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顶尖课题组申请攻略【纯干货分享】

机构致力于为学弟学妹提供大学规划和科研辅导的实操攻略,我们邀请各领域富有经验的学长老师,分享他们在顶尖实验室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与方法论。我们不谈空泛理论,只分享经过检验的实战方法和具体策略,让你看完即可行动!

无论你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还是已经开始科研探索的高年级学生,这里都能找到适合你当前阶段的实用建议和策略。让我们一起规划科研之路,冲击顶尖课题组!

导师风采 | 北京师范大学顶尖课题组【纯干货分享】

研究简介与未来方向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金融这个研究方向,和大家聊聊如何在大学四年里做好规划:

(1)大一大二咋打基础?哪些课必须死磕?怎么偷偷“混”进实验室攒经验?

(2)大三关键期怎么选导师、定课题?手把手教你从读文献到写论文的秘诀!

(3)大四不管保研、考研还是留学,哪些“加分项”能让你直接逆袭?比如专利、竞赛、牛导推荐信,今天咱全都掰开揉碎讲!

国际金融是当代经济学中最富挑战性也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数字化、绿色化与地缘分化的三重转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研究所2023年的数据也表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已在多个自贸区取得突破性进展。

回顾我辅导过的学生案例,曾有位对传统外汇储备管理感兴趣的同学,最初只关注各国央行的储备资产配置。在我的引导下,他将研究视角扩展到数字货币对国际储备体系的冲击,最终以"CBDC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为题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并被清华大学金融学专业直接保研录取。

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 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创新: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4年的调研,全球超过80%的央行正在研究或测试CBDC。我曾指导一组学生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他们设计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获得了银奖。

· 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世界银行2023年报告指出,金融科技正大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更多新兴市场人口获得金融服务。

· 气候金融与绿色投资: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统计,202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领域我正在与多位本科生合作研究碳市场定价机制。

· 金融风险传染与系统性风险防控: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后,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国际清算银行(BIS)已将此列为2024-2025年核心研究议题。

该领域国内外升学解析

国内考研与保研

北师大国际金融专业的保研率在近五年稳定在30%左右(数据来源:北师大经管学院官网就业质量报告)。考研比例约为40%,其余选择就业或出国。从我指导的20多位学生经验来看,保研与考研各有优势:

保研优势:免试入学,提早锁定研究生资格,有更充分时间准备科研和实习。缺点是竞争激烈,要求前三年成绩排名通常需在前20%以内。

我曾辅导过一位偏好量化研究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规划保研路线。我建议她除了保持高GPA外,还需在核心课程(如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学)中表现突出。她最终以专业第4名的成绩被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保研推免面试中,面试教授特别关注了她参与我研究小组完成的量化投资策略分析项目。

考研优势:更灵活的时间规划,有"二次选择"机会。北师大经管学院考研的热门目标院校包括:北大光华、人大财金、上财金融等。根据2023年《中国金融教育蓝皮书》的分析,金融专业考研竞争比从2018年的35:1上升到2023年的48:1,形势愈发严峻。

国外留学深造

申请国外金融相关硕士或博士项目的北师大学生,近年来主要面向三类院校:

1. 美国Top金融项目:普林斯顿金融硕士、MIT金融工程、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等。这类项目通常要求GPA 3.7+,GRE 320+,且需要较强的数学背景和研究经历。录取率低于10%。

2. 英国G5名校:LSE金融与经济、牛津金融经济学等。这类项目对研究经历要求相对较低,但对学术成绩要求高。

3. 亚洲顶尖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商学院的金融项目,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北师大学生,录取难度居中。

我曾指导一位学生准备申请英国G5名校的金融硕士。她本科GPA 3.6,但缺乏亮点。我建议她参与我主持的一个关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项目,完成数据收集和初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最终她收到了LSE和UCL的录取通知。

对于有志于直博的同学,除了学术成绩外,研究能力证明至关重要。根据《金融学博士教育年度报告2023》统计,成功申请北美金融博士项目的中国学生,平均拥有1-2篇高质量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

早期科研基础启蒙(1-2年级)

刚入学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往往对"科研"概念模糊。在这一阶段,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准备:

核心课程与基础能力建设

1. 数理基础强化:国际金融研究越来越依赖数学工具。我会建议学生额外选修《高等数学(理科类)》《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 编程能力培养:数据分析是金融研究的核心。我通常推荐学生自学Python或R,并参加校内数据科学相关课程。北师大计算机学院每学期开设的《Python数据分析》是不错的选择。

一位金融工程方向的学生在我建议下,大一暑假参加了DataCamp的Python金融分析在线课程,掌握了pandas、numpy等库的使用方法。大二时,他已能独立完成股票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分析,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术英语能力:国际金融研究的主流文献多为英文。我常推荐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学术英语写作》选修课,同时要求学生每周精读至少一篇英文期刊文章,并撰写中文摘要。

研究方向初步探索

大一下至大二是确定初步研究兴趣的关键期。我的指导方法是:

1. 广泛阅读入门文献:推荐学生阅读《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顶级期刊的Review类文章,了解研究前沿。

