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英国大学和申请美国大学如何权衡?

Hai~我是来自四川成都的涂怡,13年上坡,刚从Raffles Junior College毕业,目前在牛津WadhamCollege数学系,在Alevel中拿到了8A

初院两年的选课为H2 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H3数学;H1General PaperCCA是与申请英美大学数学专业相关的活动和竞赛,获得新加坡数学竞赛SeniorOpen金牌,其他大大小小的数学竞赛奖,参加了Pioneer Academics的理论数学(Knot Theory相关)和一个与统计学相关的科研活。在Ri的数学/物理竞赛班(Raffles Academy),是学校数学社团执委,为低收入家庭的小学生做了两年义务数学家教。

其他的活动包括组织实习等职业规划活动,参加Youth For Causes的公益活动,参加China Thinks Big做的社科方面的研究和活动,在新加坡做了两个长期的义工,新加坡青年物理学家邀请赛(SYPT)金牌,新加坡物理竞赛获奖,女权和性少数维权的组织,画水彩画看艺术展览和音乐剧,关于时尚和香水的鉴赏。

申英和申美的权衡

1、关于毕业后留下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不应该是主要的考虑。现在英国政策在放松,美国的政策说不清楚,几年以后也不太好预知,并且我坚信,不论政策如何改变,自身足够优秀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留下,也可以努力的做其中一个就好。所以这对我而言不是一个影响的因素。

2、 课业制度:这是我选择主要申美的重要因素。英国大学只能入读申请的专业并且很难转专业,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去探索各种学科,然后再深入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个人想要学习数学和人类学或经济学的双专业再加上computer science的辅修,并且我也十分希望自己可以在艺术、人文等领域多做尝试,成为一个拥有人文关怀的数学家。现在的计划中未来有可能会读数学的PhD,虽然英国的本科教育可能在知识方面更加solid,但是美国更利于我的全面发展,以及给自己未来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并且美国许多大学本科生也可以学习研究生的课程,因而知识方面也可以自己努力去学的很好。

除此以外,美国的课外活动也更加丰富,有很多 去其他国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包括去牛剑),也有很多和公益活动相关的workshop,组织和学校提供的资金等,这一点上我比较喜欢,因为可以自己发起一些项目。

3、国家文化:个人更喜欢美国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感觉英国则更为严谨。

4、申请难度和不同的侧重点:美国的申请难度上是远远高于英国的。美国申请需要SAT SAT2等标化考试,学校的成绩单,课外活动,奖项,三封推荐信,还有五花八门的文书,并且最后不确定性很大,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对于学业本身不是特别轻松的学生而言,可能需要考虑如果找到学习和活动的平衡;与此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和各路大神竞争的准备,结果并不一定是努力就有回报的。最后,早申的提交日期是11.1,其实会和Alevel撞上,这也是一些同学需要考虑的。这方面的话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来分析(比如,现在做了哪些课外活动,标化考试成绩如何,是否有好的奖项,之后参加活动或比赛的机会多不多,自己能否保证学业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精力等等),再决定是否要申美。

我认识不少同学在J2下半年放弃美国申请,之前的心血就浪费了。因此我觉得还是要提前开始规划。

从申请的角度而言,英国的申请和我们的学业更为契合,对于比较爱学习或者内向不喜欢参与各种活动的同学可能更容易把握好,而花更多的心思在学习的话,拿到好的Alevel成绩也能帮助我们之后申请新加坡的大学。

同时申英申美的平衡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这个问题上我只能谈谈个人的做法。

首先,在学业方面,我是一个学习效率很高的人,我的学习方式不是那种每天踏踏实实努力学的类型,平时花到学习的时间很少,学校的作业我会选择性的做,学校的大课我也经常翘课去图书馆自己学习,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腾出时间给学科竞赛和申美的标化考试做准备,并且也有时间在课外做一些义工活动。在准备竞赛和申美考试方面,我也更习惯于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说所有任务一起每天各做一点(比如J110月后我基本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做物理竞赛的准备,而J2的五月六月则准备美国历史和英文文学的SAT2考试)。周末的时间我一般会花一整天在图书馆学习,另一天则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玩,保证一定程度的劳逸结合。

而在考试方面,我会选择性的放弃一些考试,不做特别认真的准备,这样做是因为:1.从申请角度来说,重要的考试 只有promosprelims两场,其他考试成绩并不影响申请;2.考试多位于假期前后,假期的长时间空闲更合适用来冲击竞赛或者参与科研和其他活动,并且也适合自己补补觉放松放松身心;3.基于对个人学术水平的认知,我的数学物理和经济都很稳定,考前一天开始复习基本能保证A,而弱势的化学也只是需要更多时间熟背就可以在重要的考试中取的好成绩,因而在小考中稍微放弃化学而拿B对我影响也不大(不会影响自信心)。所以这方面我个人的选择就是每次集中精力高质量完成一件事,放弃其他小事。

