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efer/Waitlist?为什么会出现Defer情况?

2025早申放榜刚刚结束,看数据又是一年“最冷早申季”。

国内申请者“哀嚎一片”,许多手握标化高分、活动五花八门的牛娃对ED/EA寄予厚望,但铩羽而归。

直接脆拒倒也爽快,最难受的是被梦校defer——既不甘心放弃希望,又担心defer上岸无异大海捞针。

许多顶尖美国大学公布了学校早申阶段的defer率,看了就会发现,“焦虑大军”远不止一员。

哈佛早申defer率高达83%!Defer/Waitlist不是定局,懂自救才能“被捞!

现有信息显示,许多顶尖学校几乎会给一半以上的ED/EA申请者发出defer结果。

2028届,哈佛大学给了83%的ED申请者defer,约8%的ED申请则直接被拒。

MIT defer了64%的早申者,脆拒了其中25%

乔治城大学南加州大学的政策更“磨人”:所有未被EA 录取的学生均会得到defer。

想找到defer/waitlist的最佳“突围之法”,就必须理解:被defer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Defer/Waitlist?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DeferWaitlist的概念。

Defer是指学生早申阶段的结果,Waitlist是RD阶段的录取结果。

如果在早申阶段收到了defer,代表你既没拿到录取,但也没被拒绝,学校希望再考虑考虑。

哈佛早申defer率高达83%!Defer/Waitlist不是定局,懂自救才能“被捞!

在收到defer后,你的申请会自动进入该校的RD阶段,接受第二次评估

此外,一旦ED申请遭到defer,ED的绑定协议就不再生效。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申请者仍可以向其他的学校递交ED2申请、或直接申请RD。

相比于Reject,Defer给予了申请者一定的缓冲和“补救”时间。

如果在接下来的1-2个月学生能采取正确策略“自救”,或者及时调整RD思路,依然有很大希望录取名校

如果你有相关疑问或想了解最新申请资讯,欢迎扫码添加老师回复“留学”即可1V1咨询。

为什么会出现Defer情况?

Defer通常意味着,学校在目前的招生阶段没办法做出录取或拒绝的决定,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将你与RD阶段的申请者对比考虑你和学校的适配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校申请者两方出发,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defer。

学校角度

入读率不够?早申Defer来救!

给优秀的早申学生defer结果,其实也是学校的一种“自我保护”。

对美国大学而言,新生入读率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每个学校都有入读率目标。入读率指收到录取后选择就读该校的人数,与总录取人数的比率。

每年,顶尖院校都会做入读率的统计和比较,在一年申请季后,通过入读率来体现学校的受欢迎度

而提交早申的学生,意味其对该校的有较大就读意向

如果之后RD录取者选择不入读,那么转正早申阶段的defer也可以有效提高入读率。

ED、RD的牛娃我全都要

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对生源质量的考虑。

如果早申录取人数过多,可能会导致没有足够名额留给优秀的RD申请者。

但是,由于无法准确预估今年RD阶段的申请者质量,许多学校都希望“留一手”,在早申阶段保留部分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给予部分学生Defer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拖延战略”,扩大选择池,以保证最终录取的学生质量。

学生角度

从学生方面出发,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自查”,看看是否是自身因素导致被defer。

01、申请材料缺失

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没有仔细审阅校方要求,出现申请材料提交不完整的硬伤。

比如有些学校要求交Mid-year Report,如果没有,及时其他材料再优秀也会出现defer的状况。

如果你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学校并不会发邮件提醒,而需要自行检查。

02、活动列表不够吸睛

以如今Top大学申请者的“卷度”,Top 30大学的招办每年都会收到无数“软硬实力兼修”的完美履历。

想脱颖而出,必须要做到有特色、有亮点

许多同学参加的活动非常丰富,但最终填写时或许并非“最佳选择”,未能完全突出自己的优势。

活动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不是数量越多、种类越杂就越好。

活动的影响力、申请者在活动中展现的领导力,个人对活动的投入程度,都是招生审核时所看重的要素。

如果填写的课外活动太杂或定位太模糊,或与学校的方向不符合,都会对申请产生负面影响。

03、推荐信不够有说服力

有时候因时间限制,许多申请者对推荐信的准备重视不足。

没有选择最合适的老师,或者老师太忙,推荐信写的较为敷衍、缺乏热情,或者老师对你缺乏足够了解,没能提供足够的具体事例,都属于推荐信的“硬伤”。

这会导致招生官认为你的推荐信不够真实、有说服力,无法从中证明你的优秀。

04、不满足学校的多样化需求

顶尖大学为确保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对每届录取新生的类型都会有非常详细的规划,且根据往届录取的学生不断调整。

比如针对运动员、音乐特长学生、科研型学生、少数族裔的学生、校友子弟等,都有不同的招生名额配比。

即使你履历优秀,但刚好不满足学校今年对某类学生招生需求,或未能展现出相应的独特形象,都可能会被defer,在RD申请中继续与其他人对比。

04、文书乏善可陈

许多学生的申请材料足够有力,文书内容也能看出学生确实是优秀的。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Top院校的竞争者中不乏“完美履历”。

如果你的文书在行文、构建、描述上缺乏创意,或者没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有被吸引的感觉,那么也可能落入defer。

另一点则是文书中未能体现足够的“热情”,而这基于对学校的深度了解。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小文书的Why School问题。如果文书中你没能体现对该校的热忱和深入了解,或者学校看不到你在学校调研工作上做出的努力,都会影响招办的考量。

Defer后的“自救策略”

能被defer而不是直接脆拒,说明你在学校眼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申请会得到再次考虑。

那么,哪些技巧能有效帮助我们从defer池中成功上岸呢?

