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调“野生”学习路径呢?因为孩子家长并未遵循传统的学习模式,既未参加精读写作课程,也未学习如RE等经典教材,演讲与辩论方面的训练更是未曾涉及。孩子的英语学习之路,主要依赖于三年级前的动画片观赏、虚构类音频的聆听,以及线下英语环境的浸润(包括幼儿园的外教课程和英文戏剧课)。
三年级至四年级上学期(共一年半时间),孩子家长增加了线上外教口语课程(菲律宾教师辅导RAZ阅读,英国教师负责口语教学),四年级起则开始使用A3000系统进行阅读训练。
总体花了蛮多时间的,但没有什么豪华配置,金钱上投入不大(幼儿园和戏剧课我认为都不能算英文投入,属于成长综合类支出),主要是玩中学。
去年6月(三年级暑假),孩子首次参加校外考试——小托福,便取得了830分的成绩。
前几日,我和孩子家长交流时,家长分享了孩子FCE考试取得优秀成绩的喜悦,还深入回顾了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交流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内容,可即便如此,不少家长仍觉得有些细节没讲透。最近又有好多家长来询问具体学习方法,我索性整理成详细介绍,在公众号上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家长一些参考。
下面是我详细记录的孩子家长分享的孩子在原版阶段的学习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一、启蒙
1.中文与英文亲子阅读的初期探索:
孩子自1岁起,我们便开始了中文亲子阅读之旅。而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也曾努力尝试英文亲子阅读,遗憾的是,这一尝试并未取得成功。
2.双语幼儿园。
在此,我想多分享一些关于双语幼儿园的经历。那时,正值魔都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黄金时期,受ikids探校热潮的影响,品质优良的双语幼儿园备受追捧,一位难求。为了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我考察了多家机构,甚至参加了当时颇受欢迎的嘉宝亲子课。
此外,我还经历了不同幼儿园家长英语单面群面的“洗礼”(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长见识的经历)。在小班入学前的暑假,孩子还参加了一个月的双语幼儿园夏令营。最终,这位8月出生的“小月龄”宝贝在开学前幸运地被一家双语幼儿园的新园录取。
在夏令营和幼儿园期间,外教全天跟班,且我们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教学能力出众的老师。大约在孩子3岁左右时,他奇迹般地完成了英语启蒙。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孩子主动说出的第一句英文:“Yummy, yummy!”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通过“习得”的方式才能真正掌握。
关于双语幼儿园的几点思考:
外教水平参差不齐:外教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即使是非常用心的老师,也可能因为缺乏教学天赋而效果不佳。
家庭配合至关重要:如果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英语支持,孩子在幼儿园与外教交流的机会可能会大大减少。
性价比考量:双语幼儿园的价格相对较高,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远不如家庭自主辅导(自鸡)。在消费降级的时代背景下,这或许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3.英文动画片+点读书。
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过程中,英文动画片和点读书成为了两大得力助手。当时,幼儿园的外教经常播放Super Simple Songs和Starfall这类优质资源,我也顺势在家中引入了这些内容。在积累了基础的听力词汇量后,我开始引导孩子观看英文动画片。小班下学期时,我们引入了牛津树点读书,孩子可以自行使用点读笔聆听,这种自主探索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基本上,在小班下学期,孩子通过“听”和“看图”的方式,已经能够有效地吸收信息,从而开启了一条无痛学英语的道路。
资源来源方面:网盘资料主要来自“颜夕夕论坛”、微博博主“老王读书”等渠道;点读书则通过微商、快团团、凯迪克、外研社丽声英语等平台获取;点读笔选择了毛毛虫和小蝌蚪等品牌;在线资源则借助了小老师趣等平台。
在资源提供上,我秉持着“海量供应”的原则。或许下载10部动画片孩子只愿意看1部,购买10本书只喜欢2本,但我始终确保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和书籍不断档,持续提供大量的优质输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有限的网盘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家长可以尝试通过奈飞、迪士尼+等平台寻找更多资源。要相信,吸引孩子的优质动画片层出不穷,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够提供触及孩子兴趣点的资源。
动画片的优点:
