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密码学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回顾

商晓雨

齐鲁理工学院

在校成绩:87

参与项目: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密码学的应用研究

当时为什么想要做科研?当时觉得这个课题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呀?

选择网络信息安全中密码学应用研究,源于其在数字化安全中的核心地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频发,传统加密技术面临挑战。密码学作为信息安全基石,关乎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的安全。

同时,量子计算威胁催生后量子密码研究,区块链等新技术也依赖密码学突破。该领域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价值,既能探索数学难题,又能快速落地应用,助力国产化自主可控。研究密码学既可应对现实安全威胁,又能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学术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契合个人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兴趣,为数字社会安全贡献力量。

密码学最打动我的,在于它既是数字世界的"无形之盾",又是一场精彩的智力博弈。它用数学之美构建安全防线,当看到自己研究的算法能保护医疗数据或物联网设备时,"用公式守护现实"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个领域充满动态对抗,比如量子计算兴起就催生抗量子密码,隐私计算需求爆发就创新加密算法,像参与一场高科技谍战。

更深刻的是,密码学蕴含哲学般的矛盾,既要绝对信任数学的严谨,又要警惕人性弱点,这种平衡令人着迷。每一行代码都在参与塑造未来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石,这正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

(老师同款科研项目)

项目背景:

随着现代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许多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应用,如云计算,数据挖掘与推送,比特币,数字货币,AI等,但同时这些技术和应用隐私泄露问题变得日趋严重。为了解决隐私泄露,实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研究热点技术之一。

可以说没有隐私保护和计算,现代网络中的数据安全及商业交易应用中的隐私就不可能实现,其技术特性及应用前景受到了大型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政府部门等各行业广泛关注。

项目介绍:

本项目针对大数据,区块链隐私泄露问题,通过隐私保护及计算分析专题的科研实训,系统学习隐私保护及计算分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经典的分析方法。通过阅读、讨论重要的关于隐私保护及计算分析的科技论文,了解关于隐私保护及计算分析世界前沿的研究现状,学习科研的研究方法,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通过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及作业的实训,使学生获得隐私保护及计算分析的世界前沿知识、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整体参加完之后,觉得集思的这个课题有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有没有好玩的事情?

参加完集思的线上密码学课题后,整体体验令我十分满意。虽然受限于线上形式无法进行线下实战演练,但导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授课方式,将原本抽象的密码学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主导师在课堂上的系统讲解条理清晰,配合精心制作的PPT演示,使复杂的密码算法原理变得直观易懂。

更贴心的是,每次主导师讲解完毕后,副导师都会与我们进行连线互动,针对课程内容展开更细致的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导师们总是以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素养为我们答疑解惑。这种"主讲+辅讲+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让远程学习也能收获满满。

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又是怎么解决的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数学公式的推导一度成为我最大的挑战。那些涉及多维空间向量运算的抽象概念,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记得有一次课程结束后,我独自对着笔记苦苦思索了一个多小时,试图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疑问符号只增不减,整个推导过程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让我无从突破。

我紧接着向小组长求救,他不仅没有嘲笑我的困惑,反而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地为我重新梳理整个推导过程。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引导我理解这个复杂的数学结构。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在他的讲解下渐渐变得清晰明朗。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解答了当下的疑问,还教会了我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考方法。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道路上最珍贵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这种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情谊。

final课题和论文的方向是什么呀?对自己的final是否满意,展开讲讲?

我们的final课题聚焦于《基于RSA算法的数字签名技术进展》,这个选题既扎根于经典密码学理论,又融合了当前数字身份认证领域的前沿挑战。整体而言,这不仅系统梳理了专业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看待"经典技术"的现代化演进。

回顾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我对最终完成的论文既感到十分欣慰又留有进步的期待。最让我满意的是在有限的研究周期内,在紧凑的研究周期里,系统性地研读了大量前沿文献,逐步构建起对密码学领域的立体认知。通过深度阅读数十篇关于数字签名技术的经典与最新研究成果,我不仅掌握了RSA算法从基础理论到现代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更培养了对密码学文献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整体而言,这份final作品见证了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这种成长本身就令人充满成就感。

完整的参加完集思的项目课题,对于你申请/目前学习有什么帮助?给同样准备留学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完整参与集思的密码学课题研究,对我的学术发展和留学申请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的个人陈述(PS)和个人履历(CV)有了扎实的科研案例支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在撰写研究计划时,我能熟练运用在课题中学到的文献综述方法和实验设计思路,这使我的申请材料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对于准备留学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不要仅把科研经历当作简历上的一行文字,而要真正沉浸其中,培养"问题意识",主动争取在课题中承担核心任务,这些具体贡献往往比泛泛的参与更能打动招生官。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研究领域持续的热情,优质的科研经历不在于项目的名气,而在于投入的深度和反思的力度。

请评价一下教授,论文导师/助教/班主任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授、论文导师、助教和班主任组成的教学团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教授作为领域专家,总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化解复杂概念——记得他解释哈希函数时,将其比作"数字世界的指纹提取器",这个比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论文导师的指导则体现了严谨与包容的完美平衡,每次论文修改意见都直指要害,却又总在批注里鼓励"这个观点很有潜力,建议深化"。

助教们堪称最贴心的"技术后援团",无论是凌晨三点的代码调试求助,还是对数学证明的反复求教,他们永远保持专业而耐心的回应。班主任则是整个团队的"隐形守护者",从协调进度到心理疏导,让我们能全心投入研究。这样的指导团队,既传授了知识,更示范了何为真正的学者风范。

讲一下你身上独特的故事

每次破解一个算法难题时的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就像侦探终于找到关键线索,这种纯粹的喜悦足以抵消所有枯燥的推导过程。或许我没有天赋异禀的故事,但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塑造了我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在参与集思课题研究时,每当遇到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这种长期培养的专注力就会自然显现,我能静下心来反复推演、验证,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看似平凡的坚持,反而成为了我最可靠的研究伙伴。

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学员专访|沉浸式参加「密码学」应用研究 见证我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认知的蜕变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Ofqual发布GCSE及Alevel评分新公告对中国留学生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

2026年BrainBee脑科学大赛关键时间/考点/晋级/历年真题全攻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