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的录取流程以其高度综合性和不透明性著称。本文基于Reddit社区历史帖子、录取档案分析视频、已录取学生案例(包括笔者亲属的档案)及多方资源,尝试还原其内部评估框架。
需注意:本文信息非官方,部分内容为合理推测,仅供参考。
▲Reddit社区上的讨论内容
第一部分:
综合评分体系(1-6分制)
斯坦福采用分项评分法,每项按1-6分(1为最优)打分,并用“+/-”微调(例如“2+”优于“2-”)。
核心评分维度如下:
第二部分:
申请筛选四阶段流程
阶段1:初步分类与学术筛选
按地区分配招生官(AO):申请材料根据生源地分配给对应区域AO(例如东亚、美国东海岸等)。
学术初筛:结合GPA、SAT(若提交)及《高中报告》(High School Report)评估学术潜力。
该报告包含:
高中课程设置及难度;
该校GPA分布(如“仅5%学生GPA≥4.0”);
往届录取数据(如“过去5年3人入读斯坦福”);
淘汰标准:明显未达学术门槛的申请者(如GPA低于本校前10%、SAT<1400)可能在此阶段被筛除,但少数EC/SPIV极强者例外。
阶段2:区域招生官深度初审(AO1)
审核时长:10-30分钟/申请,重点关注EC和文书。
评估逻辑:
课外活动(EC):寻找“稀缺性”与“影响力”。例如:
在资源匮乏地区创办STEM社团>一线城市模联主席;
发表独立研究>校报编辑。
文书(SPIV):通过补充文书判断学术热情与个人成长。优秀文书常包含:
对失败/挫折的深度反思;
跨学科探索(如用编程解决生物问题);
对社区的实际影响(需量化,如“募集$10K为本地学校建实验室”)。
标注与评分:
AO1在档案中标记亮点(如“独特EC:AI扶贫项目”“SPIV突出:文书提及量子物理自学经历”),并给出初步推荐(录取/推迟/拒绝)。
阶段3:第二轮复核(AO2)
快速验证:另一名AO在5-15分钟内复核AO1的评分,重点关注:
EC与SPIV是否匹配(如活动列表写“科研实习”,但文书未体现学术热情);
评分一致性(如AO1给EC=2,AO2认为应调整为3)。
争议处理:若AO1与AO2分歧较大,可能进入委员会提前讨论。
阶段4:终审委员会(Committee)
“推销”环节:AO1向委员会陈述支持录取的理由,引用申请档案中的标注。
投票机制:通常需全体一致通过;若争议较大,可能deferred至常规轮(RD)再议。
特殊案例:少数申请人(如运动员、捐赠者子女、URM背景)可能适用不同流程。
第三部分:
关键结论与策略建议
区域背景至关重要:斯坦福明确采用“地区对比”而非全国统一标准。在资源有限的地区,一项小众活动可能比大城市的“标配”竞赛更有价值。
学术为基,EC/文书定胜负:HSR和Testing是门槛,但EC和SPIV决定能否进入终审。避免“清单式活动”(如拼凑10个社团),聚焦2-3项深度投入。
文书的核心是“展示思考”:斯坦福补充文书(如“What matters to you, and why?”)需体现价值观与学术活力的结合。例如:
普通写法:“我创办了环保俱乐部。”
高SPIV写法:“通过分析本地垃圾处理数据,我发现政策漏洞,并设计了一套社区回收系统——这让我意识到工程与公共政策的交叉力量。”
推荐信的隐性作用:教师推荐信若提到“该生提问远超课程大纲”,可强化SPIV评分。
最后提醒
斯坦福每年拒绝大量满分申请者,因其真正寻找的是“能利用斯坦福资源改变世界”的候选人。
量化评分仅是工具,独特性与真实感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