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申请及录取案例分享

今天我们特邀X同学与大家分享交流她在2024-25申请季同时斩获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offer的申请经验与心得。

她说:“我的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01、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明确申请方向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在专业选择上我经历了一逐步探索和确认的过程。与那些很早就明确自己热爱方向的申请者们不同,我的学术背景相对均衡,各科成绩较为平均,与其说我有某一门“最擅长的科目”,不如说我更擅长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完成任务。而工程学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所涉及的基础学科众多,更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核心导向的学科,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协同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这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和兴趣。

在确定申请工程方向后,我开始系统地了解各个工程分支。然后通过参加各种科研项目来进一步验证。后来在一次使用Arduino进行模块开发的过程中,我逐渐被电子电气工程所吸引。这个领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在电路设计和系统调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特魅力。

电子电气工程这个专业的广泛性和交叉性完美契合了我的学术特点。它既需要数学建模的严谨思维、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具备计算机编程的实践能力。这种多学科融合的特质,让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学习优势。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我不仅确认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也逐步建立起未来深入发展的信心

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她说:我的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图片来源 IC官网

02、经历了PS文书写作的三个阶段

实现更深的自我探索

在准备PS文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我的PS写作经历可以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让我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阶段是确定方向,在JT导师的帮助下,我首先系统梳理了所有学术经历,包括科研项目和学科思维挑战活动。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尽早确定申请方向至关重要

大概在七月初,我就完成了初稿,不过当时我犯了一个典型错误:过于侧重对表面细节的描述,却忽略了对自身反思与收获的呈现。更关键的是,当时为了追求录取率,我选择的是一个相对"保险"的专业,而非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这也导致了文书初稿内容缺乏深度。

于是我的文书写作来到了第二阶段——重大调整。在修改第二稿时,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虽然电子电气工程的申请竞争更激烈,但想到要放弃相对更加喜欢的专业,内心有些不甘。于是,我决定回归初心,对文书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删减了与EEE无关的内容重点突出了Arduino开发电路设计等经历

第三阶段是意见整合。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另一个常见难题:不同导师的修改意见有时会存在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我学会了"有选择地吸收"。首先先理解每位导师建议的出发点,再与导师充分沟通不同意见的考量,最终结合自身特点做出判断。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经过7次精心修改,在校内外老师们的共同帮助下,我的文书终于定稿。

03、我有自己的刷题方法论:有限题量下的最大化利用策略

关于笔试准备,这一届申请季IC电子电气工程专业首次采用ESAT作为入学笔试,没有现成的真题可以参考和练习,所以我主要将ENGAA和NSAA的past papers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不过这些题目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一开始我甚至有点“不舍得刷”,担心太早做完就没题可练了,后来反反复复做了好几遍。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特别注重严格计时和连续答题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考场环境甚至将练习时限设定得比正式笔试还短。除了ENGAA和NSAA,我还额外刷了PAT、MAT、TMUA、BPhO、EEE MAT等题目,以及JT的模拟卷和AP物理选择题,尽量覆盖更多题型避免知识盲区

另外,ESAT是机考答题,而我平时读题习惯在纸质试卷上勾画重点。在考前两个月意识到这个点之后,我调整策略改用对着iPad或是电脑屏幕做题同时在白纸上打草稿提前适应线上笔试的考察形式。大家也可以通过官网提供的ESAT的机考样卷,提前熟悉线上笔试的答题界面。

关于正式笔试的感受,数学1的计算量比预想的大,时间相对来说会有一点紧张,数学部分的整体难度相比起往年ENGAA和NSAA会稍微大一些。因而在做题过程中做好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其次,在每个section之间会有短暂的停顿时间,因此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好状态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因连续做题或者是前面没发挥好影响后续答题。当时我在完成数学1后有些懵,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就很顺利了。

大家还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我所在的笔试考场,草稿纸用到了“erasable white board”,简单描述一下就是有塑封的纸加上勾线笔。如果是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在每个section间隙找现场老师更换稿纸,这样既能避免在答题时因换纸而打断思路,又能节省宝贵的笔试时间。正式笔试分数比练习和模考低一些是正常的,但是平时充分的准备也让我取得了均分8.0+这个可接受的成绩。

