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浸会大学的Prof.Daniel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及社会科学教授,是亚洲老年健康研究领域权威学者。
- 教育背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学士→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卡尔加里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凯斯西储大学老年学博士
- 社会任职:香港老年学会前主席、WHO西太平洋区老龄化顾问专家(2018-2021)
- 研究坐标:建立"文化-科技双驱动老龄化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老年幸福追踪系统开发
研究领域
1.老年心理健康机制:
- 提出"社群资本缓冲理论",解析文化差异对新冠疫情下老年抑郁的影响路径
- 建立南亚移民老年群体心理健康数据库(含800+临床案例)
2.数字追踪技术:
- 开发实时交互式APP平台"HappyAge",实现幸福感动态监测(误差率<8%)
-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预警模型
3.跨文化干预策略:
- 设计"文化响应型护理方案",在10间安老院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
- 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协同标准》
研究分析
1. Establishing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facilities: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Hong Kong and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s
期刊: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23)
系统比较9个司法管辖区社区心理设施建设模式,发现香港"协商-法治混合路径"在土地资源稀缺条件下的特殊有效性。通过200+份政府文件分析,提出"设施选址敏感性指数"(SSI),为亚洲高密度城市提供决策模型。
2. Experience of Chinese Recent Retirees on the Effects of Retirement on Healthy Ageing i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期刊:IJERPH (2023)
通过深度访谈与生理指标监测,揭示深港两地退休人员健康轨迹差异。关键发现:深圳退休者社会参与度比香港高23%,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19%。
3. Predictors and moderators of COVID-19 pandemic fatigue in Hong Kong
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23)
构建"疫情疲劳动态模型",发现社区领袖信任度每提升1单位,老年群体防疫倦怠风险降低34%。该成果被香港卫生署纳入第五波疫情应对方案。
4. Typology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 persons: 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using elder mistreatment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期刊:Journal of Elder Abuse & Neglect (2023)
基于2000+照顾者数据,识别出"高压型"(35.7%)、"资源匮乏型"(28.2%)、"文化冲突型"(21.1%)三类高风险群体,推动香港首个照顾者分级支持系统建立。
5. Trends in elder abuse and age discrimin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Hong Kong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23)
通过两波代表性电话调查(n=2000),量化疫情对长者受虐率的影响:2020-2022年间经济虐待发生率从4.3%升至9.8%,建立"紧急状态-代际冲突"解释框架。
6.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Skills, and Perceived 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 in Hong Kong
期刊:IJERPH (2023)
揭示香港长者数字鸿沟现状(36.3%从未使用网络服务),促成社会福利署"银发数字赋能计划"落地,每年培训5000+基层长者。
项目分析
1. AI幸福追踪平台开发
(2022-2024)
技术突破:整合可穿戴设备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实现幸福感实时量化
应用成果:在深港两地30个社区部署,预警准确率达89%,获IEEE健康工程年会最佳应用奖
2. 跨代校园计划
(2021-2024)
社会创新:设计"青老共学"课程模块,覆盖香港45所中学
实证发现:参与学生对老龄化认知偏差降低41%,长者孤独感下降28%
3. 南亚移民老年健康差异研究
(2021-2024)
方法创新: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构建文化适应压力-健康结果中介模型
政策产出:推动香港首个少数族裔长者健康服务指南制定
研究想法
1. 元宇宙老年社交平台
- 技术路径:开发基于VR的跨境虚拟社区,缓解移民长者文化疏离
- 理论价值:验证数字孪生技术对跨文化适应的促进作用
2. 区块链赋能的福利分发系统
- 机制设计:构建不可篡改的养老服务信用记录链
- 应用场景:深港跨境养老补贴智能合约验证
3. 人工智能伦理框架
- 研究重点:开发"AI护理员道德决策树模型"
- 政策接口:参与ISO/TC 314老龄化技术标准制定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强化
- 必修技能:掌握R语言多层线性建模(HLM)、NVivo跨文化文本分析
- 推荐认证:考取GSEC老年研究伦理认证
2. 研究计划设计
- 选题建议:"跨境家庭照顾者数字赋权路径研究"
- 方法论:采用混合研究设计(数字痕迹分析+深度访谈)
3. 实践经验积累
- 推荐项目:参与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数码天使"长者培训计划
- 成果转化:撰写《跨境养老政策比较报告》(中英双语)
4. 材料亮点构建
- 技术作品:提交Python编写的福利政策文本分析代码
- 文化证明:提供少数族裔社区服务时数证明
博士背景
Sociology Li,985社会学系博士生,专注于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擅长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和治理创新。在研究数字化时代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重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