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黄教授顶尖课题组申请攻略

机构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导师解析和科研辅导!每期我们会邀请团队的博士对各个领域的教授导师进行详细解析,从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导师,学会科研!

导师风采 | 四川大学顶尖课题组(黄教授)【纯干货分享】

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黄教授现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拥有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哲学博士学位,深耕西方宗教哲学、基督教伦理学及古代教父学领域。其学术背景兼具中西视野:一方面,她依托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的跨文化研究传统,聚焦基督教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对话;另一方面,她通过主持国家及省级社科项目(如“尼布尔的社会伦理学研究”),将西方宗教伦理理论与中国现实语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学术路径。

黄教授的学术成长脉络清晰可见。早期译介波拉文图拉、吉尔基等西方经典著作(如《短论》《论尼布尔》),为其后期研究奠定文本基础;博士期间完成的专著《Women and Pride》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尼布尔的罪论神学,展现其问题意识的敏锐性;近年则转向神义论、基督教现实主义等议题(如2021年论文《苦难与病疾》),探索宗教哲学对当代生存危机的回应。这一历程反映其研究从经典诠释转向现实关怀的学术演进。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核心领域聚焦

黄教授的学术体系围绕三大支柱展开:

· 基督教伦理学:以尼布尔思想为枢纽,批判性分析其战争观、社会伦理,并延伸至中国语境下的实践(如研究吴耀宗对尼布尔的接受与修正);

· 古代教父学:通过解读尼撒的格里高利等教父的释经方法,揭示早期基督教思想中的哲学逻辑(如《摩西生平》中的“灵路”概念);

· 宗教哲学方法论:尝试以生存危机视角重构神义论(如《苦难与病疾》),打通哲学思辨与宗教体验的界限。

标志性成果评析

·专著《Women and Pride》:该书填补了女性主义神学对尼布尔罪论系统性批判的空白,指出“骄傲”概念中的性别偏见,为当代基督教伦理学的性别研究提供新范式。

·尼布尔战争观研究:通过分析基督教现实主义中的“强制力”悖论(2020年A&HCI论文),揭示其理论对国际政治伦理的双刃剑效应,体现跨学科研究深度。

· 教父释经学探微:对尼撒的格里高利晚期著作的文本分析(2019年论文),提出“隐喻解经法”不仅是神学工具,更是连接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灵修的认知桥梁。

这些成果的共同特质在于: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指向,在方法论上融合哲学分析与神学诠释。例如,其对《约翰福音》中“圣爱”与“友爱”的辨析(2018年论文),既涉及古希腊哲学中的“philia”概念考据,又关联现代社群伦理建构,展现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

研究方法与特色

方法论工具箱

黄教授的研究呈现出三重方法论特征:

1. 历史-文本分析法:注重原始文献(如教父著作、尼布尔手稿)的语文学解读,强调概念在思想史脉络中的流变。

2. 跨文化比较视野:将基督教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仁爱”观)进行隐型对话,如在分析吴耀宗思想时,揭示本土化过程中的选择性接受机制。

3. 问题导向的建构路径:从具体问题(如疾病、战争)切入,通过神学-哲学工具构建解释框架,而非拘泥于学派之争。

学术特色

· 翻译与研究的互哺:作为“基督宗教思想丛书”主编,其译介工作(如《论尼布尔》)直接服务于学术创新,形成“翻译-诠释-批判”的良性循环。

· 教学科研一体化:开设的《宗教哲学原著研读》课程与其研究高度协同,例如对斐洛哲学与《约翰福音》“道”论的比较(2017年论文),直接转化为研究生研讨课的核心案例。

· 机构建设与学术传播:通过主编丛书、组织译丛(如“世界基督教思想史系列”),推动汉语学界对西方宗教思想的系统性引介,具有学术共同体构建意识。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当前学术热点

黄教授的近期研究指向三大前沿方向:

1. 技术伦理的宗教哲学回应: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颠覆传统人性观的背景下,其关于“生存危机”的神义论研究或可延伸至科技伦理领域。

2. 全球冲突中的宗教角色:基于尼布尔现实主义理论,探究基督教伦理对当代地缘政治(如俄乌战争)的解释力与局限性。

3. 古代文本的数字化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对教父著作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可能成为其方法论的新增长点。

领域发展趋势

· 跨宗教对话的深化:基督教伦理学与佛教、伊斯兰伦理的比较研究需求凸显,黄教授的主编工作或可拓展至多元宗教经典译介。

· 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宗教哲学与认知科学、实验哲学的交叉(如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可能成为突破点。

· 中国语境的原创理论建构:如何从“基督教中国化”实践中提炼普适性伦理原则,将是未来十年核心议题。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

对于有意申请黄教授课题组的学生,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学术准备

1. 夯实文本基础:

  • 精读尼布尔《人的本性与命运》、尼撒的格里高利《论灵魂与复活》等核心文献,重点关注黄教授已开展批判的章节。
  • 熟悉A&HCI期刊(如《Theology Today》《道风》)的学术范式,针对性训练文献综述与批判性写作能力。

2. 研究方向匹配:

  • 若侧重基督教伦理学,可提前梳理“正义战争理论”在新冠疫情、气候危机中的新应用;
  • 若倾向教父学研究,建议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基础,并关注教父著作数字化项目(如CETEDOC库)。

申请策略

· 邮件沟通要点:在首次联系时,需具体说明对黄教授某篇论文的理解(例如分析其2021年神义论论文中的“生存危机”框架),并提出1-2个延伸问题,展现深度思考而非泛泛之谈。

· 研究计划撰写:突出方法论创新,如提出将社会网络分析(SNA)应用于尼布尔书信研究,或设计比较宗教视野下的教父释经案例库。

长期发展建议

·参与黄教授主编的丛书翻译项目(如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的“基督宗教思想丛书”),积累学术翻译经验;

·关注其学术网络资源:定期查阅四川大学哲学系官网“学术看板”栏目,追踪课题组最新动态;

·培养跨学科能力:选修政治学、认知科学相关课程,以适应宗教哲学研究的实证转向。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五年间排名大变天:2020-2025年这些美国大学居然“翻车”了?

下一篇

IB中文Paper2 审题&比较论文结构 掌握这些拿7不要太轻松!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