04、130多次模面和实战经验

让我能够灵活应对面试中的突发状况

面试中往往会碰到三大类问题,General Questions、PS Questions 和 Academic Questions。

首先是General Questions,这类问题其实比较固定,核心就是两个:“Why this major”和“Why Imperial”。只要大家提前准备好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在面试时根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相信能应对大多数的General Questions。

第二类是PS Questions,这需要做到对自己的文书内容非常熟悉全面梳理文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并掌握可能的延伸问题。这样在被问到相关话题时,才能条理清晰地展开回答。而第三类Academic Questions,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模拟面试来熟悉不同类型的问题,掌握相应的解答思路。

我在申请季总共做了130+次模面,包括和JT、学校老师、学长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相互模面,对正式面试都起到不同且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跟同学互相mock可以深化对面试本质的理解,帮助把握面试官的考察重点和偏好;学长老师的经验分享可以让我规避一些误区;而专业老师们的指导则能提供系统化的面试技巧训练。这种多元化的准备经历使我能够从不同维度全面提升面试能力。

针对面试有几个小tips:首先题目和设备环境要贴近真实面试

其次,建议大家尽可能找不同的人进行面试练习,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面试风格。第三,如果大家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适当去拓展一下学科知识储备,这里我想给学弟学妹们推荐这几本书Professor Povey’s Perplexing Problems、200 Puzzling Problems,以及网站I want to study engineeringIsaac Physics

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她说:我的生命是自己的画板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她说:我的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根据我的准备经验,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开始模拟面试练习。一方面,从收到面试邀请到实际面试的时间间隔可能非常短暂;另一方面,像我这样性格偏内向的人,更需要提前适应面试的考察形式,练习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提升临场反应能力

我其实从6月底就开始模面了,到正式面试时,已经能比较自信地应对各种问题。此外,每次模拟面试后,大家一定要进行复盘,认真反思总结,寻求不断进步。

关于正式面试的体验,我遇到的教授风格十分独特,并没有问到Academic Question和PS Question。由于网络问题,教授关闭了摄像头,我完全无法从他的表情中获取有用信息,再加上他提出的问题有点刁钻,导致整场面试就像一场抗压测试。不过,多亏了之前密集的模面练习我能流畅地应对

05、回顾我的牛剑G5申请季

是坚持热爱和时间管理的课题

3月21日早上6点多,我被闹钟吵醒后收到了UCAS的邮件。其实早在3月19日就已经发了一批offer,作为11月就完成面试的第一批申请者,我却不在那批名单里。那两天简直煎熬,每天都在刷新邮箱。当终于看到offer的那一刻,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长久等待后的释然——这件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回顾整个牛剑G5申请季,真的要感谢很多人:始终支持我的父母,耐心指导的学校老师,专业负责的JT导师,还有一起互相模拟面试、在许多次几近崩溃时支持我陪伴我的朋友。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很难收到这份offer。

说到专业选择其实经历了一番波折。很多人都劝我别选竞争激烈的电子电气工程,建议我考虑录取率更高的专业。起初我也动摇了,但当文书改到第二版时,我突然意识到,放弃真正热爱的专业太可惜了。在和导师深入交流后我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这里想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有三点:首先是勇敢追梦,选择真正喜欢的专业,然后脚踏实地努力,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步。其次是保持平常心,申请季的起伏、等待以及被拒绝都是很常见的,适当调整期望值很重要。第三点就是做好时间管理,在申请季我同时完成了所有A Level考试,这个过程中合理规划时间是关键

最后想和学弟学妹说:“申请季会经历很多等待、焦虑、崩溃以及遗憾,但这段不是终点,而是一段认识自我的过程。这段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时光会让我们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个人经历,仅用于经验交流分享,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深度剖析AMC8相当于国内数学什么水平?不同年级如何高效备战26年AMC8竞赛?

下一篇

从IGCSE到A-Level经济:深度解析二者差异+高效备考全攻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