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国内高中、海外高中在申请美国大学中的异同(下)

现在我们讲推荐信的事情。含金量最高的推荐信,来自写最基本的Evaluation letter的老师,有的学校是年级主任,有的学校是升学督导,有的美高是国际部的国际学生顾问,这是各个高中自己的规定。大多数的大学,还需要有两个任课老师给你写Recommendation letters。正常情况下, 这三封推荐信是Required的。

推荐信是所有的大学申请材料中唯一一个自己看不见的。在CommonApp 表里有一条,你要不要放弃这个推荐性的审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填放弃。第一是说明你对你选的推荐人是信任的。第二,你假如说要审阅他写的推荐信,老师有可能畏首畏尾,有些话不敢写在里头,到最后这个推荐反而显得不丰满,就是他给你写好话也要顾及你的感觉。

再一个,你请老师写推荐信,你要给他准备好炮弹,有具体的事例。老师对每个同学应该比较了解,但是他不可能把几十个同学都记得那么清楚,大多数同学他只有大概的了解,对接触比较多的同学也许能够说出一些细节出来。有些高中老师会发表格让你填他想要的内容。有些高中就需要你发邮件,给他准备一些细节。如果这些细节正是他需要的,他就会从老师的角度把这些事情写到推荐信中。这样的推荐信就会特别充实。

有一些机构喜欢和学生讲,我推荐的夏校很好,可以有机会拿到名牌教授的推荐信。第一,我们要知道这些推荐信,这些大学教授的推荐信都是属于Optional, 没有本校老师Required推荐信的含金量高。第二,教授不可能给每个参加夏校的同学写推荐信。能给10%的同学写推荐信,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第三,美国的推荐信实际上也是有套路的,首先第一介绍我是谁,第二我跟这个同学接触了多长时间,我和他的熟悉程度有多少。所以,和你接触最紧密的人,才能够说得最清楚。你请某某世界500强的总裁,或者什么经理写推荐信。他就写我跟这个同学吃了一顿饭,讲了几句话,你觉得有多大用处?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美本申请历史上最动人的一封推荐信,是一个高中的清洁工写的。他说学校所有的人都不主动跟我打招呼,但是这个同学他一直跟我交流,怎么样帮助我。这是现在美国的一个趋势,就是要大家关心弱势群体。这一个同学当然还有别的优点了,他录取了好几个藤校。

高中校长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你假如请了你的高中校长写荐推荐,你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跟校长接触比较多,了解程度比较深刻。

国内学校的推荐信,那些国际学校的外教基本上写的是没问题的。有些班主任的推荐信是拿来找我们写了个原稿,他拿去签字的。所以这个东西的含金量怎么样,大家斟酌一下,我不好说得太多。

当然,UC系统和西雅图华大是不要推荐信的。

现在我们讲一讲科学竞赛,人文艺术竞赛,还有活动的机会。

我给大家画一个饼。

美国高中、国内高中、海外高中在申请美国大学中的异同(下)

US News 前20的大学,UCB 和UCLA招生量特别大, 每年分别录取一万多人。除了这两所学校之外的另外18个,每年差不多招4万个学生。

在这4万个学生里可以分成三块,第一块包括,校友子女和兄弟姐妹优先,运动员特招,非代表性少数民族,还有家庭里第一代大学生,差不多1万人。

第二块是各种各样的竞赛获国家级奖的学生。数理化生竞赛大家都知道,就是奥林匹克系列的学科竞赛,科学竞赛如Regeneron ISEF, Regeneron STS等顶级项目入选者; 文科和艺术竞赛如 Scholastic Art and Writing Awards;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模拟法庭大赛(Mock Trial)、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发明大赛、机器人大赛(Robotics Competition)、商业大赛; 科技创新大赛、可持续能源工程和环境大赛、创业比赛、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高规格比赛的优胜选手等等。这一类,就是各种理工科、文科和科学竞赛的同学加起来, 差不多有12,000人。

