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公学(Public School)一词常令人误解,实际上它并非指由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而是指一类历史悠久、面向大众开放的私立精英学校。这些学校最初多由宗教团体或王室成员创办,初衷是为贫困家庭或平民子弟提供教育机会。
然而,自18世纪起,随着社会结构和教育资源的变化,这些学校逐渐贵族化、精英化,不仅开始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还吸引了大量贵族及上层阶级家庭的子女入读。至此,公学从为大众服务的机构演变为培养英国上流社会领袖与精英的摇篮。
在众多公学中,有九所学校因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学术声誉以及对英国教育体系的深远影响而被统称为“九大公学”。它们不仅在英国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培养出大批政商界领袖、文化名人而享誉全球,成为英国传统精英教育的象征与代名词。
英国皇家调查委员会——克拉伦登委员会(The Clarendon Commission)在1864年发布的《克拉伦登报告》(The Clarendon Report)中对这些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们不仅塑造了英国教育体系的核心,更深刻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与社会秩序。
报告中指出,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诸多品质——如管理他人与自我克制的能力、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感、公共精神、活力与男子气概、对公众舆论的尊重而非盲从、以及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些公学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息息相关。正是这些学校,构成了英国政治家、领袖和社会栋梁的主要摇篮。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全球教育理念的变革、升学路径的多元化以及家长期望的转变,九大公学在坚守传统精神的同时,也逐步迈向课程体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尤其在全球名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历史悠久的英国名校也在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他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选择,也折射出各自对未来教育价值的理解与取舍。
本文将以其中几所代表性学校为例,从古典课程设置与升学导向两个方面出发,观察这些顶尖英校在传统与转型之间的教育实践。
一、古典课程的坚守与松动
Winter Paralympic Games
英国教育体系源远流长,深受古典文明影响,尤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公学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一度是学生的必修课,被视为培养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一些学校仍坚持将古典语言作为核心课程,而另一些则逐步转向选修制,以适应更多元化的学生需求与发展方向。
威斯敏斯特公学 (Westminser School)
在威斯敏斯特公学,拉丁语课程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体现出学校对古典教育传统的高度重视。
Lower School
所有Year 9学生均须学习拉丁语。学校根据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为他们安排课程,目标是在学年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 为后续选择GCSE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也提供GCSE拉丁语课程,课程分为语言与文学两部分,各占比50%,学生将接触原版拉丁文学作品,培养语言理解与文学鉴赏能力。
在Years 10 和 Year 11,部分学生选择学习综合古典文学(Combined Classics)课程,这是一门强度较高的课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同时教授拉丁语与古希腊语的GCSE内容。其他学生则分别选修单独的拉丁语或古希腊语GCSE课程,每门课程按正常课时安排。
Upper School
课程设置包括语言课程和文学课程。Year 12的语言课程深入探讨高级句法,以词汇和词缀学习为基础,并侧重于学习英语翻译成拉丁语。文学课程旨在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各种作家和体裁的欣赏,建立阅读拉丁语的信心;并通过论文培养写作技巧。学校还举办一系列研讨会(seminar),让学生探讨由文本引发的更广泛的文学和文化问题。
在Year 13课程中,课程涵盖诗歌与散文的文本分析、英译练习和拉丁文写作等多项技能训练,力求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为拉丁语A-Level考试做准备。
麦钱特泰勒斯公学(Merchant Taylor's School)
麦钱特泰勒斯公学同样延续了对古典教育的深厚传承。著名牛津古典学者吉尔伯特·默里(Gilbert Murray)正是该校的杰出校友之一。学校至今仍将古典语言课程视为基础学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Year7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拉丁语,为之后深入学习奠定语言基础。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可以在A-Level阶段继续学习拉丁语与古希腊语。
圣保罗公学 (St Paul's School)
圣保罗公学则将古典课程与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在Lower Second Year阶段,所有学生将学习希腊神话,作为进入古典世界的第一步。
自Upper Second Year起
至Upper Third Year,拉丁语是全体学生的核心课程。
Upper Third Year阶段,学生还将开始学习古希腊语,进一步深化对古典语言体系的理解和欣赏。
学校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代世界的兴趣。每周开设两次古典社团活动:Minimus社团面向低年级学生;而In Scriptum Veritas社团则邀请高年级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家、剧作家与诗人。
此外,学校古典文学部门还特别开发了名为edisce的数字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语法和词汇测验,并能即时反馈学生表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进度进行反复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持续精进。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
与坚持古典课程必修制的学校不同,哈罗公学在延续古典语言传统的同时,也赋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体现出其在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之间的平衡。
所有Year 9的学生仍须学习拉丁语,以此延续学校对古典语言教育的重视。同时,学生可从包括古希腊语在内的八门外语中任选两门进行学习,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与发展方向拓宽语言视野。
