科在北美留学生中相对小众的位置催生了很多对文科专业的误解。我在大学本科选择的专业是英语言文学,辅修电影理论。大学期间我最常回答的来自亲戚朋友的两个问题分别是“美国人学英语做不做完形填空?”以及“你拍过电影吗?”但事实上,美国高校的“英语系”与国内大学完全不同。

它不仅是对语言和文本的学习,更是对理论(Theory)和文本批评方式(Critisism)的探索。英语系学生既要阅读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更要学习用弗洛伊德、福柯和朱迪斯·巴特勒们的理论视野观察这些作品。而“电影理论”与“影视制作”也是两个高度相关但并不相同的学科分支。导演系的学生们拍电影,而我们则像研究一门语言一样研究电影作品的单词(镜头设计)和语法(剪辑)。

在反复强调了人文学科所受的冷落之后,我打开了我的母校Bryn Mawr College的官方网站,发现在学校目前的35个可选的主修专业中,人文学科占到了21门,其中既包括国内学生相对熟悉的哲学、比较文学和历史学,也包括在国内仍然少有人问津的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城市的扩张与结构(Growth and Structure of Cities)和罗曼语言(Romance Languages)。下面的表格简单列举了其中几个专业,帮助大家直观的理解人文学科内部的交互性。

美本专业选择|美国本科文史政学科申请者必读

与很多规模庞大、学院设置机制复杂的知名综合性大学相比,美国的许多小型文理学院凭借灵活的专业课选课要求、丰富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优越的师生比乃至超高的读博率,为学生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人文学科学习体验。

此道不孤

面对生活本身追问“为什么”的人或许难免被视为人群中的叛逆,但正是他们的存在推动了人类理解自身的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是人类社会在方方面面的变革的精神推力。学习人文学科的经历或许是寂寞的,但绝不是孤独的。我还记得在学校的咖啡厅遇见熟悉的教授,发现我们两人周末都有论文死线时相视一笑中的自嘲和默契,记得国际学生办公室门前那根用各国语言书写着“愿世界和平”的立柱。大学的时光或许远去,但人文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人生的起落。

本文为传兮留学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降分录取、免高考保送等数据分心:清北自主选拔录取新生占比超54%

下一篇

AMC数学竞赛如何报名?AMC报名流程公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