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工程专业申请及录取案例分享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嘉宾是2024-25申请季刚刚斩获牛津大学工程专业offer的路同学,他说:“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都会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01、相比学习理论知识 我更喜欢将想法转化为现实

我从小就对飞行器充满了无限热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参与到它们的设计和制造中。虽然高中化学才是我的擅长学科,但这门学科要求逻辑严谨缜密,与工程学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我一度在化学和工程之间犹豫不决。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相比偏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更喜欢创造——把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于是便确定了我的工程梦。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把目光放在了英国的老牌名校——牛津大学。一方面,我对这所拥有千年历史、早在宋朝时期就已建立的学府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因为我需要服役,当看到同学陆陆续续都进了牛津大学,也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同时,牛津工程的PAT入学笔试主要考察数学和物理,这意味着我需要从擅长的化学学科转向不太突出的物理。我想证明自己具备学科间互换的能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所以最终选择了申请牛津工程专业。

02、学术积累打下素材基础 经历中引发思考与心得

我的PS文书素材主要来源于在高中阶段积攒的学术经历,我参加的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学科思维挑战活动和在高校实验室进行的科研项目。因为项目跨度比较大,有效素材还算比较丰富。所以如何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学术研究中加以运用,就成为了我的文书主线

具体来说,我在文书中描述了自己在各类学科思维挑战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收获,以及在参加科研项目时和各个领域专家探讨的过程,领会他们对于研究的心得。同时也写了研究过程中遇到阻碍时,自己是如何改进实验过程的。最后还提到了在面对全新的数学建模领域时,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学习并思考出创新模型的。

与科研项目相比,我觉得参加学科思维挑战活动可能更“划算”一些。因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学科知识和解题技巧,再加上充分的练习,获奖的机会相对比较大。我当时参加的基本都是一些化学方向的思维挑战活动,比如在UKChO英国化学奥林匹克中获得了金奖,在SChO新加坡化学奥林匹克中获得了铜奖等等。

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HiMCM美国数学建模挑战活动。这是以前未曾接触过的领域,周期非常短。由于HiMCM和另一项学术活动冲突,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很紧张,所以不得不一边学习新内容一边撰写论文,同时还要和队友头脑风暴,探讨从哪个角度切入最为合适,以及选择哪种模型最为恰当。

尽管整个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依然成功拿到Meritorious。虽然这谈不上多大的成就,但整个学习过程使我受益良多,不仅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了类似的模型结构,还学习了如何通过编程实现适合我们选题的模型

相比之下,科研项目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或结果往往不会完全符合预期,需要广泛阅读文献,寻找其他可能解释某个现象的原因。尤其是在化学方向的科研项目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化学概念本身就是一层层发现的,就连原子模型都会随着新的发现而不断更新换代。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解释所有现象的统一理论,所以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了解其他可能的解释因素。而在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技能以及这种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和探究所必须具备的

03、笔试刷题环节非常重要 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对我来说,PAT笔试是申请牛津过程中的最大挑战。由于我正在服役,几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从2月起,我作为新兵入营,直到8月被分配到相关部门成为了一名“职场新人”。在这期间不停地训练、工作,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非常少。我只能抓住所有零散的碎片化时间,甚至是放弃晚间的休息时间来复习准备。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巩固好学科基础知识,再进一步挑战难度更高的进阶题目,整个准备过程花费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当时JT导师建议我在练习历年PAT真题的同时,也多做一些BPhO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的题目。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熟悉物理概念,还让我逐步适应了PAT笔试的题型和难度。

在笔试准备过程中,我觉得刷题环节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去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例如在做题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概念自己以前没有学过(参考系、质心计算、角动量等等),需要通过不断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今年的PAT笔试我觉得比去年稍微难一点。虽然考察内容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测评方式的改变,题目形式也有了变化,比如多选题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的多选题有很多“陷阱”,需要逐字逐句地去读每一个选项,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选择题其实有利有弊,好处在于缩小了答案的范围,但是弊端在于没有过程分。这意味着题目的对错就在一念之间,更考验大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今年题目数量增加了许多,所以答题速度需要更快

建议同学们在充分掌握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后,再去刷往年的past papers。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参加一些相应的学科思维挑战活动,培养自己应对难题的能力。题海战术固然有效,但我们也应该考虑效率最大化,毕竟申请季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牛津PAT主要考察物理和数学内容,因此只有这两门科目的学科基础足够扎实,才能在笔试中脱颖而出。