GP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这个科目,因为对于美国和英国的申请影响都不大,而我也确定自己不会留坡;同时我觉得GP很多时候就是关于英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而我对于语言的把握很不错,所以就没有怎么花心思准备(所以平时考试基本都是B)。我感觉关于成绩重要的就是要计划好如何选择,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确定一切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发展,不会影响自信心,并且选择了放弃某次考试或者某个科目就不要再花时间纠结其结果。

除此以外,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尽量找到申美和申英都可以用到的活动来参加,比如最常见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对两边的申请都有帮助作用。关于其他为了申美的活动,就可以早点规划好,选择一到两个长期的活动来进行,再参加一些短期的比赛,不要不断地换新的活动来做,就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

关于对于申美标化的准备和平时学业的冲突,我觉得首先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考试(SAT还是ACTSAT2要考哪些科目?)通过合理的选择可以减少自己需要花费的精力。如果是更想要申英,SAT2可以选择简单的数理化,基本不需要准备就可以考好;而如果更注重申美,可能就可以考虑考一些美国历史,世界历史,英文文学等较难的科目。然后是时间的选择,尽量避开年底校内重要考试的时间和一些重要的比赛的时间,可以选择六月假期或12月假期,就会在考前有一周左右的全身心投入的准备时间。

在时间线上,英国申请十月提交,11月笔试,12月面试;美国早申11月提交,12月面试,常规申请1月提交,12月面试,因而其实冲突不大。对于更看重申英的同学,可以放弃美国的早申请,把精力集中在英国的笔试面试和Alevel的考试上,在A考结束后再开始写美国常规申请的文书。个人而言,我是选择了花更多时间写美国的文书而没有很认真的准备Alevel。(事实证明,Alevel的题目比学校考试简单了很多,拿A的难度也小一些)。这方面的权衡就要自己考虑清楚了。(美国的早申如果申请Early Decision会提高录取率)

一些其他的问题

1、关于学费和奖学金:英国大学每年40w,读三年,并且牛津剑桥都有一些奖学金可以申请,但是难度较高。美国大学每年55w左右,读四年,但可以在申请时申请助学金(一些学校助学金会影响录取,一些学校不会,具体可以google或百度)。不论是去英国还是美国,都可以申请一些新加坡政府的奖学金,但是需要毕业后回坡工作。

2、关于中介:个人认为主申英的话中介作用不大,可以通过学长学姐的方式获得足够的帮助,毕竟最重要的还是学术过关。

3、关于申请学院时选择OpenOpen就是说会把你放到申请人较少的学院,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可能会分配到位置偏僻或者学术不好的学院,并且并不会大大增加录取率。建议就报自己喜欢的学院,如果你表现够好,就算这个学院不要你,也会给你pool然后别的学院可以录取你。

4、关于拿到offer之后:如果Alevel成绩不够condition的话,可以尝试提供别的成绩(比如各种奖项,AP SAT2之类的)也有可能学院还是会录取你。

5、一些别的可能性:因为英国大学本科是三年,其实如果第一年被拒绝的话,可以先去别的大学读书,第二年再重新申请,也不算浪费时间,我就认识不少人准备明年再次申请。

6、心态问题:坡党牛津剑桥的录取确实不少,但是每年也有感觉很不错的同学被拒,所以调整好心态也很重要。牛剑的结果基本会在一月上旬出,就不要因为结果影响过年呀。可以考虑和好朋友在出结果的日子一起出去玩减少自己的紧张(如果紧张的话)。我出结果的时候就是拉着男朋友陪我去Duke的面试的路上,还是松了一口气的,有书读了。(建议申美的同学还是要在美帝申一些保底啊我就是因为美国申请太激进所以对牛津的结果特别紧张)

7、 在学院选择方面,也建议大家和身边申请同一个专业的同学有所沟通,避免好几个人申同一个学院的情况,一般一个学院一个专业在新加坡也只录1-2个人,所以大家协调好相互都有好处(就算不是一个JC的也可以多交流)

8、有一些格外难的专业(尤其是文科也比较玄学)大家就不要轻视,或者说拿来当申美的保底了,比如牛津的PPE啊之类的(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程相对于文科更容易有把握)

9、关于五所学校是否要申请同一个专业,不一定是要完全一样,但是最好是联系紧密的关联性大的专业。比如我的文书可以写数学方面的东西,然后有一段写我把数学运用到经济里之类的,就可以申请牛津的数学+伦敦政经的数学和经济。总体而言原则就是不要申请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尽量stay focused

10. 获奖经历和H3都不是申请必须要的环节,他们的作用都是体现你对一个科目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有的话当然很好,没有的话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弥补,比如写一些你参加的相关活动啊,你对这个科目的独到见解啊,读的专业书籍等等。总而言之,没有什么是申请中必须要有的,重要的是你有足够的素材展现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热情。

11. 关于IB的要求,据我所知,大部分要求是38分以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平权法案或被废止 美国大学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