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文书中的多样性(diversity)问题分析

有两则发人深省的新闻可以对比看看。一是某美国高中生绝无仅有被全部八所常青藤录取,他的SAT分数为2250分。一是SAT考满分的华裔高中生自杀身亡。显然,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和中国大学完全不同,并不是纯粹的以分数论英雄。虽然两种做法孰优孰劣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结论,但老师就姑且在这篇攻略里分析一下留学申请尤其是申请文书中的多样性(diversity)问题,以及中国申请者们应该如何应对。

多样性作为录取标准的缘起

虽然奴隶制度在内战后就已经被废除了,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倡导所谓“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的社会制度,不同肤色族裔的人群(其实主要是白种人和非白种人)不能共享社会资源和福利设施,甚至包括饮水机和公交车的座位。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打破了这种藩篱。此后,由于对所谓政治正确的追求和民主政治的制约,由政府主导的项目和机构开始向非洲裔美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倾斜。

后果之一便是很多公立大学会专门让申请者描述自己所生活过的社区或者申请者可能能给校园在多元化方面带来的贡献,以在实质上起到甄别作用。如果大学拒绝这么做,很可能会违反相应的法规或者失去获得某些政府津贴的资格。有一些私立大学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也采用了类似的文书题目。对多样性和其他软性实力的评估由此成为了美国大学录取的核心思想——综合素质考察(holistic admission)。客观上来说,人工干预多样性的做法有可能在长远促进社会公平。但对于中国申请者乃至亚裔,这往往意味着在学术和活动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赢得对等的入学机会。

美国大学眼中的多样性

美国大学认为自己有义务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乃至本地、本州和全美的领袖,因此必须预备他们将来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环境中工作并取得成就。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应该被暴露到不同的思潮下且同各种与自身背景差别极大的人群相接触。因此,大学有必要积极的推进入读学生的多样性。

种族多样性

一般来说,大学会否认采用机械的配额制和积分制。但是种族中性的录取策略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导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裔曾经占到四成左右),这就意味着黑箱操作会被用来增加就读的非裔和墨裔比例,即便他们的表现相对乏善可陈。大学认为增加少数族裔的比例能防止他们在课堂中被孤立。而增加少数族裔的比例后,他们将可能能在小规模的课堂或研讨班上更加积极的贡献自身的独特见解。

地缘多样性

大学一般负有帮助本地和本州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义务,对于公立大学更是如此。因而大学的录取一般会确保能接受周边所有地区的学生、并着重向附近贫困的社区倾斜。于此同时,大学还会接收一定比例的国际学生,尤其是从那些较少申请美国大学的国家和地区。

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大学会综合考虑申请者的母语和他们所掌握的其他语言,以使得就读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

经验多样性

在当代社会中,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在持续的扩展。大学应该尽力录取那些从困境、挑战和机遇获得独特视角的学生。如果学生群体能够涵盖最广泛的家境和其他品质,所有学生均能从中获益。此外,教育环境还将因学生在艺术、表演、辩论或运动上的独特才能而丰富。平衡性别比例对某些特定的项目也有帮助。

中国学生能在多样性上贡献什么?

很遗憾,按照美国大学的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学生能做的并不多。不过单从以上的四点展开开来,我们也可以有一些选择。根据他的从业经验,老师有以下的推荐,顺序由强到弱:

  • 独特的种族背景带来的身份认同和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比如中外混血儿
  • 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和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比如维族、藏族、布依族等
  • 在极为困难的家庭或教育条件下仍然保持优秀,参见《风雨哈佛路》
  • 丰富的跨文化经历,比如美国之外的学习生活经历以及对当地语言文化的了解,或者在美国高中组织文化交流社团的经历(常见)
  • 担任在中国接待国外学生或来宾的职位
  • 与申请专业紧密联系的家庭背景(常见)
  • 女生从事计算机、物理等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常见)
  • 对于中国学生,特殊才能一般会是音乐,这方面需要举办过个人音乐会或参加过重大演出(常见)
  • 在专业方面有独特造诣,创建了社团或取得一定成就(常见)
  • 生活在农村或边远山区
  • 极为丰富的国际旅游经历
  • 确实对国学和中国文化有独特见解的(常见)

如果你的实际情况确实与以上这些都很难匹配上,也没有太大关系。诚恳谈一谈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就好,把精力集中在其他的留学文书篇目上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USABO是什么?美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介绍

下一篇

托福写作多写长难词才能高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