01、仔细审阅学校针对deferral的政策

获得defer结果后,第一件事不是“采取行动”,一定要先仔细阅读大学针对被defer的学生的政策,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

每所学校针对defer/waitlist情况的规定不尽相同。比如,密歇根州立大学明确表示,学生收到defer之后不要再提交任何额外的材料

还有的学校可能会要求,defer的申请者无需再发送额外推荐信。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补充材料可能会适得其反。更糟糕的是直接判定你违反规则,不纳入考虑。

02、提交合适的Lover Letter

在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向学校提交Lover Letter进一步体现你的热情。

但是要注意,Love Letter不等于“拍学校马屁”,一定要写在点子上。更不能模仿其他人的范例泛泛而谈,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学校之所以将你放入defer池,也是因为不确定此后是否有更合适的申请者。

所以,Love Letter的重点应该围绕这一主旨:向学校证明“我就是最适合你的”。

一封有效的Lover Letter,往往包含以下两个要素:

· 你是谁&为什么你适合该校

以NYU为例,针对不拘一格、崇尚自由的学校,我们写信的重点就要放在自己是一个向往自由、热爱创新的人,想要进入一个能给我足够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能力的学校。核心在于:I am perfect for you and I choose you.· 你可以为学校做些什么

美国大学在招生时,并不只是寻找“足够优秀”的学生,学生能给community带来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在Love Letter中,我们要学会强调自己的特色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如果入读自己有哪些能增加学校多样性丰富社区文化的计划。

03、重审活动列表,放大个人特色

我们可以再次审阅自己的活动经历列表,看看还能进行哪些调整,放大自己的特色、突出申请形象。

缺乏思路的同学可以到学校官网搜索相关的俱乐部或活动信息,找到零的突破点,并将自己的特质与其关联。

目的只有一个:让学校感受到,你的到来可以让社区变得多元又有趣。

此外,增加自己的社区活动也很有帮助。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学生的社区归属感,会着重考察学生为所属社区做出了哪些贡献。

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意愿专业,体现自己的专业探索深度。例如想申请国际政治专业的同学,不妨建立一个校园或网络新闻栏目,体现自己在该方面做出的努力。

04、保持12年级GPA,提交有竞争力的期末成绩

被defer后千万不要“开始摆烂”,保持12年级的良好成绩也可能是你的上岸秘籍。

许多美本申请者都有一个误区,觉得11年级之前GPA漂亮就好,12年级相对没那么重要。

但在ED1、ED2被defer之后,12年级的成绩表现就相当重要了。补充一份漂亮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很能体现你的学术能力与精神。

如果12年级的成绩保持得非常好,甚至GPA呈上升趋势,且修读了更多有难度的高级课程,对接下来的评估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05、向defer校的学长老师获取一手信息

如果不清楚如何进一步体现自己和学校的匹配度,不妨寻找在该校就读的学长老师,获取第一手信息

在读学生能提供更具体且有时效的信息,比如学校的校风精神、课程信息、活动特色等。

如果针对这些点入手补充自己的材料,或在Love Letter里加入这些信息,会让招办感受到你对学校的持续关注与适配度。

被梦校Defer,我还能上岸吗?

还有一个问题,是许多收到梦校defer结果的同学最想问的:我到底还有多大概率被录取?

对于 defer 后被录取的概率,美国大学基本上不会公布相关数据,所以很难给出具体的答案。

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学校风格、该轮次的defer人数以及当年整体申请者的实力。

总体来说,在筛选严格的顶尖美国大学中,大约10%在早申阶段被defer的学生最终获得了录取。

那么,具体该怎样判断自己被捞的概率呢?

一般来说,可以按“学校发放了多少defer结果”为判断指标。

不要因为其他人也被defer了感到庆幸,其实学校发出的defer数量多,最终被捞的概率越小,而越少的defer则越有希望在RD阶段转正。

例如在西北大学,每年只有大约 1-2% 的早期申请者可能会拿到defer,最终转正率也很高。宾夕法尼亚大学最终会录取大约 11% 的defer学生;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则有大约 50% 的早申defer学生拿到录取。

哈佛大学尽管有着高于80%的defer率,但最终转正的人数是凤毛麟角。

因此,大家也可以通过了解学校今年整体的defer情况,合理判断概率、分配精力,更有针对性地转战RD阶段。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从AMC10竞赛历年分数线看AMC10难度变化趋势

下一篇

2025深国交入学考报名在即!最新招生信息、考试变化需要留意!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