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教授顶尖课题组申请攻略

机构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导师解析和科研辅导!每期我们会邀请团队的博士对各个领域的教授导师进行详细解析,从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导师,学会科研!

导师风采 | 中国人民大学顶尖课题组(刘教授)【纯干货分享】

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教授,其学术轨迹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特征。2006年于暨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他在中央财经大学完成硕士阶段训练,随后赴美深造,2013年获得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段经历为其奠定了扎实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根基,尤其是公共经济学与计量方法论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博士期间他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亚特兰大分行担任研究助理,这一经历使其对政策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理解。

刘教授的职业生涯始终以中国财政体制为研究锚点,2013年归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从讲师到教授的学术跃迁。其学术身份具有双重性:作为SSCI期刊《应用经济分析》副主编,他深度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同时担任《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期刊审稿人,显示出对本土问题研究的精准把握。这种跨文化学术视野在其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体现——既使用国际主流实证方法解析中国问题,又能提炼中国经验反哺理论创新。

学术荣誉方面,刘教授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0)等重量级奖项,并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2021)。这些成就印证了其研究在学术界与政策界的双重影响力。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通过对刘教授近十年发表的50余篇中英文论文的系统梳理,可将其研究版图归纳为三大支柱领域:

(1)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

在《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等期刊的系列研究中,刘教授团队揭示了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财政纪律的侵蚀机制。其开创性贡献在于构建了“政治激励-财政约束”分析框架,证明在晋升锦标赛制度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竞争等手段突破预算约束。例如,2021年研究指出,土地出让收入每增加1%,地方税收努力程度下降0.3-0.5个百分点,这一发现为理解地方隐性债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点。

(2)税收竞争与微观激励

基于企业层面大数据的研究(如2019年《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论文),刘教授团队发现中国特色的税收优惠具有显著的投资拉动效应,但存在行业异质性:制造业企业投资弹性为0.6,而服务业仅为0.2。

这一结论挑战了传统“税收中性”假说,为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其近期关于政治关联与企业避税的研究(2021年《Kyklos》),更揭示出政商关系的非线性影响——当政治关联指数超过阈值1.8时,企业避税概率反而下降,暗示着权力寻租的隐性成本约束。

(3)环境治理的财政逻辑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刘教授团队于2023年《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发表的论文中,构建了包含146个地级市、10年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模型。

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使受监管地区PM2.5浓度下降12%,但同时也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减少8.3%,这种环境-经济权衡效应在财政自给率低于40%的地区尤为显著。该研究为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方法与特色

刘教授研究范式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维度:

方法论创新:擅长构建准自然实验场景,如利用“省直管县”改革作为政策冲击源,在《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2016)中验证财政层级简化对土地城市化的促进效应。其团队开发的“财政压力指数”已被多个国际机构采用。

数据融合能力:突破传统财政数据的局限性,将卫星夜光数据、企业用电量等新型数据源纳入分析框架。2020年关于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即通过匹配税务稽查数据与工商注册信息,构建了动态博弈模型。

政策敏感性:研究问题多源于现实政策痛点。如针对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改革,团队迅速跟进研究,在《Public Administration》(2023)发文揭示机构整合对征管效率的非对称影响。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当前刘教授团队的研究呈现三大前沿转向:

第一,数字经济与税收管辖权重构:正在进行的跨境电商增值税研究,尝试建立多国博弈模型,解决数字服务税(DST)的税基分配难题。

第二,环境财政工具创新:探索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设计,近期预印本论文提出“生态贡献度-财政补偿”联动指数。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智能化预警: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的中国地方债风险评估系统(CLD-RAS),已进入省级试点阶段。

未来研究方向或将聚焦:

(1)碳中和目标下的财政政策协同;

(2)数字人民币对转移支付效率的提升机制;

(3)老龄化冲击下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重构。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

对于意向申请者,建议从以下维度提升竞争力:

学术准备层面:

·强化计量经济学功底,特别是断点回归(RDD)、合成控制法(SCM)等准实验方法

·研读《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近三年文献,掌握财政学前沿动态

·尝试复现刘教授团队2019年《AEJ:EP》论文的实证过程

实践能力构建:

·掌握Stata/Python数据处理技能,具备爬取财政公示数据的能力

·参与地方财政报告解读项目,培养政策敏感性

·积累微观调查经验(如CFPS、CHFS数据库使用)

申请策略优化:

· 研究计划需具象化:建议聚焦“数字技术对税收遵从的影响机制”等交叉领域

· 强调问题意识:在邮件沟通中可结合最新财政政策(如专项债扩容)提出研究设想

· 展现持续研究潜力:提供数据分析成果集(如GitHub代码库链接)

申请者需特别注意:刘教授团队注重“理论-实证-政策”三位一体的研究能力,建议在申请文书中设置专门章节阐述政策转化设想。团队近年加强国际合作,具备英语论文写作能力者更具优势。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袋鼠数学竞赛报名时间/报名方式/流程/报名常见问题全解!

下一篇

公立大学转学录取率竟是新生录取的好几倍!难道转学比直申更简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