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澳门大学 心理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澳门大学的Prof. KWA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澳门大学(University of Macau)社会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导师是跨文化心理学与组织行为领域的重要学者。她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专注于研究文化、创造力、消费行为及教育心理等课题,成果显著。导师目前在澳门大学任教,领导多项跨学科研究,探索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个体与团队的创新、学习及决策行为。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涵盖跨文化心理学、组织行为、创造力、消费心理及教育心理学,聚焦文化如何塑造个体与群体的认知、情感与行为。以下为其核心研究兴趣:
-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差异(如东西方价值观)如何影响创造力、决策及消费偏好,特别关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 创造力与创新:探索团队协作与竞争如何驱动创造性成果,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如成长型思维)与环境因素的交互。
- 消费行为:研究文化与社会规范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涵盖可持续消费、品牌评价及直播电商的信任机制。
-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动机、自我反思与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如何提升学习成果,尤其在数字化教育(如MOOC)与游戏化学习中。
- 组织行为:分析团队动态(如信任、协作)与个体行为(如网络懈怠,Cyber-slacking)在职场与教育场景中的表现。
研究分析
1.Unveiling the influence of disciplinary biases on information sampling dur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creative task through eye-tracking analysis
期刊: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025
内容: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研究跨学科团队协作中学科偏见如何影响信息选择与创造性任务表现。实验分析团队成员的视觉注意力分配,探讨偏见对协作效率的影响。
发现:学科背景导致的信息选择差异显著影响团队创意输出,协作中的注意力协调可缓解偏见。
2.Unravelling team creativity: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dyadic team members results in higher team creativity as mediated by informational exchange
期刊:Current Psychology, 2025
内容:研究双人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如何通过信息交换促进创造力。实验设计模拟协作任务,量化成员特质(如开放性)与创意成果的关系。
发现:互补性强的团队通过高效信息交换产生更高创意,信息透明度是关键中介。
3.The impact of lay elitism on preference and choice inconsistency in consumption across cultures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2024
内容:探讨“外行精英主义”(Lay Elitism)如何导致消费者在不同文化中的偏好不一致。通过跨国实验,分析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评价与选择行为。
发现: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精英主义倾向加剧选择不一致,个人主义文化则更注重个体偏好。
4.Why self-proclaimed environmentalists commit non sustainable behaviors?: Using normative motivation to understand personal attitudes and choices
期刊:Current Psychology, 2024
内容:研究自称环保主义者的非可持续行为,聚焦规范动机(如社会期望)与个人态度的矛盾。通过问卷与实验,分析态度-行为的不一致性。
发现:社会规范与个人利益冲突导致行为偏差,自我效能感可缓解矛盾。
5.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rrelates of Cyber-Slack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期刊: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023
内容:研究中国大学生在课堂中的网络懈怠(Cyber-slacking)行为,分析其认知(如注意力分散)与情感(如学习焦虑)相关因素。采用量表与访谈结合的方法。
发现:高焦虑与低自我控制力显著预测网络懈怠,教师互动可降低其发生率。
6.The impact of peer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on gamifie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 Meta-analytical study
期刊: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2
内容:通过元分析,整合46项研究,探讨同伴竞争与协作对游戏化学习表现的影响。分析变量包括学习动机、任务类型及文化背景。
发现:协作比竞争更能提升学习绩效,集体主义文化中协作效果更显著。
项目分析
1.Exploring Disciplinary Biases i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领域:创造力、跨学科心理学
内容:项目基于眼动追踪研究,分析跨学科团队在创意任务中的信息选择偏见。结合实验室实验与实地观察,探索如何优化团队协作效率。
发现:学科背景导致的认知偏差可通过结构化沟通缓解,注意力协调是提升创意的关键。
2.Cultural Influences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Behaviors
领域:消费心理、环境行为
内容:项目考察文化规范如何影响环保主义者的非可持续行为。通过跨国问卷与实验,分析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动机差异。
发现:集体主义文化更易受社会规范驱动,个人主义文化更注重内在动机,干预需因地制宜。
3.Optimizing Gamifi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领域:教育心理学、游戏化学习
内容:项目研究竞争与协作如何影响游戏化学习效果。结合MOOC平台数据,测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动机。
发现:协作机制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效果最佳,竞争适合短期任务,需平衡设计。
研究想法
1.文化与AI驱动的创造力
- 立意:研究AI辅助创意工具(如ChatGPT)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与效果,分析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如何调节用户对AI创意的信任。
- 创新性:填补AI与文化交互的空白,结合导师的团队创造力研究,探索技术-文化协同效应。
- 可行性:利用实验室的眼动追踪设备,设计跨国实验,验证AI创意输出对用户注意力的影响。
2.虚拟现实中的可持续行为干预
- 立意:开发VR场景模拟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测试文化规范对可持续行为的干预效果,聚焦自我关怀与社会压力的交互。
- 创新性:结合导师的环保行为研究,引入沉浸式技术,提升干预的心理真实性。
- 可行性:与澳门大学VR实验室合作,设计实验场景,分析行为数据。
3.跨文化游戏化教育的长期效应
- 立意:追踪游戏化学习(竞争vs协作)在不同文化中的长期学习成果,分析成长型思维如何调节学习动机与职业发展。
- 创新性:突破短期效果研究,结合导师的教育心理学框架,探索游戏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可行性:利用MOOC平台数据,设计纵向研究,结合问卷与访谈。
4.文化视角下的数字信任机制
- 立意:研究直播电商中信任的跨文化差异,分析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社会信任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信息透明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 创新性:结合导师的电商信任研究,聚焦新兴数字经济,提出文化适应的信任模型。
- 可行性:与本地电商平台合作,收集用户行为数据,验证模型。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建议:申请者需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或教育学背景,熟悉跨文化心理学或行为研究基础理论。
- 行动:阅读导师的论文(如《Current Psychology, 2024》),掌握文化与创造力的核心概念。选修《Cross-Cultural Psychology》或《Behavioral Research Methods》课程。
- 创新点:自学眼动追踪或元分析技术(如R包metafor),在简历中展示技术能力。
2.研究计划设计
- 建议:计划聚焦文化、创造力或教育,呼应导师的研究(如团队协作、可持续行为)。
- 行动:提出具体问题,如“集体主义文化如何通过协作提升游戏化学习效果?”设计实验(问卷+实验室任务),引用导师论文(如《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2》)。
- 创新点:融入前沿技术(如VR实验),展示研究的前瞻性。
3.申请材料优化
- 建议:个人陈述(SOP)突出对跨文化心理的热情,结合导师研究阐述目标。
- 行动:SOP分三段:(1)学术兴趣(如文化与行为);
(2)与导师研究的契合(如游戏化学习);
(3)未来贡献(如教育优化)。推荐信选熟悉实验能力的导师。
- 创新点:提交数据分析样本(如用SPSS分析问卷数据),展示技术专长。
4.语言与技术能力
- 建议:澳门大学要求雅思6.5或托福80,心理学研究需掌握SPSS、R或Python。
- 行动:提前准备语言成绩,学习统计分析(如ANOVA)。参与Coursera的《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课程。
- 创新点:开发简单模型(如用R模拟协作对创意的效应),在面试时展示。
博士背景
Taylor,985本硕,港三心理学PhD在读,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决策与判断以及发展心理学。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上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心理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