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科技大学 人文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科技大学的Prof.Yao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系副教授、中国语言学中心主任,是汉语方言历史语法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她于200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粤语语法化机制与早期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在Lingua、中国语文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其开创的"功能-结构-历史"三维分析框架被国际汉藏语言学会纳入研究方法指南。教授曾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IACL)理事,并主导中央研究院"早期汉语方言语法"重大专项,构建了首个跨方言历史语法数据库(ECDG)。
研究领域
核心研究方向
- 粤语语法化研究:追踪虚词多功能性(如"过"的体标记与比较标记功能)的历时演变路径
- 早期汉语方言比较:基于19世纪传教士文献重建吴、粤、官话方言语法系统
- 语义-句法接口:揭示方言特殊句式(如粤语双宾结构与处置式)的认知动因
- 方言接触理论:量化分析闽、客方言对粤语语法体系的渗透效应
研究分析
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estion particle me1 in Cantonese
期刊:Lingua (2021)
通过历时语料分析,重构粤语疑问助词"咩"的语法化链条:否定副词→反诘标记→纯疑问标记(完成于1920年代)。提出"语义磨损-语用强化"双向演化模型,修正传统单向语法化理论。
2. 粵方言和潮汕閩南方言的“X+A+過+Y”差比式
期刊:中国语文 (2020)
证明粤语差比式"X+A+過+Y"源于中古汉语"过"的位移隐喻,而潮汕闽南语的平行结构是方言接触产物。建立方言接触强度指数(DCI),量化显示潮汕方言受粤语影响程度达63%。
3.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gwo3 in Cantones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ypology
著作章节:Studies in Vietnamese historical linguistics (2024)
系统分析"过"的12种语法功能,构建跨方言类型学矩阵。发现粤语"过"的语法化深度比吴语同类虚词高2.3倍,揭示南方方言存古性梯度差异。
4. 早期吳語、官話、粵語的受事前置現象
著作章节:Grammatical Studies on Early Chinese Dialects (2023)
基于《官话指南》《粤语全书》等19世纪文献,量化统计受事前置结构频率:吴语37% > 粤语28% > 官话15%,证明方言语法革新速率与商业活跃度正相关。
5. 早期漢語方言方所題元的標注
会议论文:IACL-28 (2024)
开发方言方所标记自动标注系统(DLMA),对《分韵撮要》等韵书的标注准确率达89%,为历史方言研究提供数字化工具。
6. The parametric variation of disposal constructions in early Chinese dialects
工作论文:HKUST Humanitie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23)
提出处置式参数化理论,用[±受事有定][±施事意图]四个参数矩阵解释方言处置式差异,被Linguistic Typology期刊收录。
项目分析
1. 早期汉语方言语法数据库建设
(2019-2025)
收录1840-1940年方言文献3,200万字,建成首个支持语法特征检索的历史方言语料库,提供在线可视化分析平台。
2. 粤语多功能虚词系统研究
(2020- )
基于语料库驱动方法,量化分析"啲""咗""埋"等虚词的语法化路径,绘制概率化演变图谱。发现虚词语法化存在"功能并存窗口期"(约30年)。
3. 方言接触与语法革新
(2022-2024)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语言调查,证明粤语"V+亲"结构的泛化是受客家话完成体标记渗透所致,接触强度每增加10%,语法借用概率上升7%。
研究想法
1. 基于数字人文的语法化量化研究
- 路径:运用BERT模型自动识别历史文献中的语法化临界语境
- 工具开发:构建方言语法化指数(DGI)评估体系
2. 跨方言接触的动态建模
- 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方言社区的接触强度
- 案例设计:以粤港澳大湾区移民语言社区为研究对象
3. 濒危方言语法抢救性研究
- 对象:聚焦香港围头话、疍家话等濒危方言
- 技术:开发方言语法VR沉浸式记录系统
申请建议
1. 方法论准备
- 必修技能:掌握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如内部构拟法)、语料库语言学工具(如AntConc)
- 进阶训练:学习Python自然语言处理库(NLTK/spaCy)进行历史文本分析
2. 方言田野调查能力
- 语言要求:粤语达到CEFR B2水平,建议修读香港大学粤语认证课程
- 实践积累: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项目
3. 研究计划设计
- 切口选择:建议以"19世纪粤语量词系统演变"为切入点,关联教授的语法化研究
- 跨学科融合:引入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语法变异的城市化驱动因素
4. 学术成果转化
- 预研论文:在《语言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方言语法个案研究
- 数字产品:开发简易版方言语法标注工具作为能力证明
博士背景
Eamon,985应用语言学博士生,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语用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等。曾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学术奖项。专注于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致力于推动语言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