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CUHK)PhD博士申请攻略及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护理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Prof. So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博士申请攻略 | 香港中文大学(CUHK)PhD导师简介(495)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CUHK)那打素护理学院的教授,导师是护理学领域尤其是癌症护理与姑息治疗的国际知名学者。她现任教授职务。导师拥有注册护士资质、护理学博士学位,并是美国护理科学院(FAAN)院士及护理教育与研究高级实践护士。导师的职业生涯始于临床护理,随后转向学术研究与教学。她在癌症护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曾任国际癌症护理学会(ISNCC)主席(现任)、亚洲肿瘤护理学会(2016-2019)主席等要职。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领域涵盖护理学本科、硕士及博导师专注于癌症护理的四个核心领域:癌症预防与早期检测、症状体验与管理、支持性护理需求以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她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如南亚裔、少数民族)的癌症筛查和护理需求,致力于开发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癌症负担。近年来,她的研究扩展至数字健康(如eHealth)和性别在癌症研究中的作用,体现了对全球健康挑战的敏锐洞察。

研究分析

1.《eHealth Literacy 3.0: Updating the Norman and Skinner 2006 model》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5)

内容与发现:该文更新了2006年Norman和Skinner的eHealth素养模型,提出eHealth Literacy 3.0框架,强调癌症患者在数字健康环境中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研究发现,优化数字工具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影响:为癌症护理中的数字健康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患者赋能研究。

2.《Young adult community health advisor–LED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uptake among South Asians in Hong Kong: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期刊:Cancer Nursing (2025)

内容与发现: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年轻社区健康顾问对香港南亚裔结直肠癌筛查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干预组筛查率显著提高,证明社区参与的有效性。

影响:为少数族裔癌症筛查提供了实证支持,影响了香港公共卫生政策。

3.《Regional economic Level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patients’ and family carers’ cancer-related work changes and hospital level on financial toxicity in China: A multi-centre cross-sectional study》

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2025)

内容与发现:该文分析了中国癌症患者及家属因癌症导致的财务毒性(Financial Toxicity),发现地区经济水平和医院等级显著调节工作变化对财务负担的影响。

影响:为中国癌症护理中的经济支持政策提供了数据依据,突显区域差异的重要性。

4.《A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delive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cancer caregivers》

期刊:JAMA Network Open (2024)

内容与发现: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心理教育干预,针对癌症看护者的心理压力。结果表明,干预显著降低了看护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影响:为数字化心理干预提供了新模式,拓宽了癌症护理的看护者支持研究。

5.《Sex and authorship in Global Cancer Research》

期刊:BMJ Oncology (2024)

内容与发现:该文分析了全球癌症研究中性别对作者身份的影响,发现女性在高级作者位置的比例较低,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影响:推动了癌症研究领域的性别平等讨论,为学术政策改革提供了依据。

6.《Women, power, and cancer: A Lancet Commission》

期刊:The Lancet (2023)

内容与发现:作为《Lancet》委员会报告的一部分,研究探讨了女性在癌症预防、治疗和研究中的角色,强调赋权女性对全球癌症控制的意义。

影响:为全球健康政策提供了性别视角,影响了国际癌症护理的战略规划。

项目分析

1.《Integrative Multicomponent Programme for promoting south Asians’ Cancer screening upTake (IMPACT)》

研究领域:癌症预防与少数族裔健康

内容与发现:该项目针对香港南亚裔开发了综合性癌症筛查干预计划,通过社区教育和健康顾问提升筛查率。结果显示,干预显著提高了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筛查参与度。

影响:获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创新挑战奖(2022),为少数族裔健康干预提供了全球范例。

2.《Mobile instant messaging–delivered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cancer caregivers》

研究领域:癌症看护者支持

内容与发现: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移动即时通讯的心理教育干预,针对癌症看护者的心理健康需求。研究发现,干预有效降低了看护者的心理负担。

影响:推动了数字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为看护者支持提供了低成本、可推广的方案。

3.《Financial toxicity among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and family carers》

研究领域:癌症患者经济负担

内容与发现:项目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分析了中国癌症患者及家属的财务毒性,发现经济水平和医院等级显著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影响:为中国癌症护理中的经济支持政策提供了实证数据,促进了患者福祉研究。

研究想法

1.数字化健康干预的跨文化适应性

  • 立意:研究如何将导师的eHealth干预(如IMPACT)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癌症患者,探索文化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 创新性:填补数字化干预跨文化应用的空白,提升全球适用性。
  • 可行性:依托香港的多元文化环境,结合导师的社区研究经验,可开展多国比较研究。

2.人工智能辅助癌症症状管理

  • 立意:开发AI驱动的症状监测系统,基于患者实时数据预测症状变化并提供个性化护理建议。
  • 创新性:结合导师的症状管理研究,引入AI技术提升护理精准性。
  • 可行性:香港中文大学的计算资源和导师的临床数据支持AI模型开发。

3.性别视角下的癌症看护者支持

  • 立意:基于导师的性别研究,探索性别角色如何影响癌症看护者的心理负担,设计性别敏感的干预措施。
  • 创新性:将性别平等视角融入看护者支持,丰富护理干预的理论框架。
  • 可行性:利用导师的国际化网络,开展多地区性别比较研究。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强化癌症护理和研究方法论基础,熟悉循证护理实践和症状管理理论。建议阅读《Cancer Nur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以掌握核心知识。
  •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熟练使用SPSS或R,导师的项目多涉及量化研究,如随机对照试验和横断面分析。

2.研究计划设计

  • 聚焦导师的核心领域,如癌症预防或支持性护理。提案可围绕“数字化干预对少数族裔癌症筛查的影响”或“AI辅助癌症看护者心理支持”展开。
  • 参考导师论文(如《eHealth Literacy 3.0》),提出具体研究问题和方法,确保与导师的兴趣高度契合。

3.技能提升

  • 学习数字健康工具(如移动应用设计),以适应导师在eHealth领域的研究需求。

4.实践经验积累

  • 参与癌症护理或社区健康项目(如医院实习或NGO志愿工作),积累患者互动和数据收集经验。
  • 尝试在《Asia-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等期刊发表论文,与导师的出版方向对齐,提升学术履历。

博士背景

Mercy,985护理学博士生,专注于老年护理和智慧医疗研究。擅长运用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技术,探索提高长期护理质量的创新模式。在研究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系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香港研究资助局博士奖学金和国际护理协会新秀奖。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和《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大学生破圈指南:如何进入大佬圈层

下一篇

香港DSE被称为升学新路径?内地生如何转香港DSE?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