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可以说,捐款问题也是家长关于私校的高频问题了:

私校学费已经是比较大的负担了,给学校捐款是必须的吗?

到底捐多少合适?

可以不捐款吗?如果不捐款,会有负面影响吗?

毕竟,除了固定的学用和杂费,北美的私校通常还要捐款。

而中国家长认为我已经支付昂贵的学费了,为何还要捐款。对捐款往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反感。

➤第一,中国家长对加拿大私校往往没有归属感。

西人因为历史传承,觉得学校是自己的,捐款不仅这一辈会受惠,下一辈也会受惠。而且有些私校还会有信托基金去管理和维护这些捐款。所以捐款这样的习惯在西人那里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而中国人大部分是第一代移民,甚至是国际留学生,是外来者,缺乏历史传承,所以不理解不参与也是可以理解。

➤第二,在中国文化里,我们没有捐款的传统。

从古到今,中国并没有给私校捐款的传统。比如像古代的私塾,家长也就是送送家里的食物、村子里的土特产给先生,却并不会去捐款去参与私塾的修建。

在当代,一些关于某些中国大佬豪掷巨款给美国藤校的新闻更是频频上热搜,捐款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买学位”的偏门。

在这篇文章,我会先捋一下为什么北美的私校收了学费,还希望家长能适当捐款。

然后我会用UCC作为真实案例分享,揭开捐款的神秘面纱。

在最后的第三部分,我会详细回答捐款的灵魂三问:必须捐款吗?捐多少?不捐会有负面影响吗?

01.顶尖私校都是非营利 捐款总额展示其实力

加拿大的私校没有权威排名。对加拿大,甚至整个北美来说,西人把私校分两大类:非营利的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和营利性的私校(Private School)。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非营利的独立学校

非营利的独立学校,是非商业性质的私校,不以营利为目的,无论是学生学费还是家长捐款、校友捐款,所得收入会全部用于学校和学生的再发展,不会流入个人腰包,这样就保证了学校师生的利益,能让学校和师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所以,所有的顶尖私立美高、顶尖私立加高,都是非营利性的独立学校。

营利私校

营利的私校,是商业性质的私校,以营利为目的,学生的学费或者家庭捐款会部分用于学校师生的发展,部分作为商业利润进入学校拥有者的账户。

国际学院(华人私校)基本都是营利性的私校。当然,其中也有一批相当尽心负责的、适合中国学生的好学校。

需要指出的是,英文中Private school(私校)通常涵盖了“非营利私校”和“营利私校”。但如果家长查到学校官网标有 Independent School,那就一定是非营利学校。

自机构2016年首创了加拿大私校分层的概念,就经常有家长问:顶级私校和优质私校的差别在哪里?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就是:顶级私校捐款丰厚,保证了学校可以往顶尖方向去发展,这和美国藤校的逻辑是一样的,哈佛耶鲁等大藤校友的捐款都非常慷慨。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上图是2021年福布斯统计的藤校所获得捐款数额,可以看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藤所拥有的捐款数,远高于其他“众小藤”。

02.捐款的来源和使用,UCC真实案例分享

私立学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学费:学费是私立学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维持日常运营、设施维护等。

校友捐款:许多私立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校友网络。校友捐款不仅是学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学校历史传承和声誉的体现。

家长捐款:家长捐款在加拿大私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顶尖私校。通过捐款,家长不仅可以支持学校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

我曾以UCC家长志愿者的身份(Upper Canada College上加拿大学院,加拿大顶级男校),协助过UCC的捐款知识宣讲,自己平时和家长交流也有不少经验心得。

所以在此,我以UCC为实例,与大家分享捐款那些事儿。(所有UCC相关的信息,均以官方公开信息为主。未被UCC公开发布的信息,在此暂不披露。)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UCC发展部(负责捐款和学校发展的部分)曾对UCC的中国家长说:

Sarah Robertson

UCC发展部副总裁(前)、BSS发展部执行总监(现)

学校的支出大部分是花在学术方面,这当中主要是老师方面的人工支出。

在UCC的收入来源中,绝大部分是学费。还有另外一小部分是来于其他的三个方面,包括捐款、投资的收入、夏令营、以及出租学校场地及设备的收入。

而捐款主要是来自于校友的捐献、学生父母、祖父母的捐献,老师的捐献、教职员工的捐献。

为什么捐款对UCC来说很重要呢?

