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SFFA -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公平录取学生组织,分别对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C 提起诉讼:
因招生过程不透明,哈佛等大学以学生群体多元化为由,采用基于族裔的平权措施,压低亚裔入学比率,涉嫌歧视亚裔。
该诉讼曾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被两个下级法院裁定,SFFA 败诉,哈佛等学校在招生时,考虑种族,是实现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合法努力。SFFA 接着上诉到最高法院。
今年,2022年1月24日,最高法院宣布,同意受理。将于10月开始听取庭审口头辩论。很可能在明年,2023年6月,做出裁决。
从提交大学申请到得到大学的最终决定之间的等待期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焦虑的时期。对于滚动录取的学校,录取决定的平均周转时间是四到六周,而常规的决定过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美国大学本科的招生工作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招生官到底是一群什么人?是一群躲在狭小拥挤的办公室里莫得感情、拒人为乐的职员?还是为自己中意的候选人一站到底、和其他招生官争得面红耳赤的认真仔?或是一眼就能辨别出学生高下故事真假、通过申请材料直击你的灵魂本质的老神仙?又或是自动从你的申请中抓取信息并放进算法里面、看到不达标的分数就会把你无情刷掉的机器人?…
而手握录取大权的招生委员会又究竟是何方神圣?面对上成千上万份申请,他们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历经8年的哈佛歧视亚裔诉讼案最后披露出了怎样的评估方法?...
今天,就来探秘一下美国大学的招生流程吧!
什么是招生委员会?
首先,绝大多数大学的招生委员会里面是一群活人,他们会阅读你的申请并决定你是否适合他们的学校。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学校招收最适合学校的入学新生。(注意,是“最适合”,而不是“最好”,“好”往往只是“适合”的重要条件之一)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会有多个人来阅读同一份申请,并一起来决定是否录取。
大部分竞争激烈的顶尖院校对于他们的招生过程都含糊其词、秘而不宣。相对的,有些相对宽松的学校可以确保某些符合标准的学生入学,也会为申请人提供成绩分数线和GPA的具体信息。
有谁读了我的申请材料?
你的大学申请一般都会有至少两组人审阅: 负责某块区域的招生工作人员、以及负责统筹全局的招生官(一般由学院院长、教职工、甚至在校生组成)。
地区招生官主要关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他们会前往你所在地区的大学进行宣讲展示,还会组织面试。如果你参加宣讲会或者大学展会的话,讲不定就会遇到地区招生官。他们对于自己负责区域的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校特色等,还是相当了解的。
给任意一个美国大学的招生官看上海的X中、Y中、Z中的成绩单,他又如何能分辨学生分数含金量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下?就算同样都是90分,也许在学术难度非常高的X中算是非常优秀的分数,在打分相对宽松导致高分遍地的Y中可能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只有某一块区域的学校有深入了解的地区招生官,才能够给出比较准确的评估,国际招生工作尤其如此。
(不要小看,也不要质疑地区招生官的专业程度,他们对于你所在地区绝大多数高中的质量了如指掌,即使碰到生源盲区,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进一步获取信息。因此,这其中基本不会存在因为高中的评分标准或个体风格有差异,从而导致对你个人的录取产生影响。地区招生官还是会给出非常客观的评价。)
除了地区招生官之外,招生委员会其他成员的组成会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院长或者招生办的高阶成员会参与你的材料的第二次审阅。
如果你申请的某学校是特定的学术项目(比如艺术专业、建筑专业),那么了解该学科的教职员也有可能会参与到录取与否的决定当中——毕竟他们最清楚申请人的学术准备是否充分 。
有些学校的招生委员会甚至会有在校生,他们会讨论申请人是否能够融入学校的社群。
典型的申请材料审核流程是怎样的?
很少有学校透露他们的审阅流程或是提供特定的数据。尽管如此,像哈佛这样的学校已经公布了招生委员会成员在审阅申请材料时会问自己的问题。以哈佛大学为例:
• 你在学业和个人方面都拓展自己了吗?
• 你是如何利用你的时间?
• 你有主动性吗?你是一个做事积极的人吗?
• 你是否关心其他事物——知识?课外活动?个人问题?
• 你对新事物和新朋友的接受能力?
• 你会为哈佛和你的同学们做些什么吗?你会从哈佛的经历中受益吗?
