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密院关停: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拐点?

最近交大密院关停的消息在教育圈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家长群里也有人问:这是不是因为美国政局变化,比如川普上台导致的?更重要的是,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像昆山杜克、上纽、浙大UIUC 等)会不会被波及?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

其实,密大和交大终止合作的直接原因并不复杂。去年9月,美国国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点名了几所中美高校合作项目“助推中国军事技术发展”,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交大密院,但把它和类似项目放在一起讨论,难免让人神经紧张。紧接着,去年10月,密院几名中国学生因为在美国军事基地拍照,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事件叠加后,密歇根大学的合作就岌岌可危了。

尤其是在所谓的“间谍”事件发生不久,密歇根州长Whitmer就公开呼吁密大终止和交大的合作,并建议立法禁止用州政府资金支持这类项目。政治压力之下,密大自然难以继续坚持。说到底,这次关停也许并不是新总统上台后的“政策调整”,更像是一种对政治压力的快速回应。

那么,上纽和昆杜会不会步交大密院的后尘?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毕竟,学校的“性质”不同。上纽、昆杜在国内都是独立法人大学,而交大密院只是上海交大系统内的一个学院。从法律层面来说,关一所独立法人大学和撤掉一个学院是两码事,前者牵涉的机制和利益要复杂得多。

对上纽、昆杜这种体量和定位的院校,要“一关了之”并不现实。而交大密院作为交大的一部分,确实更容易受到整个环境的波及。

再看专业设置。交大密院的本科专业集中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敏感领域”。在当下的中美关系大背景下,这些专业无论技术还是应用层面,都显得过于“敏感”。根据24 届学生的统计,214名毕业生中有 153人赴美深造,其中 53人选择了密歇根大学。

换句话说,这个项目里大多数学生去美国学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这些关键技术,很容易成为某些政客眼中钉。某种程度上说,这类合作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本就有点“树大招风”。

相比之下,上纽和昆杜的专业设置则“温和”得多。上纽专业更丰富,包括社会科学、商科、艺术等;昆杜虽然有理工科,但并没有集中在过度敏感的领域,因此处在风口浪尖的几率也更低。至于浙大UIUC,和交大密院更像些:同样是顶尖大学体系内的合作学院,以工程专业为核心。不过,从外界观察到的宣传和运作上看,浙大UIUC 一直比较“低调”,学生的深造选择也没有特别集中在某一所国外院校。

未来会怎样?老实说,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至少在目前的形势下,上纽、昆杜这类独立法人大学,承受的压力比交大密院这样的学院要小得多。

当然,不管是“学院”还是“大学”,这些中外合作项目不仅仅在教育层面有意义,也承载了更多维度的期待。它们的命运,我们或许只能静观其变。毕竟,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再谨慎的预测,也只能等时间来验证。希望在这波动的时代里,这些合作项目能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为学生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大门。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三公是哪3所?2025上海三公招生侧重点是?

下一篇

未来需求量惊人的10个美本专业!CS只能排第3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