因为学校的主要成本是人工(老师和行政管理),所以同一地区的各私校的学费非常接近。学校如果想要更多的支持和发展、具备额外的优势,就需要来自学校社区的额外支持。

而捐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UCC的官网详细地列出了多种途径: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年度捐款(UCC基金)

第一种捐款方式“年度捐款(UCC基金)【Annual fund (UCC Fund)】。

每年年初,UCC的发展促进部会给家长发关于UCC基金和捐款的信。在年中,每个班级负责善款的UCC志愿者义工会提醒家长捐款。

年度捐款也会用于支持各种项目和课后俱乐部,比如机器人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各种竞赛等等,这些都会用基金来支持发展。

年度捐款还用于支持UCC的5百万加币的助学金计划。这5百万的助学金计划能让有资格来UCC上学的学生都能来上学,一方面能帮助到优秀学子,另一方面能帮助UCC吸引顶尖人才,持续保持在加拿大的领先优势。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专项基金项目

UCC的第二类捐款是“专项基金项目(Special Funding Campaigns)”,也叫做双向筹款。

比如UCC高中部的机器人俱乐部Atkins Family Design Lab,筹款加币就来自于专项基金项目,一次性集资。

专项基金的捐款不仅仅用于有形的建筑,也用于无形的软实力提升,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再发展,比如全球领导力项目、军队历史项目等等。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2. 捐款到底要捐多少? 可以不捐吗

在这里,我分享几个自己捐款的例子,给家长们更直观的感受。

孙颖康 Rebecca

UCC家长、机构创始人

我在UCC的第一笔捐款是给寄宿部的。

起因是,机构送了许多孩子去UCC寄宿,但UCC寄宿楼的部分硬件设施实在是有些陈旧。在没有成为UCC家长之前,我是不能给学校捐款的,否则会被认为影响录取的公平和公正。

当孩子拿到UCC的正式录取通知、并支付学费后,家长才可以开始捐款。于是我立刻写邮件,希望能把寄宿部的一些设施,比如沙发,进行更新。

学校很认真地聆听了我的建议和愿望,并询问我要不要审核沙发的询价和款式。我说你们定就好,我的心愿就是希望寄宿学生到了UCC,能看到干净整洁的休息室。

后来我发现,自己微不足道的捐款真的促进了UCC寄宿部的硬件更新,之后去UCC寄宿的机构学生,有的会说,休息室的硬件还可以。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在UCC的第二笔捐款就是上文提到的专项基金项目 —机器人俱乐部Atkins Family Design Lab。起因是我儿子喜欢机器人,所以当学校问我愿不愿意参与新机器人俱乐部的共建,我就答应了。

从俱乐部的名字也能看出,主捐款人是Atkins Family。我只是参与此项目的众多小捐款者而已。但当在开幕仪式上,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被刻在了UCC机器人俱乐部的铭牌上。

想到自己远渡重洋,从中国来到加拿大,作为一名外乡人,自己的名字竟然有机会被刻在一所加拿大百年老校的角落,内心真的是百感交集。

也许十几年、几十年后,我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来UCC看看,看看当年共同参与建设的机器人教室。

无独有偶,把捐款人(哪怕是小额捐款人)的名字刻在学校的铭牌、桌子、椅子上,是许多学校的做法。

前几年,加拿大顶级私校Appleby College(爱普比学校)在新大楼时,也号召家长们认捐桌椅。仅捐献一小笔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作为贡献者刻在Appleby的新大楼的椅子上。

下图是今年机构与加拿大一线寄宿私校Ridley College(瑞德利学院)合作,参观学校的大食堂的照片。可以看到,每个椅子上都有捐款人的姓名和在学校所读的年份。

我们甚至比起谁能找到就读年份最久远的椅子,最后这把1890-1897年间的椅子拔得了头筹(机构实拍)。令人惊讶和感动吧!一笔小小的捐款,学校会铭记你的名字130多年!

此外,所有的转给学校的捐款都享有退税的福利。在此就不赘述了。

03.捐款的灵魂三问,共创美好校园

终于到了家长所关心的捐款问答环节。

1 问:我每年捐多少钱合适? 有没有一个平均水平给我做参考?