无痛大量输入:让孩子每天阅读2小时书籍或许困难重重,但只要是孩子喜欢的题材,每天主动观看3小时动画片却轻而易举。
画面与音频结合: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孩子理解新单词,提升学习效果。
动画片的缺点:
近视防控压力大:长时间观看动画片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这是一个需要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后续有机会将单独探讨。
4.上幼儿园后英文绘本亲子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根据各大知名书单购置了大量英文绘本。对于配有音频的绘本,孩子会通过听音频的方式学习,但更多时候,我会亲自为孩子朗读。我选购绘本的原则并非从他人的推荐中精挑细选,而是只要觉得内容不错,便会全部收入囊中。我认为,多样化的选择权应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决定感兴趣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未要求孩子自行朗读,也不会考察他们的阅读感受。我们纯粹以享受阅读为目的,共同沉浸在书中的故事世界。这种无压力的阅读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对英文书籍的浓厚兴趣。
二、步入小学
1、裸听小说
由于孩子日常观看的动画片听力难度较高,裸听有声小说初期反而成了“降级学习”的契机。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我们按难度梯度逐步推进:从《神奇树屋》《黑衣公主》《神奇校车》起步,二年级接触《疯狂学校》《驯龙大师》《波西·杰克逊》《哈利·波特》,三年级挑战《骑鹅历险记》《多莱尔希腊神话》《猫武士》《纳尼亚传奇》《耶鲁小历史》,四年级则解锁了《The Wizards of Once》《Inheritance》《How to Train Your Dragon》《Wings of Fire》及罗尔德·达尔系列。此外,还有部分未听完的作品,如《魔戒》《倒霉系列》(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银河英雄传说》,以及《环游地球八十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Adam Kay》等单本或短篇。
阅读平台与自主选择的融合
回顾发现,我们初章和中章有声书的覆盖量较少,可能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使用MyOn平台听书有关。这一年的过渡反而成为一种有趣的衔接——孩子自主选书的积极性远高于被动推送。MyOn 平台提供大量可边看边听的虚构类书籍,形式新颖(漫画、图像小说居多),趣味性充足,极大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听力积累的底层逻辑
总体而言,孩子的听力基础主要依赖动画片的大量输入,MyOn 平台的有声书也贡献了可观的时间。纯初章有声书接触较少,但目前的资源搭配效果尚可。三年级稳定听高章内容后,裸听量显著提升,四年级时虚构类听力已基本实现“自由”(即听不懂的换中文也难以理解),甚至会主动返听难度较低但有趣的故事。
前面列出来的书名虽然不多,但因为都是系列书每套好几本,所以实际音频的时间还是挺长的。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在大量有声书里选中的故事,所以他会自己挤时间听,完全不需要我操心。而如果我推荐了故事但孩子没有主动听,我会判断他不喜欢这个题材,赶紧给推别的,一直推到能让他上瘾的故事为止。
2.自主阅读
我们的自主阅读之路起步较晚。孩子幼年时未掌握自然拼读技巧,我并未强行推动其阅读,而是选择顺其自然。小学阶段,随着课内单词的积累,二年级下学期时,孩子尝试阅读《兰登分级读物》第一阶段,发现已能自主拼读部分单词。随后,通过阅读桥梁书进一步巩固能力后,我引导他从RAZ J 级别开始系统阅读。
初期,我每日陪伴孩子阅读5篇(若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欠佳,则增加至10篇作为“小惩罚”)。此过程仅聚焦阅读本身,未设置额外习题,孩子虽偶感疲惫,但整体压力可控。值得庆幸的是,在2022年春夏的二年级下学期,孩子顺利完成了RAZ J 和 K 级别的阅读(当时因特殊情况,大人与孩子均居家学习)。
菲教陪读模式:口语与阅读双提升
二年级暑假期间,经朋友推荐,我们开始尝试线上1对1菲律宾外教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采用“外教陪读 RAZ”模式:孩子主导阅读,外教适时交流并提问,既实现陪读功能,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至2022年底(三年级上学期),孩子首次参与AR 阅读能力测试,得分5.5。此时,其与外教共读的 RAZ 级别已达L 和 M,难度适中,课堂氛围轻松。经过一年的持续训练,孩子的朗读流利度显著提升。
三年级寒假,我们报名了为期10节的在线泛读课程,连续两周工作日每天学习一本《What Was》系列书籍。课程形式为线下自主阅读后线上讨论,内容难度较高,部分书籍孩子难以独立阅读时,我们选择提供音频辅助。尽管挑战不小,但完成10本书的阅读后,孩子明显增强了阅读信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
三年级暑假报了一个泛读的活动,读4本书然后参加线上外教互动课。书的难度都不大,AR3到5,但是书选得有趣所以孩子有了一个不错的自主阅读体验。暑假还报了个Newsela的打卡活动,每天阅读然后做题上传,一共 37篇。
