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2024-25申请季刚刚斩获帝国理工 地质专业offer的高同学,他说:“Because it i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我知道一定会到达目标”。
01、IC地质专业独有的Field trip 能够在徒步中享受大自然
怎么说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在为申请工程方向做准备。直到我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拖延了半年,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工程的契合度,反思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毅力和热情去应对大学工程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在这种纠结与"内耗"的情绪下,我决定一个人去西藏,试图在徒步中找到答案,把这些疑惑都考虑清楚。
坐在神山脚下,回忆起我一开始想读机械工程是因为它在工程分支中和物理的联系最密切。当时我最喜欢的学科莫过于物理,可能大抵是继承了之前对科学这类学科的热爱吧。因为喜欢科学,让我了解了身边的世界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这般运行。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很符合我想了解的那部分世界,高山河流,火山熔岩等等。
帝国理工有两点特别吸引我。其一,大学与众多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能够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联系,未来的就业机会比较多。
其二,Field trip的地点往往是我徒步清单中必去的地方,例如阿尔卑斯山和苏格兰高地。这些地点不仅满足了我的个人兴趣,更让我可以提前体验理想中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每次徒步,我都会带着问题和目标出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未知带来的探索乐趣以及收获的喜悦。
图片来源 帝国理工官网
02、把文书素材做成思维导图 图片加上问题记录成文档
在日常学习和PS文书素材积累方面,我系统地读了几本教科书。其中影响最深的一本书Foundations of Earth Science,是文书老师推荐的。因为我A Level选课并没有选geology,所以读这些教材的收获很大,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让我对相关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意思的问题,这时候我会先把它们记下来,再去搜相关论文,尝试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问题往往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促使我不断地深入探索。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我会将这些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和整合。这样一来,原本单一的一个topic,就会逐渐扩展、延伸,最终编织成一个庞大而紧密的知识网络。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最有意思,而且素材最容易写进文书的方法。大家可以找一个地质公园或者风景名胜区,然后去搜索和它们起源相关的论文文献。在对这些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带着问题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在过程中拍下照片,记录自己的问题与思考。例如,火成岩中火山碎屑的照片就可以解释一个我困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快速冷却形成的喷出岩为什么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通过这种方式,将拍下来的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解释,编辑成一个文档。
但是通常情况下,问题可能会随着你看到的细节越来越多,建议把图片加问题理成一个文档,再找高人解答一下。
我觉得在准备撰写PS文书时,可以把任何相关的内容先整理到一个思维导图中,与文书老师一起缕清整体思路之后,再动笔完成drift 0。接下来就进入反复修改的阶段,一稿又一稿地不断完善。
我觉得在写PS文书前,很重要的一点是内容一定要体现自己的特点。严谨地思考也好,自己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罢。比如写"月球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就不如"自己计算地球对月球核的引力,并分析是否足以使月球核偏离月球中心"。因为相较而言,前者更像科普小文章,而不是对这个内容的自我探索,也体现不出对这个学科的兴趣,而后者则更能展示出个人的思考过程和对学科的热爱。
03、掌握文书内容和学科知识点 面试中保持微笑
我的IC正式面试更像是一场和教授间的谈话交流,主要谈论了学校和专业相关的话题。面试的前15分钟几乎都是general questions, 比如"why major","why IC",这类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提前进行准备,建议多看看大学官网的课程大纲和Field trip介绍,这样在面试中就能更加从容应对了。
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why London",我跟教授说道:因为伦敦有6只英超球队,看球很方便后面10分钟就是一些学术问题了,大部分题目都不难,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地质学、物理相关知识点,个别题目涉及到大学相关的知识,建议大家平时适当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不能仅局限于高中阶段的内容。
我认为把自己的文书内容和涉及到的知识点掌握好,再加上平时对地质和物理的一些积累,在知识理解层面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另外,因为是线上面试,教授会考虑到网络问题和学生本人的紧张情绪,所以如果遇到没听清楚的题目可以多问几次,问题不大,保持微笑就行,不要担心。
还有一个面试准备的小技巧,因为会提前收到面试官的名字,所以我们可以去学校官网或网络搜索这位教授的相关信息,了解他的教学领域。面试中有一定概率会遇到相关的问题,比如面试我的物理教授就提问了大二物理的内容。
04、抱有追求探索的登山精神 跨越险阻征服困难 实现目标
记得在床上看到UCAS系统变动的提醒邮件,我没穿外套就爬起来查UCAS,冻得发抖没什么特别兴奋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offer,也许是幸运,但之前的努力让这份从天而降的幸运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随后马上出去徒步了,乐
如果说申请过程中有什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讲个有意思的,在DDL的前两周,我看着不知第几稿的文书,总感觉不是自己心中完美的那篇文书,于是决定推翻重写。当天熬夜写出drift 0,一周出最终稿。其实第一版文书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准备文书期间我积累了更多的素材,觉得能写出更好的内容。回想起来,佩服自己从头再来的勇气。
在整个牛剑G5申请过程中,校内外老师们时刻关注我的动态,多次的交流给我了极大帮助。特别是在PS文书方面,帮我两次从无到有构建出文书。当然还要感谢老爹老妈一直以来的支持。
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段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1924年,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珠峰8100米处遇难。而在他生前,《纽约时报》的记者曾采访过他:“珠穆朗玛那么危险,前路如此坎坷,路途那么寂寞,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呢?”乔治·马洛里回答:“Because it is there.”——因为山就在那,这就是登山精神的象征,是一种追求未知的态度。珠峰对世人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大或神秘,更是因为它的存在本身。那种跨越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欲望,成了他行动的动力。而对我来说,无论哪所学校,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到达最终目标,为什么?“Because it is there”。
学弟学妹们在生活或学习中受到什么挫折,不妨出去徒徒步,既可以让自己走出挫折和不惑,又可以收获知识和文书素材,何乐而不为呢?最后,祝愿大家也能抱有追求探索的登山精神,拿下自己理想的offer!
*以上内容来自个人经历,仅用于经验交流分享,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