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PPE面试考察什么?这份指南请拿好!

在牛津大学众多的学科当中,若是要选一个对国内家长和孩子来说最神秘的学科,横跨哲学、政治和经济领域的 PPE 不难想像会榜上有名。

因为出了不少政界商界名人,这个专业还是蛮热门的。

最近牛剑陆续发放面邀Offer,给大家整理了PPE专业的面试指南,记得收藏~

 

牛津PPE是什么?

牛津PPE面试考察什么?这份指南请拿好!

*牛津各学院PPE专业申请者的申录数据

PPE即哲学、政治及经济(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的缩写,是由牛津大学创立的跨学科专业,核心目的是通过这三个互相关联的学术角度去认识、分析现有的社会现象,了解政府、公司和大型组织的决策过程。

常见的说法是这个专业非常不好申请,但从数据上来说,2015-2017的平均录取率在13%,远高于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的魔鬼级7%,所以鼓励大家如果对这三个方向都有兴趣的一定要试一试!

 

有关标化成绩

01、决定面试前,“Contextual Data”有多大影响?

是否属于“学术潜力”部分?

“Contextual Data”在评估申请者时起着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因大学和导师而异。

具体来说,在做出录取决定前,GCSE成绩等申请材料会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和社会经济背景,通过算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而不是单纯依据原始分数。

在招生决策过程中,这些背景信息对招生官评估申请者的方式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来说,“Contextual Data”主要适用于英国本土的申请者)

牛津PPE面试考察什么?这份指南请拿好!

02、作为海外学生,没参加过GCSE,会受影响吗?

不会受到影响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个人陈述或推荐信中提及这一点,以减轻自己在学术上的不足(或者提交同阶段的成绩单)。在TSA考试和面试中表现出色,同样能够让导师对你的学术潜力抱有信心。

与英国本土申请者相比,在评估国际学生时,尤其是在没有GCSE成绩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重视笔试成绩。

03、需要学习Alevel进阶数学吗?

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但学习进阶数学确实会带来一些优势,因为它使候选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专业学习中的某些主题,例如经济学中的定量分析部分。

即使在面试中的定量分析环节表现不佳,拥有进阶数学背景的申请者可能会比那些在面试中定量分析环节表现良好但没有学习过进阶数学的申请者得到更积极的评价。

 

牛津PPE面试真题解析

作为牛津重点课程的 PPE,公布的例题有 6 题之多。题目可以分为 2 大类别,分别是国内及国际政经议题与领导人的修辞学,以及个人行为与生命课题。

世界为何这样?

问题:

“为什么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是布隆迪共和国(Republic of Burundi)或马拉威(Republic of Malawi)人民的 50 至 100倍?

解题思路:

👉这道题目希望学生思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从何而来?不同层次组织架构与系统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

👉例如,美国工人的生产力较高,是因为他们能够操作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那其他国家什么不引进与美国同样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呢?无法获得先进科技的原因是什么?智慧产权与法治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即便其他国家真的获得了这些技术与设备,国内的工人有足够的能力使用这些东西吗?教育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同样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因素,诸如其他国家的国内政治、社会是否稳定,有无加入国际或区域贸易协定等,也应该被纳入考量。

民主制度及其限制

问题:

“从 1970 年代开始,英国社会就有关于退休金问题的讨论,但即便这样的讨论已经持续了20 年,政治上迟迟没有相对应的政策,使得 1990 年代退休金危机还是发生了。这是否意味着英国的政治制度无法应对中长期可预见的社会问题呢?”

解题思路:

👉 考验的是学生关于“民主制度”的游戏规则能够有多少的理解。毕竟如果真的想要修改,甚至制定新的规则,那该如何修改,如何制定?如何说服他人这样的修改和创造是必要,且优于现行体制的?

👉 这一定是一个有来有回的过程,面试官一定会会根据你的回答有不同的follow-up questions,这时候,我们需要对面试官说的话做出有效反馈。

领导人的修辞学

问题:

该如何区别“说谎(lie)”、“欺骗(deceive)”、“误导(mislead)”这三个词汇的差异?

解题思路:

👉 这道题目最核心的问题是:人如何面对“邪恶”。毫无疑问,“说谎”、“欺骗”、“误导”这 3 个单词都是负面表述。但如何在这 3 个单词中区别【恶、相对善意的恶和极恶】

👉 假设说谎是在不涉及扭曲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多说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欺骗是刻意曲解事实,蒙蔽他人对真相的认知;误导是透过只陈述部分事实,使受众相信自己想要他们相信的内容。哪一个是最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又哪一种可以让说话者自圆其说,在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让自己取得有利的趋势?

个人行为与公共利害之间的权衡

问题:

我同意搭乘飞机旅行对气候变迁有负面影响,但无论我个人搭不搭飞机,飞机依然会照常飞行。所以个人要不要搭飞机旅行,并不是一个道德议题。这个论述成立吗?

解题思路:

👉 面对这个题目时不要被局限于这个题目的案例,而是能够看到背后的深层议题,意即个人行为与集体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

👉 例如,如果减缓气候变迁是需要改变自己使用能源的习惯,夏天冷气的温度必须调高一点,但这将直接导致自己生活品质下降。在电费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下,自己愿意少吹一点冷气吗?

👉 从这个议题出发,学生能不能在思考这个案例时,也提出其他的案例或反例,为辩论增加厚度?例如,在 1945 年的“德勒斯登轰炸”(Luftangriffe auf Dresden)中,一架轰炸机是否参加战斗对轰炸的结果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又或者,在选举中,一个选民有没有去投票对大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反思生命的价值

问题:

假设你可以在一个机器中度过余生,在这个机器里你可以让你拥有各种快乐的经验。同时,在机器中,你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也不会知道你是在一台机器中。你会选择进入这台机器吗?为什么呢?

解题思路:

👉 这是一道思想实验的题目,而其背后深层的议题是“我们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真实性”。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延伸思考。

👉 如果现实人生可以拥有无限供应的快乐丸,或其他能够产生快感的毒品,这跟进入这台机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再者,也会讨论所谓的快乐,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体验”,还是一种可以透过参与及实践而获得的东西?

👉 “快乐”和“有价值”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因为显而易见的,在真实的人生中,许多有价值的经验过程很可能不会很快乐。这些讨论最终都将导向一个更为复杂,却又难以回避的问题——究竟一个值得活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死亡:人生课题的终极提问

问题:

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不好的吗?

解题思路:

👉 可以从题干中的关键字定义切入讨论,例如“死亡”是什么?是永久的毁灭,还是只是在等待重生,还是将前往另一个世界,还是有其他的解释?

👉 另一方面又该如何定义“不好”呢?所谓的“不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是主观意识的认定呢(这其实与上一题的内容有许多共通之处)?而这些关于价值的感受,可以透过人为或社会的方式改变吗?

👉 题干中的“我们”指涉的范围也同样可以讨论。例如,对“人”这个物种而言,个体死亡对群体是必要且有益的,但对个体来说则未必如此。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多轮次截止日期的项目越早提交越好?Rolling项目也是这样吗?

下一篇

加拿大低龄留学有这么多优势!融入环境很重要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