2023年9月起,我们引入A3000系统,受“一年轻松提升400蓝思值”的启发开始实践。截至2024年9月,孩子首测蓝思值从800L升至1365L(两次测试均存在压分情况,实际差值565L仍具参考价值),结果超出预期,验证了系统训练的有效性。
2024年2月寒假,报名低价朗读打卡营,完成《哈利·波特》整本书朗读并获赠奖杯。此次活动激发了孩子积极性,首次自主读完高章书籍。随后,孩子进一步挑战《霍比特人》,实现“不听音频直接阅读”的突破,标志着阅读能力迈上新台阶。
四年级下学期报了一个也是几十块的阅读打卡营,读驭风男孩青少版,是第一次读非奇幻类的书(不过自己读过的书本来也屈指可数)。
阅读一共就这么多,其他经典的教材都没有上过,比如 RE,
Think,Unlock,Wonders,Reach等。跟着英国口语外教上过几个月流利阅读,就是4000词的作者编的那套,不过是口语课的上法不是精读的方式。
因为我们一直偏听力学习型,能听的都不会想看,所以自主阅读主要是通过报名打卡+做题这种有外部压力的方式来推进的。孩子不爱读的话就把有限的阅读时间留给非虚构类,同样的蓝思值下非虚构类其实比虚构类难读多了,做非虚构类阅读无论是词汇量积累还是应试都会更有用。而且当非虚构类阅读无障碍之后,再去读虚构类又是一种降维打击,更轻松了。
3.词汇量
基本没有背单词。其实单词书都买过4000词、wordlywise3000,还买过拓词(买了一年只用了一个月,后边涨价太夸张就更不想买了)。
最开始积累的是听力词汇量,当时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孩子是通过上下文去猜单词的意思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来不考察他使得他能有很多时间自由猜测,总之他的猜词能力还是相当强的,很少问我,也不查词典,但词汇量足以支撑 FCE阅读卓越了。
小学三年级之后逐渐转化为阅读词汇量。其实 A3000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我也一度很焦虑,发现同义词反义词的题错得太离谱,我以为这就是对单词意思不求甚解的弊端。但后来 A3000的正确率上来了,我再回想,或许题做错了只是做题技巧不够的问题,不见得必须要背单词才能解决。
长远来说,还是应该养成查词典的习惯今年用外公外婆给的红包买了个2000块的电子词典,平时引导他们多查词典,希望能逐渐养成习惯。至少体制内做题,很多语法题都是可以在词典中找到答案的。
4.其他辅助
从中班下学期开始上了四个学年的创意戏剧课。其实这堂课是实实在在的戏剧课,只是课堂语言是英文,所以无形中也锻炼了英语。我记得中班下学期的第一次作业,是交-个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的表演视频,然后看到班里的大班小姐姐交了一个特别完美的视频,大受震撼。
更没想到的是孩子看了作业也照着这个标准去表演了,顺利完成了一个三分多钟又唱又跳的全本书展示。我们哥哥是一个比较内敛的性格,戏剧课毕业的时候老师的评价也是安静,但是现在可以在台上毫不胆怯地展示自己了,更多的影响是在英语之外的。
要说这个课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我觉得一是在四年中坚持实践了“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这个理念,二是同学多为双语或国际学校学生,通过同伴互动拓宽视野,汲取多元学习经验。
动画片一直看
最近有开始给孩子看油管视频,一些有趣的实验、科普之类的
4AR不定期测一下,心里有个底,小花生app,大家都懂的,我主要是在上边挑书。
无痛的要点
①习得法,语言是拿来用的,用来听故事、看动画片、日常交流都是很好的方法。最好是帮助孩子将英语作为娱乐语言。
②不要追求高难度,聪明的家长要给孩子铺合适的阶梯,让孩子既有信心又能进步。其实上难度的初衷是让孩子进步多一点,但是持续的进步总量是最大的。
③让孩子尝到降维打击的甜头,信心是无价的。这一点有些抽象,但在各种学习中都是适用的。
根据孩子以上原版的基础,赶在10岁生日前考了人生第一次剑桥考试,开学前出了成绩,老母亲说实话很激动。
不是因为有了一张证书,而是多年来的无痛学习,终于能证明是有效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一直是把英语当娱乐语言,不报班不学教材不背单词,就用来看动画片、听故事,直到三年级了才开始慢慢引入文字阅读。一直也担心这样学起来不扎实,但是看到无痛学习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娱乐时间,又觉得不忍心做出改变。
四年级时,我们开始尝试A3000阅读平台,确实感受到了一些进步,但A3000蓝思值的虚高又让我心存疑虑。此外,我们没有选择再次参加小托福考试,因为全选择题的形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英语水平。
因此,这次剑桥考试,与其说是对孩子英语能力的测试,不如说是对我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方法的一次验证。事实证明,即便孩子在二年级时还不识字,四年级时没有学习教材,只要持续输入英语,打好语言基础,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
四年级时,我们开始尝试A3000阅读平台,确实感受到了一些进步,但A3000蓝思值的虚高又让我心存疑虑。此外,我们没有选择再次参加小托福考试,因为全选择题的形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英语水平。