还有18,000人就是我们普通的所谓的优秀学生。这一块的申请人数远高于前面两类, 而且还包括了这两类学生: 学生团体类:公益、经济/商业类社团、生活技能类、文化创意、工程及其它获得全国范围影响力的学生团体的发起人、创始人或重要领导人; 科研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eer reviewed Journal上。除了个人表现优异之外,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每年正常招1800人,有50,000人申请。这50,000中,有10000人是纯粹碰运气, 来打枣的。而另外的40,000人从背景来说都是符合哈佛大学要求的。其中200左右,不管是哪个招生官来审都会录取。而剩下来的绝大部分人,换了不同的招生官,录取的机会就不一样,当然,有的高有的低。所以,我们说一个同学符合哈佛的条件,机会高于平均录取率,这个同学已经非常优秀了。

现在,我们了解了这块饼,然后再细化到每个学校的小饼有多少人, 你就知道在所有申请人当中, 自己大概的宏观位置。

竞赛的事情我再多讲一点。

在美国,有身份的同学,就是绿卡,公民的同学可以代表美国参加竞赛。国际学生,就是没有美国绿卡在美国上高中的话,最高可以参加到州一级的比赛,国家级的比赛是参加不了的。这个条件,在所有的上美高的同学跟国内同学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候唯一的一个缺点。实际上在美国,能够到州一级已经不错了,而且招生官知道这是国际生最高一级。还有一些国际竞赛,像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的国际竞赛在中国也是可以参加的。加拿大和英国的某些竞赛在美国也是可以参加的。在中国,当然可以参加中国的国际竞赛。各种国际竞赛的机会,大家一定要去抓住。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竞赛规则。有些竞赛是一定要通过学校报名的,有些竞赛除了学校报名,还有社会报名的机会。

美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有一个特殊规定,同一个高中,假如上一年没有人进入CAMP,你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两个人可以进入全国决赛。

不同的竞赛,有的高中组织参加, 有的不组织。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是美国化学会组织的,如果所在高中不参加,可以到州化学分会报名参加州里的比赛。AMC8是最普遍的数学竞赛,很多校外机构可以组织,包括我教书法的中文学校也申请了考点。生物竞赛校外机构可以组织。所以,参加竞赛之前,要把规则搞清楚,通过什么手段可以报名。

人文社科经济艺术也有很多竞赛。

竞赛的含金量,其实有两个判断的标准,一是多少人参加这个竞赛,多少人能够获奖。数学竞赛的话,AMC8,AMC10,AMC12 加起来有十几万人。到了AIME就只剩下3000人。生物竞赛总共七八千人参加,进入全国决赛就是大几百个人。物理人数也是差不多。化学有2万多个人参加,1000人进入National。

国内有些机构组织同学参加竞赛,发一个全球前25%获奖证书。我们要说一个同学优秀,不谈百里挑一,至少也得十里挑一吧。这个前25% 就是给你一张纸,让你开心开心的吧?再一个,你假如说一个奖的名字,招生官他都不知道这个奖,你凭什么让他录取你?

Scholastic,今年有8万人参加,交了23万作品,7万人获得 Regional 奖 , 最高的是金钥匙奖,有一万多个。到了全国就剩下2000个,其中400多个金质奖章,还有1500个是银质奖章。

还有一类竞赛是项目型的。在科学竞赛中,Regeneron 系列的两个有特别高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一个是 STS,中文翻译过来叫作寻找科学天才竞赛,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这个竞赛只有十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全美国大概 2000多人参加。300人进入第二轮,获得科学学者称号。最后进入最顶尖的40人,最低的奖金是25,000美金,最高的是25万美金。基本上来说,每年进入最后决赛的学生都能录取到很好的大学。

另一个是Regeneron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竞赛,有高中生的科学世界杯之称,以前叫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竞赛。我担任了8年ISEF评委,评审组组长,还推荐了10多位各领域专家担任评委。

近几年来,国内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越来越卷,越来越辛苦,但是录取的结果却远不如美高。很多同学被称为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六边形战士,实际上被别人拽来拽去,疲劳于奔命。少数高分同学和X神一样呆滞的目光中,只看到疲惫,看不到生命的亮光。我们美东学苑指导的同学有美国本土ABC学生、美高留学、国内学生、其他国家的华裔学生。我们粗浅地作了一些探讨。

从申请策略来讲,美国学生喜欢展示真实的自己,中国学生喜欢展示最好的自己。这两者各有道理。既然想申请到最好的大学,肯定要展示最好的自己。这是应该的。但是你首先要做到最好,才有机会展示。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有一些同学看到人家做什么,自己也要去做,尤其是科学竞赛。有的同学一年要参加近十个比赛,或者做活动之前先问有没有用。往往这些事情都是被安排的,而不是同学喜欢的。各种东西拼装起来,看不到同学内心的火焰在哪里。

