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从业的这些年种,最令人头疼的不是托福80要冲前30,因为现实很快就能扇其耳光若干;而是主文书开篇即是“Hey,XXX!XXXXXXX!”——一句不知所云的对话。后者令人头疼的原因在于,学生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并不认为这样写是不好的,甚至会比之为精彩故事的惯用套路,不接受反驳。
罢了,我们不纠结于这样的开头究竟有多俗套,我们谈点更现实的问题:既然引号式开头不尽如人意,那什么样的开头可以一试呢?
01.倚老卖老式开篇: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 余华《活着》
在这类开篇中,作者用简短几个词语,便跨越了一长段时间。虽说学生年龄比较小,不能像以上故事主角一样“追忆似水年华”,但是类似的方式也是可以借用的,而这种开篇方式主要适用于回忆、倒叙、插叙等描述方式。尤其是马尔克斯的标志性技术:在开篇便交代了结局。因此被奉为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
02.借力打力式开篇: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爷爷讲,前山是龙变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看不到边,海一样的,所以也叫海龙山……——? 麦家《人生海海》
这类开篇主要是引入了另一个人,而这个人可能始终贯穿在文章脉络之中,对主角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诸多小说中,第一人称“我”或许不是文章的主角,而被描述的“他”才是文章的主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他人,就是在讲述自己——这也是一种极为高超的写作技艺。
03.见仁见智式开篇: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奔向天堂,我们大家都在奔向相反的方向。——? 狄更斯《双城记》
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开篇外,讲大道理似乎也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开篇方式。如果你讲的大道理的确意味深长,那么也是一种快速引人入胜的技巧。但同时,开篇的道理也可以作为将来自我批判的对象(甚至是批判后再重新回归认可),总之,这种开篇总会引发见仁见智的理解,写得好的话,文章会很有深度。
???其实,当我们去书店翻阅的时候,吸引我们读下去并把这本书买走的原因,通常是开篇之优劣。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故步自封,自以为“某种方式”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其实当你随便翻翻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你便会发现开篇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以上内容。多去书店翻翻,相信会对你的文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