04、遇到难题不要沉默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我的两场面试被安排了在同一天,时间是相连的,中间休息的时间很短。第一场面试结束后,需要立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准备下一场。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主要回顾了自己的PS文书,以防止因为紧张而忘记具体内容。

牛津的正式面试过程还是十分愉快的。题目总体难度不高,但是教授也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没有所谓的唯一解法,需要自己去分析题目,找出关键条件,然后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面对这类问题,如果是会做的题目,千万别犹豫,一定要自信地解释自己的思路;如果是存在多种解法的题目,不妨将自己想到的内容大胆表达出来,然后观察教授的反应,顺着对方的提示一步步思考。当时我的做法就是先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详细解释了一遍,然后跟教授一起进一步分析讨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如果在面试中遇到难题,千万不要陷入沉默,可以主动向教授求助,得到题目的切入点。总之,一定要尽可能地去和教授沟通,从而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解题。由于我在学校期间有4、5年的辩论经验,这种大胆探讨并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式,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驾轻就熟的。

如果是比较内向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先尝试对着镜子练习一边说一边录制,然后通过回放来复盘自己的语气和节奏,并加以改进。平常做题时也可以尝试一边做题一边解释,就当作是在面试,不断训练自己。

除了自己练习外,大量的模拟面试也很有必要。模拟面试不仅能让我们提前熟悉面试流程与考察形式,老师们还能帮忙找出不足之处。比如我通过模拟面试发现自己解题时会习惯性地把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一边写一边讲出来,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完成的题目数量不够多。而且在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时,我往往会陷入沉默,埋头思考。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在后续的模拟面试中特别进行了练习。在阐述解题思路的时候,那些不关键的计算过程或者运算步骤,我会尽量用一句话带过,专注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关键步骤。

05、苦心人天不负 坚持给了我最好的礼物

回顾冲刺牛剑G5的这段经历,是家人的鼓励一直支持着我。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中学之一,但自己从来都不是那种“别人家的学霸孩子”。我的成绩一度在班上垫底,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顺利毕业,然后考上一所大学。

当时许多人都不看好我,只有我的妈妈一直没有放弃过。她总是一边安慰一边鼓励我。“不蒸馒头争口气,证明别人对我的看法都是错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申请季压力很大,虽然与妈妈相隔千里,但我知道她也在时刻关注着我的每一个进展。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她毅然放下了自己的事情,飞过来陪我度过了那段最煎熬的时光。

等待牛津放榜的日子里,内心充满了煎熬与不安。即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但仍然无可避免地会担心自己最后名落孙山。不过挺感谢放榜当天下午繁重的训练任务,让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把焦虑、忐忑以及期待的复杂情绪暂时搁置一旁。收到offer时,我刚结束野外训练,那一刻的心情难以描述。难以置信和激动万分都不够准确,只是在这一瞬间,我感到这些年所有的煎熬、沮丧、痛苦和难捱都值得了

自己的申请季和普通高中生活截然不同,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很少。身体的疲累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真的很多时候让我透不过气。尤其是临近考试,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复习准备,成绩也毫不意外下滑得很厉害,一度陷入痛苦挣扎,不知道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努力会不会就这样成为泡影。直到我拿到offer,才真正理解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尽早规划好申请路线,明确自己想申请的专业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和丰富学术活动经历,提升自己的申请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打算申请理工科方向的学弟学妹们来说,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实践与科研项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衔接大学阶段的学习。工程学中的很多概念和技能,比如:CAD、优化模型等,都是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的。

另外,申请季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校内外的资源,通过阅读和动手实践等方式积累和拓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对PS文书写作和笔面试准备都有一定帮助。

申请季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一封offer,还有对心性、忍耐、坚韧等珍贵品质的磨练。申请牛津的过程犹如一块磨刀石,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走到这一步并非一路高歌,与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不同,我是从谷底攀登而来,途中布满荆棘。学业的压力、激烈的申请竞争、训练的艰辛都要自己扛下来。

甚至在考完PAT后,我也没时间短暂休息,因为紧接着就要出任务。我很感谢自己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没有等待,没有犹豫,更没有因为压力而退缩。这里我想分享士官长曾经教导我的一句话:“不要轻易贬低自己,你不试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最后祝大家冲刺牛剑G5的过程一路坦途,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报,如愿收获梦校offer!

*以上内容来自个人经历,仅用于经验交流分享,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看完哪吒谁对学艺术心动了?英国私立艺术强校大盘点

下一篇

John Locke如何选题?约翰·洛克写作竞赛【高入围率选题推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