进入更高年级(Year 10-11),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数学两门必修课程,并需选择至少七门选修课。选修范围涵盖人文学科、语言、科学等多个方向,其中包括拉丁语与古希腊语,但已不再强制要求。这一设置既保留了对传统学科的尊重,也体现出哈罗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哈罗的课程架构表明,古典语言依然是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倾向于通过开放式选修而非统一必修的方式,使学生在保有学术深度的同时也能自由规划学习路径。
从古典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
威斯敏斯特公学与麦钱特泰勒斯公学均将拉丁语列为低年级的必修课程,体现出它们对学生早期人文启蒙的高度重视。而同样坚守古典传统的圣保罗公学,则通过为不同年级开放的古典学社团,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此外,学校还配备了专属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即时反馈和自我测评功能,展现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数字化转型与学术严谨态度。相比之下,哈罗公学将古希腊语纳入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与个性发展的空间,体现出其在传统与多元并行上的教育策略。
总体而言,古典课程在英国九大公学中仍占据核心地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传统,也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校间在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也日益增强,呈现出传统坚守与现代转型并行的教育趋势。
二、升学导向的双重布局
Winter Paralympic Games
长期以来,英国九大公学被视为通往牛津与剑桥的快速通道。然而,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的流动和留学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英国学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大西洋彼岸的常春藤盟校及其他美国顶尖大学。在这些学校的毕业去向统计中,不乏哈佛、耶鲁、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等名校的身影。在这种趋势下,为了支持学生实现这些多样化的升学目标,原本高度聚焦牛剑升学的九大公学,也纷纷调整策略以适应日益多元的升学需求。
部分公学依旧主要以牛津剑桥为导向,如麦钱特泰勒斯公学和威斯敏斯特公学,除了配备常规的升学辅导之外,都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申请牛剑做准备,而也有部分公学开始为美本申请做出变化:
圣保罗公学(St Paul's School)
圣保罗公学专门设置了美国大学办公室,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奖学金晚会、招生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美本方向的辅导。此外,学校还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指导服务。
伊顿公学 (Eton College)
伊顿公学除了配备常规的升学指导服务之外,还专门设立了美国大学顾问团队,为学生提供包括文书写作和推荐信准备在内的指导。学校鼓励学生自11年级起便开始与团队建立联系,通过专题讲座、招生导师访问等方式,逐步了解并适应美本申请体系的要求。
在备考方面,学校不仅提供SAT 或 ACT 的备考课程(需额外付费),更被认证为SAT 考试中心,本校学生可直接在校内参加考试,极大提升了便利性。此外,伊顿每年还会引入一位来自美国顶尖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担任Annenberg Fellow,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美本申请经验与指导。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
哈罗公学的升学指导体系十分完善。学校设有专职协调员,专责指导申请牛津与剑桥的学生;同时配备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招生主任,全面支持申请北美院校的学生,涵盖包括SAT、ACT备考在内的复杂申请流程。此外,哈罗还安排美国高校招生导师来访,并为每位美本申请者配备全职升学顾问,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全流程支持。
除此之外,哈罗公学在纽约开设了首个美国分校,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开学。新校区将保留哈罗的许多传统,如价值观和校服,但将采用IB课程,并欢迎女生入学。这一融合英国传统与美国教育实践的创新举措,旨在吸引全球学生,显示了哈罗公学对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视。
综上所述,英国九大公学在升学辅导上的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均在传统与国际之间寻求平衡:
威斯敏斯特公学与温切斯特公学依旧以牛津和剑桥为核心目标,延续其学术传统与精英教育路线,同时也为有志赴美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与资源。
圣保罗公学则更具战略性,设立了专门的美本升学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指导。
伊顿公学的美本申请支持体系更为完备,不仅配备专业顾问,还涵盖SAT/ACT备考、校内考试中心、校友支持等资源,形成覆盖申请全过程的服务网络。
而哈罗公学除了兼顾牛剑和美本录取之外,还通过设立哈罗国际美校这一海外分校,直接参与美国教育实践,虽然尚未正式开学,但这一布局预示着其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之中,未来也有望反哺本部学生的美本申请路径。
结语
本文所分析的几所公学,作为英国精英教育体系中的代表,不仅在学术课程的传承中体现出对知识深度与文化底蕴的坚守,也在全球化浪潮下展现出灵活应变的能力。从拉丁语、古希腊语等古典课程的延续,到逐步引入灵活的选修机制;从牛津剑桥为核心的升学指导,到面向美国高校建立起全流程的辅导体系,体现出的是一种兼容并蓄、稳中求变的教育态度。
这不仅反映了学校自身的自我革新,也折射出英国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持续探索。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共同构成了公学教育不断焕发活力的双重底色。
参考文献
[1] Clarendon Commission. Wikipedia.
[2] Eton College . https://www.etoncollege.com/
[3] Harrow School. https://www.harrowschool.org.uk/
[4] Merchant Taylor’s School. https://www.mtsn.org.uk/
[5] St Paul’s School. https://www.stpaulsschool.org.uk/
[6] Westminster School. https://www.westminster.org.uk/
[7] ‘It has wonderful Hogwarts charm’: inside Harrow’s New York school.The Times.
*文中图片皆源自各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