虽然具体问题因学校而异,但基本要点是一样的。学校想知道你是否一直在挑战自己,你将如何为学校和课堂做出贡献…
大多数大学招生委员会对申请者至少有两个步骤。
首先,由区域招生负责人阅读申请。这些招生官会检查你的基本申请资格,比如成绩、考试分数和课外活动,以确保你符合一般入学学生的标准。
如果这些资格匹配,你的申请将被提交给更高一级的招生委员会。该委员会再次审阅评估你的材料,一起讨论你的申请,并决定是否录取你。
过去几年里,由于针对哈佛歧视亚裔学生的诉讼,人们得以了解了此前高度保密的哈佛大学招生过程。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评估每个学生的成绩、考试分数、课外活动、专业、种族和地区背景。其中,“种族”这个因素,就是掀起沸沸扬扬争论的重点。
不过,借由这场诉讼案,我们也得以了解了一些之前并不为人所指的哈佛招生流程细节。现已公开的司法文件表明:
https://docs.justia.com/cases/federal/districtcourts/massachusetts/madce/1:2014cv14176/165519/420
哈佛招生办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材料审阅过程中,审阅人除了会写一篇短文评论总结学生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会给以下在六个方面「学术成绩、课外活动、体育、个人、推荐信、面试评分」给学生打出1-6的分数,其中1分是最高分,而且分数也可以有+和-,就像很多学校有A+、A-的分数一样。前四项「学术成绩、课外活动、体育、个人」非常重要,而推荐信和校友面试一般只是作为补充的辅助性的材料。
• Academic 学术成绩
基于学校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学术竞赛成绩、推荐信、以及提交的学术作品,对于学生的学术成就和潜能的评估。
大部分得到1分的学生都提交了学术作品(比如学术论文、比如艺术专业申请人的艺术作品集),并通过了哈佛教职工的审阅 。
一般来说,学术评估获得“2+”这个成绩的申请人一般都有着完美、或者近乎完美的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但是缺少实在的学术研究活动。
• Extracurricular 课外活动
总结了申请人在高中阶段参与各类活动的情况、为哈佛的课外生活做出自己的参与和贡献的可能性。
课外活动的“2”分意味着申请人在校际、甚至地区性的活动中有着显著的成就:比如该生是学生会主席或是校刊的主编,而且还兼具着其他几个重要社团的领导人职位。
• Athletic 体育
体育的评分体现了申请人高中时期在体育方面的参与/成绩、以及对于哈佛竞技体育的潜在贡献。
体育方面的“1”分指该学生已经作为运动员被哈佛校队招募。
• Personal 个人
基于申请材料的各个方面(包括文书、推荐信、面试报告、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总结评估了申请人的个人品质。
许多品质都是招生官所重视的:比如领导力、诚信、助人、勇气、毅力、善良、幽默、敏感性等等。在给出这一项评分过程中,招生官并不会将种族这个因素考虑在内。
• Recommendation letters (2 teachers, counselor) 推荐信
• Alumni (interview) rating 校友面试评分
在打出小分之后,招生官会综合6个小分,得出一个1-6范围内的总分(overall score)。需要注意的是,总分并不是取加权平均算出来的。哈佛称,在打出总分的时候,并不存在所谓的“公式”,而是退一步去关注全局,全面地、综合地去评估学生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holistic review”)。申请人不需要每项都是高分才能拿到一个高的总评,比如你的“学术”分和“课外活动”分都很高的话,一个平庸的“体育”分并不会对你的总评产生太多影响。
最终的录取结果并不是完全按照总分单单一个数字来决定的,招生委员会还有许多讨论、很多权衡的过程。不过,你获得怎样的总分,在很大程度上,和你的录取几率是直接挂钩的。
申请人能做点什么?
考虑到大多数院校会对他们认为合适的学生进行至少两遍的审核和评估,你需要在GPA还有标化考试成绩上面达到一定的水平(超过或者出于学校录取学生分数的中等区间),才有可能通过第一轮,转入第二轮的考虑。同时,你还需要确保你的背景条件也符合要求。
考虑一下招生委员会将会问你的问题。你的学术成绩、课外活动还有你的个人经历是如何展示你的?你需要如何讲述你的故事?你能为你梦想的大学做出什么贡献?….
哈佛歧视亚裔学生的诉讼案揭露出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很多启示(我们可以假设很多顶尖私立院校都采用了和哈佛招生类似的流程)。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依然存在也将继续存在,美国高校多元(diversity)、平权(equality)的大旗也会继续挥舞,这些招生办法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某些族裔有所“偏好”,给了种族加权分,而置大批优秀亚裔于申请劣势。
我们显然不能改变我们的种族或居住地,但我们可以掌控申请的其他方面,在可以改变的地方变得“多元”。比如,在学术、课外活动、体育等等方面,投入尽可能多的努力,跳脱出常规的申请规划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变得“特别”不意味着在形式上“剑走偏锋”,而是在内容上寻求突破与创新。同样是辩论,每个人对于辩题的理解和深度挖掘是不同的,同样是支教,每个人对于教授内容和授课形式的准备也是不同的,同样是环境保护,每个人的出发点,以及所达成的实际社会意义是不同的。
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改变大的申请环境,只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因此,不要抱怨这些客观的不足,而是积极阳光的去进行主观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