2. 主动联系教授:鼓励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教授午餐会",了解在研项目。北师大经管学院金融系的"本科生学术沙龙"也是接触教授的好机会。

3. 参与初级研究项目:辅导学生申请北师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初次科研尝试。

我曾指导三位大二学生组队申请了题为"数字人民币对中国跨境贸易结算的影响研究"的大创项目。尽管他们之前没有科研经验,但在我的帮助下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最终获得了校级立项。

学术资源利用与学习习惯养成

初入大学,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高效利用学术资源。我会指导他们:

1. 文献获取渠道:除了学校图书馆数据库(EBSCO, JSTOR等),还推荐使用Google Scholar、SSRN、NBER等资源,并教授高效检索技巧。

2. 文献管理工具:推荐使用Zotero或Mendeley管理文献,建立个人知识库。

3. 科研笔记习惯:养成使用OneNote或Notion记录研究思路和阅读笔记的习惯。

一位我辅导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使用Zotero管理阅读的每一篇文献,并用标签系统进行分类。到大三时,她已积累了超过300篇带有详细笔记的文献资料,这极大促进了她的毕业论文写作和保研面试准备。

初步科研经历培养(2-3年级)

大二下至大三是科研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期,我的指导策略更注重实践与输出:

参与实质性研究项目

1. 加入教授课题组:我会帮助表现优秀的学生联系金融系的教授,申请成为研究助理。北师大金融系多位老师常招收本科研究助理。

2. 校外研究实习:推荐学生申请央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实习。这些机构通常每年暑期面向全国招收实习生。

一位对宏观金融感兴趣的学生在我推荐下,大三暑假前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实习。他参与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报告》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掌握了宏观金融数据处理技能,也建立了宝贵的专业人脉。

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能力提升

1. 专业软件培训:组织学生参加STATA、MATLAB等专业软件培训。北师大经管学院每学期都会开设相关工作坊。

2. 数据库使用指导:教授学生使用Wind、CSMAR、CEIC等金融数据库,完成实证研究。

3. 研究方法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常用计量方法。

我曾辅导一组学生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关系"。他们最初对Wind数据库一窍不通,通过我的培训,他们学会了提取汇率数据、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并使用STATA进行面板回归分析。这项研究最终发表在校级学生学术期刊上。

学术交流与竞赛参与

1. 校内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参加经管学院的"金融学前沿论坛",聆听专家讲座并积极提问。

2. 金融建模与分析竞赛:组织学生参加"高校金融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

3. 学生学术论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融论坛"、"央行杯金融研究生论坛(本科生专场)"等交流活动。

我辅导的一支团队在"2023年高校金融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他们研究的课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ESG因子选择与投资组合优化"。比赛前,我组织了为期两周的集训,帮助他们掌握多因子模型构建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深入科研成果产出(3-4年级)

大三下至大四是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期,我会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独立研究项目指导

1. 选题指导: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规划,帮助确定有价值且可行的研究方向。我通常建议学生选择中国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绿色金融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议题。

2. 研究设计辅导:教授学生如何设计严谨的研究框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3. 初步成果产出: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工作论文或会议论文。

我曾带领一位学生研究"RCEP框架下区域货币合作可能性"课题。从文献梳理、理论框架构建到数据分析,每个环节我都提供具体指导。最终这项研究被"北京市大学生创新研究"评为优秀项目,并在一个区域性学术会议上发表。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1. 论文写作指导:教授学术论文的标准结构和写作技巧,包括摘要撰写、引言设计、文献综述、方法学说明、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各部分要点。

2. 投稿策略建议:根据研究质量和内容,推荐适合的期刊或会议。本科生可考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的学生专栏,或SSCI期刊的短篇论文(letter)部分。

3. 同行评议应对:指导学生如何理性看待和回应审稿意见,进行论文修改。

一位对外汇储备管理感兴趣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将毕业论文修改提炼后投稿至《金融发展研究》学生专栏并被接收。这不仅增强了他的学术自信,也为他的保研申请增添了亮点。

升学与就业准备

1. 申请材料优化:根据不同升学路径,帮助学生准备个人陈述、研究计划、推荐信等材料。

2. 面试准备:组织模拟面试,针对常见学术问题进行训练。

3. 职业规划咨询:分析金融研究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路径。

我曾辅导一位同时申请国内保研和海外硕士的学生。针对不同申请准备了不同版本的研究陈述,国内版本侧重于金融科技监管研究,海外版本则强调跨境支付系统创新。最终她同时获得了复旦大学的保研资格和LSE的录取通知。

长效科研能力培养

除了关注短期成果,我更注重学生科研素养的长期培养:

1. 学术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学术伦理与规范:强调研究诚信,杜绝数据造假、抄袭等行为。

3. 知识更新与终身学习:建立学术前沿追踪机制,保持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敏感度。

一位我长期辅导的学生,在保研至北大光华后仍保持联系。他告诉我,最感谢的不是我教会他的具体研究方法,而是那种严谨治学、持续探索的态度。这正是我最希望传递给学生的科研精神。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重要通知!5月16日截止报名法语区APS审核、面谈时间出炉!

下一篇

小托福语法 vs MAP语法详细对比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