美高学生也卷,但是是有所卷有所不卷。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往往从小就会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一个个尝试并有一部分保持下去。有很多私立学校强制一定要参加一项体育运动。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我曾经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做国内学生为主的顾问机构同台做直播,他说他们录取得很好的学生都是不惜力。我说应该是在关键的地方不惜力。

如果全程不惜力,那就是把马拉松全程当作百米来跑,到了后面肯定跑不动。另外一次,他说他给同学定位大学申请形象的时候如同到花店去买一束配花,要有主花,有配花,还有绿叶,我说你这样就把自然成长的花变成了人工拼搭的花,一个真正优秀的同学,他应该是自然成长,从他的花枝上自然成长的一束花。内心有了这种成长的动力,他就有了内驱力。在申请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和被别人包装出来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在大家普遍都卷的情况之下,国内家长往往看到别的同学做了什么,我也要去做。在有的机构的时间表上,一年到头,月月都有竞赛。很多同学就跟着这个竞赛表去走,到最后能抓到什么,往往看运气。在美国,大多数的高中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参加竞赛,同一年中能在各学科参加三四个竞赛,那这种同学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在备考策略方面,美国这边的学生很多是拿不到真题或者真题比较少。很多复习过的人都知道国内能搞到,美国这边搞不到。我们当年高考复习的时候,说某某老师押中了几条题目,这个老师就变成了神仙。

也就是说到了考场上,题目你已经见过了,只要从脑袋里调出来直接回答就行了。美国这边曾经发生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在老师讲题时,他顺口说了一句,这个题目我以前做过。老师马上停下来问她在哪边知道这个题目的,他说他爸爸妈妈给她做的。这个老师把这件事情报上去,调查属实后给这个同学一个处分。

就是说你在没考试之前你是不能碰题库的题的。这也是从前SAT纸考的时候,他们有些题目重复以前考题的。机构当年和相关考试机构达成了合作。考试机构愿意把题目给他们。另外一个,中国很多机构的老师都到考场上去做一圈,然后把题目记下来,把答案搞出来。很多机构都讲我们某某老师到考场去考了多少多少分。

这是美国是匪夷所思的。考试是给学生考的,你一个老师怎么能去考呢。对于学生,你要学好基础知识,然后到考场上去把这个知识考出来,而不是把做过的题目考出来,这才是考试的目的。甚至于很多美国的小学是不教乘法口诀的,可能有些人知道。得失利弊各有好坏。印度人背零到20的乘法口诀。但是有一点我们大家很明白,没有刷题而考到高分的同学基础知识打得比较牢,而只是刷题而考高分的,出了这个题目往往就不知道了。我们有两个同学。

一个托福考了108,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填表问他的性别,他填成了双性恋,我解释给他听你要填直男,他说我是男的爱女的呀,当然是双性恋啊。我说你到了美国是要被人家从厕所里赶出去的。另一个同学托福105,申请香港大学问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他说是本地学生,我说香港的本地学生是指香港本地人。他说香港是我们中国地,我当然要填本地。

说得更直白一点,美高的教育更注重于长知识,而国内的培训机构更注意提分。当然,在申请过程当中,分数的提高可以很直接地帮助你获得更好的录取机会。

但是基础知识没有打牢,仅仅就跟把肉嚼碎了,送到你嘴里一样,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平时的学习,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而在考前用技巧来把分数提高。

在选学校和选专业方面,各个同学有不同的策略。当然这不牵扯到中美同学的差异。有些同学知道自己的大概定位,希望选比较适合自己的,而有些同学名校梦比较强,总想着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有一部分同学只是想,我想要去哪个排名靠前的学校,而对于自己有能力进什么学校或者什么专业不是太清楚,而且往往是听了个别案例,或者说我这个高中去年谁谁谁进了哪个学校。其实每个同学的情况释放出来的往往是一部分信息。

