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Fall斯坦福学子5000字申请经验分享及5条规划建议

SAT君:在今年早申阶段,作为顶级美国名校的斯坦福大学,在大陆校仅录取12人,大部分幸运儿都来自北上广深一线留学重镇,国际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二线城市鲜有顶级名校录取,今年来自青岛二中的Z同学斩获斯坦福大学录取,再一次让更多二线城市的申请者看到了进入名校的希望。这也是青岛二中第二次收获斯坦福录取。Z同学,青岛二中2025届毕业生REA录取:斯坦福大学

大家好,我是Z同学。在今年的2025fall的美本申请中,我很幸运的被斯坦福大学REA轮录取。秉承青岛二中学长自身受益再惠及他人的优良传统——“我们希望后来的你们,可以一路高歌,不再重复我们走过的弯路”,受二中留学公益团队的邀请,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留学申请路上的那些事。我的经验主要基于我个人的体会,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申请过程

几点感悟

申请过程

每一个手捧鲜花的留学生,都有一个披荆斩棘全力拼搏的申请过程,标化成绩、文书撰写、背景提升,必须环环相扣,才能方得始终。合理的安排规划是最终敲开美国顶尖大学之门的基石。

一、决定留学

我是高一年级结束的暑假才最终决定做出要出国留学的决定的。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各种标准化考试都暂停的情况下,我曾一度想放弃出国赛道。虽然后来疫情结束,慢慢的秩序恢复,托福和SAT考试都恢复了报名,但是高一年级的一整年的时间在出国方向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有效得准备,回头看是损失了一年的有效时间。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把很多事情做的更加充分和有序。所以下决心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这是我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但是我的心里还是非常的向往到国外的顶尖学府多接触更多样化的学习,所以一直也无法割舍这个愿望。为了不让自己留有遗憾,全家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继续支持我申请出国留学。

二、标化准备

因为时间已经所剩无多,我需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两年的事情,所以压力非常大。从暑假开始我就迅速进入了高强度的学习和各项标准化考试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的备考。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一边准备备考托福和sat,一边还抽出了两个周时间参加了一个线下的夏校。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高一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就把托福和sat考到了相对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时候针对我的情况,我的老师建议我不要继续刷标化,而是迅速投入到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几项竞赛备考中。在此之前我几乎完全没有接触这些比赛,但是我本身也参加过校内的数竞培训,基础还不错,而且我非常善于自学,YouTube和B站几乎是我的课堂了。最后虽然准备时间短,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参加的几项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AP

高二寒假期间我在同时进行5门AP科目学习的情况下,还参与了一个美国在线的历史写作课程,完成了一篇一万字左右的历史论文的撰写,完成度很高也拿到了不错的评价。同时在春季AP大考中,5门考试都考了5分。

四、夏校申请

高二寒假期间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这段时间是美国各个顶尖夏校密集开放申请的时间。我在顾问老师的建议下同时申请了几个美国最顶尖的数学夏校。这几个夏校的申请几乎和最后的大学申请差不多的程序,而且每一个项目都要解一套申请题,这些题每一道都不简单,有些思考半天都没有思路,一道题目要写好几张的证明。完成这几个申请项目,也不亚于参加了竞赛,和提前演练了最后的申请。

我的夏校的申请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以为有希望的没录取,没奢望的反而来了。整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好几份拒信,心情也一度非常受挫。但是幸运女神还是垂青了我一下,我成功的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SUMAC数学营。这个是对我整个备赛的最高奖励,也坚定了我选择数学专业的信心。

SUMAC数学营是美国最顶尖的数学夏校之一,每年在全世界只招收60 个线上项目的学员,申请难度非常大。而我参加的课程也是比较难的部分,是美国大学的拓扑数学课程,难度远超高中课业水平。所以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努力,提前的预习,大量的作业,还有最后的答辩都很不错。最后因为表现出色拿到了教授的强推。

因为有了SUMAC的学习基础,我对分形这个数学分支有了很大的兴趣。为了继续深入的探索和学习,我又申请了一个1V1的数学课题项目的学习。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表现得很出色,得到了教授和助教的高度赞赏,为了能让我把这个课题彻底学透,教授不但主动帮我加了课时,而且还评价我在这门数学课程的学习已经达到了他的研究生的水平。最后鉴于我的优异表现教授也给了很高的评价。

五、文书写作

最后讲一下文书,文书是整个申请的最重要一环,文书是展示我的思考和形象的最直观的部分,所以也是重中之重。因为我自己兴趣也比较广泛,平时也喜欢读不同类型的书,对很多问题也有比较深刻的思考,我对自己喜欢的方向也一直非常清晰和坚持。

和顾问老师经过交流,我们很早的就定下来了申请的主线,所以这一年多以来我们的每一步准备都一直在围绕主线做深入。没有浪费时间做很多无用的东西。老师也一直在和我头脑风暴,提取每次沟通环节的亮点备用,最后的文书也是在推翻了很多想法以后的灵感闪现。

我的文书很完整的match了我们整个的规划和思路,而且提升了所有的活动的意义,又表达了我最希望表达的东西。文书一直在反复的回炉的过程中,寻找最合适的构思,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寻找突破点。父母和老师们也一直在帮助我,认真的对待了我的每一步的成长,所以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家长对我的尊重和帮助,还可以说是教导,因为准备文书的过程中,对很多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思想上也成长了很多。

