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以上两段微信对话,你觉得这是科研项目讨论,还是生物老师在指导呢?其实都不是,这是我作为升学顾问和学生YOC在进行文书细节的讨论。
因为英国大学十分重视对于专业的执着和专业方面的素养,我一直都很重视文书中关于专业细节的打磨。我本身是理工科出身,而且一直担任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老师,在理工科文书的指导方面比较得心应手。同时,对于文科也能不断钻研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对细分专业的清晰界定
YOC同学比较擅长化学和生物,她的父亲从事科研工作,这让她把专业选择投向生物医学领域,而且确定了主申方向为英国。
但是,她一开始对生物医学具体涵盖的领域有一些模糊。我们一起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明确了包括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神经医学、生物统计、治疗医学等广泛的领域,而且我们把主申学校锁定在UCL,因为UCL刚好有一个有点小众,但是非常创新也非常实用的专业:应用医学科学(Applied Medical Sciences)。
该专业由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以及大学教师授课,指导学生学习所有疾病机制,并了解临床科学的原理,例如诊断和治疗,同时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应用于人类疾病或生理学。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从生物医学创业到再生医学和纳米技术的方方面面。在最后一学年,将通过全年开展的研究项目以及其他教学模块来巩固学生的经验。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医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工作,从事医学职业,进入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或者将技能运用到其他许多学科领域。
科研对于申请英本的作用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是英本申请只需要成绩好就行。其实不然,英国的大学十分注重专业背景打造,在材料的审核中,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度和准备程度占的比重很大,这可以通过实习或者科研来体现。而对于生物医学类的专业,最好的选择是科研。
由于YOC同学当时还没有参加过正式的背景打造项目,而距离申请季又比较近,我们很快为她锁定了一项非常合适的短期科研活动。这项科研由复旦大学研究员指导,课题为“免疫治疗生物技术药物的创新研究与开发”,覆盖生物医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各个方面。YOC同学参加后,感觉讲授的理论难度很大,不好理解,难以落于文字。我建议她可以从实验技巧角度切入,因为这也是为学习该专业应该做的重要准备。
YOC听了我的建议后,在之后几天的科研活动中更加关注实验部分,最后在文书中写了质粒提取过程中遇到感受态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延长了反应时间,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就讲出了一个真正的高中生的实际科研故事,能够打动到大学招生官。
联系课内学习
虽然科研的理论部分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在文书中阐述,而是把阐述放在一个特别的视角。因为YOC同学当时在AS生物阶段已经学习了基本免疫分类,她就把课内的知识点和科研中的知识点进行异同的比较。这表示,课内学习是基础,科研中的学习是扩展,是升华。在科研中的学习又让她把免疫学和新冠病毒进行了联系,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专业是为了解决人类实际问题的理解。
把科研和课内学习联系起来,这样避免了所谓“架空式”的科研,更加符合高中生。
“牛津文书法”的成功应用
我去年在英国探校期间,在牛津大学听了招生官一场非常精彩的文书讲座,把细节都记录了下来,受益匪浅。我觉得这个“牛津文书法”不仅适用于牛津大学的申请,也适用于所有英国大学的申请,大半年来一直在向我指导的学生推广。
牛津大学介绍的方法之一是如何用阅读来体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英国,阅读非常受到重视,每列火车或地铁上都能看到阅读纸质书籍的人。西方很鼓励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将这两点相结合,一定能为文书出彩。
在YOC同学的第一版文书中,就已经引入了阅读的素材:Matthew Cobb的《大脑的概念》,是一本著名的神经学的著作。然而,当时YOC仅限于总结和复述文中的内容,这仅能体现对神经学的了解,而不能体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经过我的启发,YOC经过思考,勇敢的提出了和著名科学家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对于载体(大脑或神经系统)的研究并不能取代对于心理活动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论据,体现了高中生虽不太成熟但是勇于探索的思维。
她这一段在文书中占了比较大的篇幅。可能有的人觉得阅读作为文书素材,并不是“硬货“,但这恰恰是牛津大学特意提到的所谓Super Curriculum的一种。
机构衷心祝愿YOC同学顺利进入UCL,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将来的某一天,致力于创新医药产品,以改善人类健康需求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