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大学?天差地别
每年春天,法国高中毕业生的命运都被一道无形的分水岭分割——是走进公立大学的大门,还是冲进精英教育的圣殿:Grandes Écoles(大学校)。
而对前者来说,是选择一所教学自由、宽进严出、生活平淡的普通大学生活; 对后者来说,则意味着:
两年“魔鬼预科班”炼狱 + 面试刷人 + 国家统考 + 附加笔试 + 多轮选拔 + 非常微妙的“出身审查”。
一句话总结:不是每一个努力的法国孩子,都能走进一所大学校。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国本地学生最“卷疯”的十所学校——他们的梦校,只属于真正意义的“天龙人”。
最难考的十所大学校(估算录取率)
排名 | 学校 | 录取率(估算) | 所属领域 |
1 | École Polytechnique | 4% | 工程 |
2 | ENS Ulm (巴黎高师) | 5% | 基础科学与文科 |
3 | HEC Paris | 6% | 商科 |
4 | ESSEC | 7% | 商科 |
5 | CentraleSupélec | 8% | 工程 |
6 | Mines Paris - PSL | 8% | 工程 |
7 | Ponts ParisTech | 9% | 工程 |
8 | Sciences Po Paris | 10% | 人文社科 |
9 | Télécom Paris | 11% | 工程 |
10 | ENSAE Paris | 12% | 工程/数据 |
注:上述录取率基于媒体公开数据、学校官网历年录取人数、Prépa学生报考数量综合估算,具参考意义,非官方统计口径。
这些法国学生,是怎么“卷”进来的?
法国学生要进上面这些学校,通常要经历这样的流程:
高考后,考进名为“Classe Préparatoire”的预科班(Prépa),每天刷十几个小时题,周末还要模拟考试,接受“排名淘汰制”压力:考不过就要被劝退、调班,甚至换校,参加全国性选拔考试(Concours),一些学校还要再加面试,甚至“论文+口头表达”模式,学校还会“根据背景微调”你的位置(比如你读的是哪所Prépa、家庭情况等)。这样的日子,整整两年,然后再考进大学校。
Prépa学生的日常生活被总结为一个词:coup de barre(精疲力竭)。
"Le seul objectif du lever au coucher, c’est de ne pas se faire virer."“每天从睁眼到睡觉,唯一的目标就是『不要被刷』。”
引自《Le Monde》(2022)对Henri IV预科班的学生采访
法国学生的“卷”:不是金字塔,是漏斗
这时候,经常追我们公众号的“凯小旋”会说了,“法国高等教育不是免费又平等么”。是的,这句话没错。
- 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公立免费;
- 进公立大学没有选拔性考试,基本上就近入学;
- 公立大学基本零学费,每年注册费不过几百欧;
- 还给学生发房补、交通补助。
BUT!大学校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把“资源精英化”提前到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顶端。
正如Centrale Paris前校长Laurent Champaney所言:
"Les grandes écoles sont l’épine dorsale de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大学校是法国社会的脊梁。”
但也有批评声音。教育社会学家Pierre Merle认为:
"Les grandes écoles sont le dernier bastion de la reproduction des élites."
“大学校是精英再生产的最后堡垒。”
比如:
- 巴黎一个中产家庭,孩子目标是HEC,从初中起就去私立预备班;
- 高中选名牌高中 + 私人补课;
- Prépa阶段在巴黎五区租小公寓,为了离老师近些;
- 每年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可高达2万欧。
一场“鸡娃战争”,打得和中国一点也不差。
👉 关于法国“鸡娃账单”的细节,我们将在本周五的文章详细展开,感兴趣的点赞。
反差来了:国际生渠道
然而——如果你不是法国学生,而是来自中国、印度、摩洛哥、越南……你可以通过一条 完全不同的路径 进入这些大学校:
📄 申请材料制:只需提供成绩单、语言证明、简历、动机信等;
📞 面试方式:可能是 Zoom 面谈,或录制视频回答问题;
🪪 无需参加法国全国统考,也不强制经历 Prépa;
🎯 录取评估更看重整体背景、语言能力与专业潜力。不一定强制如Gmat这样的学术考试成绩;
💼 某些项目甚至可以转专业申请;
录取率普遍高于法国本土申请者,特别是硕士阶段。
但“凯小旋”别急着高兴。真正学习考核可不会“放水”了。像教育学者Jean-Pierre Demailly所说:
"Entrer, ce n’est que le début. Sortir, c’est la vraie bataille."“入学只是开始,真正的战斗是顺利毕业。”
这些学校依然保留了“精英教育”的高强度课程安排、严格的出勤与实习要求。对不少国际生来说:入学只是“新战役”的开始。
最后一问:难考的学校,就一定适合你吗?
上面这些“最难进大学校”不是排行榜的终点,而是一个切面:它告诉我们,法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教育投入与精英筛选体系,是如何共同作用的。
但也请记住:
学校排第几,不如它是不是你的第一志愿。
一所大学是否适合你,不只看排名,更看你自己要去哪里、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申请者、留学生最终要面对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