这里不方便透露UCC所分享的数字。但我可以结合加拿大各私校的平均水平给家长一个具体的回答。

首先,多伦多、温哥华、魁北克,有城市差异。魁北克整体私校学费低,捐款也低一些;而因一些特殊原因,导致温哥华私校的个人平均捐款额是最高的。

在多伦多,大部分的家长每年捐100加币到几千加币,有量力而行捐50加币、20加币的。也有一些家庭选择每年捐款1万加币以上。

至于平均每个家长每年的捐款值,虽然各个学校有差别,在多伦多基本在1000加币上下浮动,有的学校是1500加币,也有的学校是800或者500加币。

温哥华的做法特别一些。因为温哥华华人众多,但之前并没有捐款的习惯,一些温哥华私校就公开明示所希望家长捐款的数额。

就像在北美吃饭买单给小费一样,有的餐厅会给你标好了10%、15%、20%的小费任你选。现在的一些温哥华私校,他干脆就在录取通知书的清楚明示,希望你捐多少钱,给你不同的捐款额度。一般的幅度,一年从2000加币到2万加币都会有。

2 问:我可以不捐款吗? 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在加拿大私校,捐款通常是自愿的,学校不会强制要求家长捐款。不捐也不会有负面影响。

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如果我不捐钱,学校会对我有一些看法或者对我孩子有不利。这点我觉得从来都没有,甚至学校会把捐来的钱按比例分配,其中一部分划为奖学金,来帮助有困难的优秀的学生。

只是在私校中、在北美的精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块是讲奉献的。不一定非得要捐钱,而是你有一种表现。

因此,捐款的数量不重要,重在心意。

也有不少家长选择了志愿者,为学校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

3 问:捐款是不是就是赞助费? 我捐款了有什么好处?

国内的教育里面的“赞助费”是一种扭曲的形式,家长支付国内学校的“赞助费”不是自愿的,而是为了赞助入学、花钱买学位等等,甚至是一种暗地里的潜规则,去捐钱专给某些人打通关节等等。

捐款的本质在于支持和加强教育社区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谢”或“回报”服务。与小费不同,捐款更像是一种集体投入,旨在提升整个学校的资源和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包括捐款者的孩子,受益。

我们可以把捐款看做:为孩子铺设更好、更宽广的道路。

私校就像一条通往孩子未来的道路,捐款就是让这条道路变得更宽敞、更平坦的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校期间的成长和发展,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机会和视野。捐款是一种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多选择和更大成功的途径。

至于个人回报,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形式的认可和退税,学校还可能会根据捐款的金额和次数,给予捐款者一定的认可和回报,如在学校年刊上提名、邀请参加特别活动、或成为学校理事会成员等。

“捐款”和“志愿者”都是北美所特别看重的文化。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从小有他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捐钱、捐爱心都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表达方式。

此外,家长在捐款时,还需考虑下面三个问题:

➤经济能力与意愿

家长在考虑捐款时,应首先评估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捐款意愿。

这里需要指出,经济能力和捐款意愿是两回事。

有一位富豪家长,在温哥华某私校校长去香港会见家长时,自掏腰包花了1万多人民币请校长吃鱼翅海参鲍鱼。

西人校长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要请我吃这么昂贵的晚餐,却很少在学校捐款呢?这1万多人民币捐给学校多好。我宁可和你一起吃汉堡包。

富豪家长说:中国人的风俗就是客人自远方来,必厚礼之。

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后来家长也逐步了解了加拿大的捐款文化,给学校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捐款的透明度与用途

家长应关注捐款的透明度,了解学校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大多数加拿大私校会提供详细的捐款报告,说明资金的使用情况,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报告评估捐款的实际效果。

中国家长对捐款比较怵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一些协会捐款不透明,善款最后被贪污了。

有一位家长曾问某私校的发展部主管:“你今年的目标是多少?”“100万加币。”

发展部主管如实回答,“现在大概完成了有一半以上。”

“好吧,那我们看看用什么方式来支持学校。”家长回答得很实在。

发展办主管告诉家长们,学校的网页里有他的专页,就是讲今年的募捐目标是多少,有进度表,现在才是三月份,已经完成了一半,他有信心在余下的几个月里超额完成一百万这个目标。

听他这么说,家长回到酒店上网看了一下,还真的有这样一个进度表,有些学生家长捐几十块钱,捐多一点的也有,但是对于学校方来说,这些都是为了新的项目或者发展。

➤与其他家长的交流

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捐款的看法和经验,也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集体的经验可以为个人决策提供参考。

用通俗的话总结,捐款就是学校的后续发展费用,可以慢慢将学校进一步发展光大,把优秀的教育传承下去。捐款可以多捐,可以少捐。捐钱之外,也可以捐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本科热门管理学专业推荐!

下一篇

QS官宣引入新指标!排名大洗牌?留学生喜忧参半?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