因此,这次剑桥考试,与其说是对孩子英语能力的测试,不如说是对我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方法的一次验证。事实证明,即便孩子在二年级时还不识字,四年级时没有学习教材,只要持续输入英语,打好语言基础,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
接下来,我将详细分享孩子在备考FCE阶段的心得体会。
1、阅读。
我们阅读应该是靠前面读raz和后边做 A3000积累了能力,实际上二年级下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认字(开始读兰登一),但有听力做基础,阅读能力拉得非常快。在备考中,基本上阅读部分就是直接做真题,我再逐个给孩子讲错题,告诉他做题的思路。
建议:在平时积累阅读能力,在备考中学习做题技巧。阅读能力到了再考,事半功倍。
2、语用。
因为没学过教材,语用真的一窍不通,也没办法通过看教学视频提升,视频里都是xx从句这种讲法,孩子根本理解不了。
我们是先在 complete中做题,在做题中学习知识点,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达到了,对语法题的接受还是比较快的,我就直接告诉他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让他记住就行了,不求语法上的理解(这么做是因为输入量足够,平时都听过看过只是没有留意准确用法,现在明确了用法就能记住,不属于死记硬背)。
因为时间有限,complete我们只做了两周,做了14个unit中的9个,而且我只给讲了2个unit,不然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之后就是直接在真题中纠错了,真题我是错题全讲解的,错一道讲一道,指导思想是告诉他知识点是什么然后让他记住。
完成时态真的不好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讲,纯靠语感了,能做对最好不能也没办法。在做题过程中要发现孩子的扣分点,提醒考试中注意,比如时态错误、漏词。我们第一次做模拟题的时候语用卷面分差1分及格,做了一个月题就卓越了,相信大家也可以。
建议:在做题中学习知识点,查缺补漏。另外词汇也要补一下,主要是有很多涉及词性转换的题目,我们一是在complete中练习了词汇的内容,二是买了本词汇书突击过了一遍。
3、写作。
需要先了解fce写作的题型(第一篇固定为 essay,第二篇是三选一),我们是选了两本书,一本机构讲写作的看看有什么题型、用于了解全貌,一本是真题,用于抄背。同时看了一集写作课的视频,了解了作文是怎么评分的有什么套路。我们看的视频里对 essay中的每一段都给出了3分、4分、5分的例子,我们只能写3分的水平,但最后也考了优秀,可见评分很宽松。
建议:先了解写作考试的要求、评分标准和套路,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准备。像我们完全不会写,就是抄背例文。同时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去理解和匹配考试,不要求写得多好,而是要求写到评分点上,
4、听力。
我们泛听能力真的很好,但也因此轻敌了,听力题没做过几套,考试掉了大坑。泛听和做听力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听力题更多是一种阅读理解,特别是对问题和选项的理解,或许是最需要应试技巧的一个单项了,一定一定要多练。
建议:多做题。听再多高章书,都不代表听力能考好,一定要重视做题。另外我们考场据说是风扇声音很大盖住录音声音了,如果可以的话选冬天考吧,冬天没有呼呼的风扇声。
5、口语。
这个有很多别人总结的套路,我自己看了下主要是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话多且高级的应答。孩子如果不爱说话就比较麻烦,所以要提前熟悉套路,多读多背应该问题不大。我们考得也一般,下次备考再充分一点试试。
建议:考前多练习,可以找1v1线上外教练个一周再去考,多准备总是没错的。
最后:
当孩子步入备考阶段,家长其实和各类备考资料、题目一样,主要承担着“查缺补漏”的关键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地帮孩子分担一些事务,像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针对错题进行细致讲解等。只要家长和孩子配合默契,备考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在备考期间,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就感。当孩子觉得自己在不断成长时,就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备考建议
预留充足备考时间:充足的备考时间能让孩子更从容地吸收知识、提升能力。像《Complete》教材就非常值得推荐,它以一个个单元为主题,能帮助家长和孩子深入了解剑桥考试的题型以及综合考察要点。我们当时是每天赶着做一个单元,如果时间充裕,一周做一个单元,孩子肯定能吸收得更好。
单词学习策略:如果孩子和我们一样没有专门背过单词,那在备考时可以快速过一遍单词,重点抓词性转换这一块。因为语用部分有不少涉及词性转换的题目,要是没掌握好,很容易丢分。
总之,备考 FCE 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过程。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正确方法,相信孩子们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