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留学申请趋势解码
当维多利亚港的霓虹与新加坡河的波光在南中国海交汇,全球留学申请者的倒计时已悄然启动。
2025Fall 申请季数据显示,香港八大院校申请人数同比激增18%,新加坡国立大学商科专业录取率跌破8%。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港澳新院校凭借地缘优势与学术实力,成为全球学子的战略要地。
2025Fall申请季,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作为亚洲留学热门地,竞争热度持续攀升。今天亿择留学给同学们带来25fall申请总结及26fall申请规划~
2025Fall 港新申请呈现“早申请、高门槛、重匹配”三大特征。申请人数显著增长,尤其商科、人工智能、传媒等热门领域,受两地高校QS排名提升及就业政策利好驱动,25Fall 申请量同比增长 28%。
名校录取难度呈现两极分化
中国香港顶尖院校门槛升级:港前三热门专业对 985/211 学生均分要求普遍提升至 88+,双非需 90+;提前批与分轮次策略:港大新增商学院提前批,港科大理工科、港中文商科均设多轮申请,首轮录取概率显著高于常规批次。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与南洋理工大学(NTU)在 2025QS 世界排名中分别位列第 8 和第 15,其商科、工程类专业对 985/211 院校学生的均分要求普遍提升至 85%+,双非学生需达到 88%+。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校商科专业新增 GMAT680 + 的强制要求,计算机科学专业优先录取有顶会论文或大厂算法岗实习经历者。
背景多元化竞争
科研与实习经历权重提升至 40%,NUS 计算机系要求申请者提交 ACM-ICPC 竞赛成绩或顶会论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院推出 “豁免推荐计划”,排名前 30% 的学生可跳过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科研项目经历成为重要筛选标准。
新兴交叉方向崛起
金融科技、生物统计与 AI 结合、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热度攀升,部分院校(如港理工)新增相关硕士项目。
2026fall申请规划时间线与策略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硕士申请以“滚动录取”为主,热门院校(如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通常提前一年开放申请 (2025年9-11月),部分商科、计算机项目竞争激烈且招满即停。两地申请材料高度重叠,但需注意院校偏好差异(如新加坡更重科研,香港偏实践)。以下是针对2026fall的详细规划指南:
一、2025年3月-6月
学术定位与基础准备
1.学术成绩与GPA提升
核心门槛:香港TOP3(港大、港中文、港科技)及新加坡TOP2(NUS、NTU)对GPA要求严格,建议双非学生均分≥85,985/211学生≥80。
成绩单优化:针对低分课程,可通过重修或选修高分段课程提升加权均分(部分院校接受课程说明)。
2. 语言考试规划
考试选择:
香港接受雅思/托福(部分院校如港城市大学接受CET-6,但商科建议雅思≥6.5);
新加坡仅接受雅思/托福(商科建议雅思≥7.0或托福≥100)。
出分策略:优先在2025年6月前完成语言考试,避免与文书准备冲突。
3. 选校与专业调研
梯度选校清单:建议申请5-6所(港新混申),重点关注:
专业匹配度(如NUS计算机学院偏好编程经历,港大金融硕士要求量化背景);
申请轮次(新国立商科分3-4轮,港大金融首轮10月截止);
就业资源(如NTU校企合作项目,港科技大湾区实习机会)。
二、2025年7月-9月
核心材料打磨与背景冲刺
1. 文书与推荐信
个人陈述(PS):
香港偏好:突出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如名企实习、创业经历),需具体说明如何利用院校资源(如港科大的FinTech实验室);
新加坡偏好 :强调科研潜力与学术成果(如论文、竞赛获奖),研究型硕士需提交Research Proposal。
推荐信:至少2封学术推荐信(新加坡研究型项目建议含科研导师推荐信),商科可加入1封实习主管推荐信。
2. 软性背景提升
实习/科研 :
商科:补充头部金融机构实习(如中金、高盛、四大);
理工科:参与实验室项目或发表论文(如EI/SCI会议论文);
文社科:积累调研报告、NGO项目或学术会议经历。
证书与竞赛 :CFA/FRM(商科)、Kaggle竞赛(数据科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3. 材料规范化准备
成绩单与学历证明 :中英文盖章件(新加坡部分院校要求学信网认证);
附加材料 :
商科:GMAT/GRE(港前三商科建议GMAT≥680,新国立金融硕士强制要求);
设计类:作品集(如港理工设计学院要求PDF+项目说明);
研究型硕士:Research Proposal(需与目标导师研究方向契合)。
三、2025年9月-2026年2月
申请提交与面试准备
1.分批次投递策略
首轮申请(2025年10-11月) :优先提交港大、新国立、南洋理工等热门项目(如港大金融、NUS计算机);
次轮申请(2025年12-2026年1月) :补申港中文、港城市、NTU等匹配院校;
末轮申请(2026年2月后) :仅限未满员项目,成功率较低。
2. 申请系统注意事项
网申填写 :香港多用院校自有系统(如HKU Portal),新加坡常用NUS GDA2.0系统,需仔细核对课程代码;
材料上传 :文件大小限制(通常≤2MB),推荐信需预留推荐人邮箱(部分系统直接发送链接)。
3. 面试与笔试(部分专业)
商科面试 :港大金融、新国立MBA侧重行为面试(如“职业目标”“团队冲突解决”),准备STAR法则;
理工科笔试 :港科大计算机、NTU电子工程可能安排编程测试(LeetCode中等难度题型);
模拟面试 :录制视频复盘表达逻辑,避免背诵痕迹。
关键策略提醒
1. 精准匹配院校偏好:
香港商科重实习,新加坡理工重科研;
港城市大学、南洋理工对双非学生包容度较高。
2.避免材料雷区:
PS勿套用英美模板,需针对性提及课程细节(如港大某教授研究方向);
推荐信避免空洞评价,需具体举例(如“指导某课题时体现数据分析能力”)。
3.关注动态截止日期:
新国立部分专业招满即停(如市场营销硕士),建议早申;
港中文教育学等专业分轮次录取,首轮成功率更高。
当我们助力双非背景学生斩获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offer,帮助 GPA3.2 的申请者逆袭港中文、港科技硕士时,我们深知:港澳新留学申请是场精密的系统工程。
2026Fall,让我们以专业为舟,以数据为舵,在竞争激烈的申请季中为您保驾护航。从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到新加坡河的波光粼粼,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殿堂到南洋理工的科技前沿,我们将陪伴您穿越每个关键节点,最终抵达理想彼岸。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