我们曾经有一个录取宾大的同学,他的下一届两个家长,有一个来问我这个同学凭什么录取宾大呀,另一个妈妈说,这个同学不录宾大我们这个高中就没有人能录宾大了。

我告诉大家,如果想做梦在ED阶段可以放飞一下,但是有可能浪费了自己最好的录取机会,因为ED的录取机会比常规大很多。

我们有一句用来励志的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是,这句话对吗?元帅至少统帅10万人,其中真正能当元帅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如果你不是当元帅的料,让你到那个位置上就会牺牲成千上万的人。真正的像林彪、粟裕那样的军事天才像是少之又少。即使像陈毅,有了元帅的头衔,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让粟裕负责的。

二十年之前,我和一个美国同事去参加美国化学会年会。这个同事是哈佛大学本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美国国家卫生部NIH博士后。 在那次年会上,美国著名的西南医学中心一个新成立的系在招人,HR一看我这个同事的简历, 说你这个简历到我们那边去做教授很合适。你猜我那个同事怎么说?他说,我不想做教授,只想做实验室主管,等你们找到教授,我去做他的实验室主管。

我们团队有一个修改化学专业研究生申请的老师是舞蹈公司前台经理。 15年以前,我女儿开始在特拉华一个舞蹈公司学跳舞。有一天, 另外一个家长跟我说,你知不知道前台那个Mary经理是麻省理工博士啊?我一看公司介绍, 真的哎。

我就到舞蹈公司前台去跟Mary去聊。她说,我是麻省理工化学系博士,在芝加哥大学和斯瓦斯莫学院都当过老师。现在斯瓦斯莫化学实验的讲义还是我写的。我跟另外中国几个家长讲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说,不能告诉小朋友,这是一个坏榜样。

在选专业方面,要根据不同大学的录取政策来决定。曲线救国在有些学校是可以用的,但是要有度,同时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如果用曲线救国申请了别的专业,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很多活动都围绕那个专业走了,原来初心想读的那个专业的基础准备就要削弱,到了大学你即使有机会转到那个热门专业去了,你能不能冲得上去也要掂量掂量。所以,我们建议,即使曲线救国,也要与本来想学习的那个专业相关。

在选专业方面有很重要的技巧。很多家长跟我说,我家孩子要申请计算机,或者要申请商科。实际上,美国大学的本科设置有几类情况。几个顶尖大学,只有一个本科生学院,例如哈佛耶鲁,进去之后是可以随便转的。

分学院招生的大学,在学院内部转也非常容易。有些学校进去之后是可以曲线救国的。其实大家要有最基本的理解,本科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一级学科,到研究生阶段是按二级学科设置的。总体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工程学科,还有艺术、商科,林林总总。我过一段时间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你要知道总共有哪些学科,哪些学科你申请的机会最大,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你最适合的学科进行申请。同时你要知道这个学科出来,进入工业界,学术界,机会怎么样?当然,对国际学生,你是回国发展还是在美国发展,都要准备好。这样给自己一步一步寻找最好的机会。

文书写作方面,国内学习的文风和美国大学写文书所需要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们指导文书的朱老师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写一个苹果,我们老师告诉我说,看到这个苹果,你要想到农民伯伯花了多少汗水来浇灌,而在美国老师就是告诉你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有多大,吃到嘴里是脆的还是沙的还是粉的。还有一个例子,是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相机。中国的同学就喜欢写,我要拿着这个相机走世界,记录美好的人生和美妙的风景。而美国老师教的是,这个相机是什么牌子的什么颜色的?像素?有哪些功能?

我们要搞清楚各个学校的录取数据和录取规则。从录取的数据里你不光是要看到它列出来的数字,而是要看到它隐藏的东西,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要是仅仅根据前几年的录取数据去追的话,这样的做法往往是所谓“彩云追月”,就是把前面一个人的方法照搬。彩云追月看起来很美妙,但是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美国大学招生的原则和精髓所在,才能有更大的希望进入心仪大学。

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曹操兵败华容道的时候,他到了那儿哈哈大笑,说刘备诸葛亮假如在这个地方埋一支伏兵的话,我的命肯定没有了。话刚刚讲完,关羽就出来拦住他。在美国大学申请当中,我们就是要掌握真正的学校录取是需要什么东西。要成为料敌于先机的诸葛亮和关云长,而不是那个长征途中跟在红军尾巴后面一直在追的蒋介石。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高中、国内高中、海外高中在申请美国大学中的异同(上)

下一篇

2025年袋鼠数学竞赛备考建议 附袋鼠数学真题!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