申请过程回溯

以上综合我的全部申请过程来回溯,标化,竞赛,夏校,科研,以及最后的文书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都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完成了。

总结我的申请过程的心得,我有以下五点的感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讨论:

1、目标明确

选择出国留学尤其是如果你的目标比较高的话其实是很困难的一条路。出国留学方向因为没有大集体的团队鞭策效应,同行者不多,所以个人的自律自觉很重要,我完全不觉得这条路更轻松。因为怕试错,所以反而压力更大。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容易迷茫,很多项目没有分数可以作为参考来评估自己,也没有比较多的事例可以参考和借鉴。

所以一旦选择了目标就要不断的为了自己的理想的实现严格要求自己。自己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懈怠,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严格的计划并且坚决执行。

我也曾经听过以前的老师介绍过经验,早晨6点宿舍一开门就冲出去先学习一个小时的英语再去班级早自习。我在准备的这一年时间里也基本保持这个学习节奏,我也是利用早起的时间完成一节网课或者一套真题的模拟,学习强度不比高考低。要做到每天的学习任务严格保质保量的打卡完成,这样鞭策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推进的过程其实也非常有成就感。

勤奋是每一个成功的申请案例里面都会具备的基本要素,选择的方向不同,但是学习的内核是没有区别的。要想有理想的结果都需要不懈的努力。

2、英语学习非常重要

很多同学11年级年级还在磕标化,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在我看来就会比较被动。标化不出分就会导致后面的每一步其他的活动准备都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你总是要同时兼顾着标化考试,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

我是那种喜欢集中精力高效学习的类型。同学们要想冲刺排名比较高的学校,更要抓紧时间争取在高二秋季之前就把自己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准备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这样你在后续才有机会腾出精力来接触竞赛和高质量的夏校科研。

有很多高水平的夏校,其实相当于替大学在预先筛选,在十年级,十一年级如果你的各项成绩已经相当亮眼,用这个成绩去申请夏校,自然也就相当于变相的向大学证明了你是一个在同级生中各方面领先的申请者。也能向大学表明你已经具备水平相当的学术功底,大学才会认可你有完成这些项目的能力,毕竟这些夏校项目是针对高水平的同学的。

而且早点准备标化你后面的其他活动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产出的成果也就有了足够的说服力。其实一路走过来我的体会是美国大学申请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是一个向你心仪的大学介绍你自己的过程,他们会从每个人的申请材料中感受到你的学业进步的合理逻辑。所以申请准备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意义,要认真对待。

3、要早一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换句话说相当于早一点选定自己的申请专业方向,这样你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准备。不会浪费精力做了很多没用的项目。很多同学尤其十年级刚刚进入高中,还处在懵懵懂懂的初高中的角色转化中,等到调整过来准备发力的时候,却发现大量的时间已经浪费了,后面就会非常仓促。

要及早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选定未来的方向,然后针对自己的兴趣制定符合申请的人物画像。你后面针对大学申请所需要构建的课内外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有一个主线,基本就是你的申请专业方向。经过细致的规划,我把我的的夏校科研分散开参加的时间点,这样我基本上都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同时搭配一个这样的项目,所以完成的质量也比较高。

早一点确定申请主线(比如历史,比如计算机)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文书的构思,时间越充足,找到灵感的空间也越大。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数学方向。数学专业申请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我真的有兴趣也相对擅长的。后面我的很多活动和项目都要围绕这个专业主线展开,准备的过程也体现出我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也比较有说服力。

4、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但是也要敢想敢冲刺

我的实际情况是开始准备的晚,时间紧张,很多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比如AMC竞赛,很多同学都是高一高二两次备考,经验会丰富一些,也熟练一些。我因为机会少,所以也更加珍惜和重视,对每一次考试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其实一开始我和家长对目标学校的期待也没有定的很高,毕竟我准备的时间太晚了,这也是我们全家最纠结的点,怕申请不到理想的学校。我自己的想法是第一步先走出去,先不考虑那么多。随着准备的过程的推进,我的信心也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老师也一直在鼓励我,要敢于去想去试去冲。

准备几个夏校的过程体现了这一点。一开始我对申请这些夏校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预期。但是从结果来看有些活动要敢于去冲,录取率低不表示没可能,毕竟你也不知道幸运哪一天会来。

但是如果不做就完全没有机会,哪怕机会很小只要敢于去试,也仍然有希望在。我的经历包括最后的申请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有了第一步,做好了第二步,然后去冲刺了第三步。所以斯坦福对我来说首先是幸运,然后是奖励。

5、要和家长老师朋友们多交流沟通

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困难第一时间说出来,师哥师姐们经验教训对我都有参考价值。我的家长也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持,在准备各项活动竞赛的过程中,焦虑、意外,期待和失望每天都会伴随着我,焦虑到睡不着的时刻很多很多。所以我一直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我开始美本申请,“尽最大的努力,接受最普通的结果”一直是我给自己灌输的信念,这也支撑我度过很多难熬的日子。但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也很有挑战性,我非常享受挑战的过程。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你也会积攒一个经验值。比如我参加的历史写作项目,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完成以后我的英文写作能力就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这些经验慢慢的攒多了,你的升级打怪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等到最后申请季,回头一看,已经不知不觉中积攒了很多的素材,综合起来就能拼凑起一个性格鲜明的申请形象了。

最后,也祝福大家能得偿所愿,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U究竟怎么选?

下一篇

A-Level中文改用英文考?考生请注意!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