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史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的Prof.Zhang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并担任梁普全香港历史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他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文学士与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中国中古时期(7-14世纪)思想与社会史,尤其擅长通过文本细读与跨学科方法解析唐宋时期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
代表性著作《祖先赋予的力量:宋代皇家寺庙之争》(2021)被国际汉学界誉为“礼制政治研究的范式革新之作”。2023年,他凭借对道学社群形成机制的研究获香港研究资助局(RGC)杰出青年学者奖。
研究领域
核心研究方向
- 道学社群建构:探究北宋新学与道学团体的互动网络及知识权力博弈
- 帝国礼制运作:分析宋代皇家祭祀礼仪的政治隐喻与社会整合功能
- 文本传播生态:通过版本学与知识考古学方法重构中古知识传播路径
- 性别与医学史:考察宋元时期男性医学话语与生育文化的权力关系
研究分析
1.Empowered by Ancestors: Controversy over Song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s (960–1279)
期刊: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21)
领域:礼制政治史
内容:通过分析宋代太庙祭祀礼仪的97次争议事件,提出“礼制弹性”(Ritual Elasticity)理论,揭示皇权通过调整祭祖仪式维持政治合法性的策略。研究发现,南宋绍兴年间因财政压力缩简太庙规模,反而通过“虚拟配享”制度强化了皇权象征。
2."Orthodoxy and Imperial Power: The Evolution of 'Sacred Learning' in the Song Dynasty"
期刊: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2021)
领域:思想史
内容:追踪“圣学”概念从王安石新学到朱熹理学的语义流变,揭示道学群体如何通过重新诠释经典概念争夺话语权。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分析《宋元学案》中1,238处“圣”字用法。
3."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heng School': Yang Shi and Yin Tun in the Early 12th Century"
期刊:Asia Major (2021)
领域:道学社群研究
内容:通过杨时与尹焞的书信网络分析,论证程门后学通过编纂《河南程氏遗书》构建学派正统的过程。发现尹焞刻意删改程颐早期言论以强化道学“反新学”叙事。
4."Ritual Officials and the Rise of Confucian Ritualism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期刊:T'oung Pao (2022)
领域:制度史
内容:统计北宋礼院官员的科举背景与地域分布,揭示礼制改革背后“河北学派”与“江西学派”的权力角逐。通过GIS技术可视化礼官籍贯与礼仪提案倾向的关联。
5.《读宋刻本〈河南程氏遗书附录〉随札》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
领域:文献学
内容:比对国图藏宋刻本与四库本的132处异文,考证元代道学群体对程颐言论的系统性修饰。发现“存天理灭人欲”表述在宋本中实为“循天理制人欲”。
6."Black Sheep in the Early Daoist Community: The Formation of Xing Shu's Historical Image"
期刊: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023)
领域:历史记忆建构
内容:解析邢恕从“程门四杰”到“道学罪人”的形象嬗变,揭示南宋道学家通过编纂《道命录》塑造正统谱系的策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还原邢恕实际学术影响力。
项目分析
1.Nexus of Memory: The Colophon Phenomenon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
(2023-2025)
内容:系统整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2,300则题跋文本,构建首个“题跋语义网络数据库”。研究发现士人通过题跋构建跨时空学术共同体,其中45%的题跋具有隐晦政治批评功能。
成果:开发“题跋GIS可视化平台”,揭示知识传播与地理迁徙的关联规律。
2.重新思考宋元学案:从《宋元学案》出发再探十二世纪「程门」之黄昏与发展
(2020-2023)
内容:通过计量文本分析,揭示《宋元学案》对程门后学的选择性记述倾向。发现黄宗羲刻意弱化程门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强化道学“纯粹性”叙事。
应用:成果被用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工程中的学派分类修订。
3.近世中国的男科医学与生育文化
(2018-2021)
内容:分析宋代17部医书中的男性身体论述,提出“儒医合流”理论。发现道学“修身”观念渗透医学话语,催生“精液经济学”等独特概念。
创新:开创性别史与医学史交叉研究范式,相关成果被《剑桥中国宋代史》收录。
研究想法
1.道学知识传播的数字化重构
- 内容:利用OCR与NLP技术构建“宋代道学文本流通数据库”,量化分析学派思想扩散速率
- 创新点:结合区块链技术追踪《近思录》不同版本的传播路径
2.礼制空间的多模态研究
- 方法:通过VR技术复原宋代太庙三维场景,实验测量礼仪空间对参与者心理的影响
- 技术路径:整合《营造法式》数据与眼动追踪技术
3.气候变迁与礼制调适
- 案例:研究北宋治平年间旱灾导致的南郊祭天礼仪改革
- 交叉学科:引入树轮气候学数据验证历史文献记载
申请建议
1.学术准备
- 文献功底:精读《朱子语类》《河南程氏遗书》并撰写比对札记
- 技术工具:掌握至少一种量化分析工具(如Gephi社会网络分析)
- 语言能力:修习日本学者道学研究(如市来津由彦)的日文原著
2.研究计划设计
- 选题策略:选择道学史上未被充分研究的边缘人物(如刘安世)进行个案突破
- 方法论:提出结合物质文化分析法(如祭祀器物考古报告)与文本研究
3.材料优化
- 写作样本:提交1篇未发表的专题论文(如《程门弟子地域分布研究》)
- 推荐信:争取参与过宋代文献整理项目的导师背书
4.竞争力构建
- 学术网络:参加国际宋史研讨会(如IACS年会)并提交会议论文
- 数字技能:在GitHub发布自主开发的宋代人物数据库原型
博士背景
Chronicle Zhou,985历史学院博士生,专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历史文献中的潜在模式和长期趋势。在研究唐宋时期官僚制度演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历史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和《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