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就读于国内高中、立志于申请美国TOP10顶尖大学的学生来说,到底如何努力才能事半功倍?招生官对申请专业有偏好吗?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
01、关于美本申请的常见误区
美本申请是一个复杂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很多人想从有限的数据中推导出结论。但事实上录取结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归因的准确度很低。分析历年被录取的学生参加了什么活动、竞赛和申请的专业方向,并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你并不能下定义说某个学生是因为参加某个夏校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或某个学生因为申请了哪个专业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我们可以理解学生和家庭都希望通过各种信息得出某个结论,让申请美本更可控,实现学生可以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终极目的。每年申请季,大家总想试图分析大学的录取偏好,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然而,招生官是通过很多的材料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评估。即使大家有再多信息仍有很大的误读空间,得出的结论都是片面不客观的。总有特例无法借鉴,可用性启发和时效性偏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归因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
在我担任招生官期间,很难向外界解释评估的部分是很主观的,一个优异的申请者被拒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招生官查阅学生的申请材料没有套路也不是非黑即白,不存在学生做了某个活动,达到了某个分数线就会被录取这样的说法,即使学生拥有最完美的考试分数也不能保证会被录取。当然学术上的成绩很重要,但是招生官审阅的是申请学生的兴趣是什么,他是如何表达自己,他会给校园带来什么独特影响的证明。
02、用“洞穴理论”来理解美本申请
上图展示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理论”,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认知的局限性。
假定从小被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洞口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往来木偶的影子。这些囚徒一直以为影子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某个囚徒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影子。当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事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最后他看到了太阳,明白一切都是借着太阳的光才能看见的。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洞穴之中的世界相应于大家试图通过数据得出的大学录取结论,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比作真实的美本申请。“洞穴隐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理解、分析录取数据不要只懂其一,更要懂其二,不要只看一个点,还要看一整面,不要只看一层,而是要看多层。真正读懂美本申请,需要不断提升我们对背景资料、对教育理念、对国家和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不能紧盯微观,更要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看到更大的宏观。所谓分析美本录取的信息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得出学生是如何被大学录取的结论。
作为一名前招生官,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招生办审阅没有内幕,也没有秘密公式。招生过程毕竟也是一个由人主导的过程,难以避免地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招生官与其他人在审核学生这件事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每年都必须审阅成千上万的申请文书,做出录取哪些学生的艰难抉择。我在达特茅斯招生工作的最后一年,当时录取率已经低至2%,意味着我们必须从49个学生中录取1名。达特茅斯学院或许不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学校,但也是所非常有竞争力的学校。招生官多年来大量审阅学生的经验,让他们自然而然能够识别出最适合本校的、有实力的学生。
03、招生官到底在审阅什么
美国大学招生流程中的两个维度,我都有幸参与其中:一方面我曾担任达特茅斯学院的招生官。在美国大学的招生过程中,我最赞赏的是招生过程不仅是用来检验申请者是否具备考取大学的重要素质,同时以下这些素质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招生官评估学生的几大素质
招生官看重的是学生识别自己真实兴趣所在并付诸行动的能力。这称之为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最好还是某个特定议题中产生的真正兴趣。举例:如果你声称喜欢经济学,那么这个特定议题可能是:基于经济学理论来看待世界,想解决现实世界里的某个具体议题。
除了关注学生的兴趣是什么,招生官在招生过程中还会查看学生是如何延展(Stretch)自己的兴趣。你需要迎难而上挑战更难、更多的课程,并取得好成绩去展示你的学术水平和真正的兴趣。
你如何在度过课外的时间,是否为社区做出了某种贡献?这是招生官在审核你的影响力(Impact)。领导力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
· 正式领导力:有领导职位与头衔,例如社团主席、创始人、部长等等。
· 非正式领导力:例如你在社团组织了多少次活动、有多少人来参加等。
自我认知(Self-awareness)是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来提升。而社交情商(Social intelligence)是指既可以认知自我,又可以感受到他人的能力,可以接受不同于自己关于全球问题和社区的认知。这两种能力会帮助学生发现、挖掘和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是招生官想要看到的能力。
一致性(Consistency)在美国招生的审核中非常重要:一致性是指你能通过各种具体行动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吗?你的申请角度能通过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描述出来吗?申请资料里提交的活动列表里面体现的兴趣、爱好、过往经历、获奖证明等是否彼此相连发展?
经验丰富的招生官很容易分清学生是在堆砌活动、收集“奖杯”还是真实(Authenticity)探索自己的兴趣。与国内高考不同,美国大学申请的目标不是去考最高的分数,机械地划掉你的活动任务清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美本申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申请者不断去真实反思自己是谁、未来想要做什么以及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即便这些思考可能跟现实存在偏差,但至少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的目标和未来有一个简单的设定,有利于在步入大学后更有目标性的深度探索。
04、国内高中生是如何被评估的?
招生官确实会先将你与所在高中的学生进行比较,但这种说法只有75%准确度。美本申请不是你与他人的直接竞争,而是在一个更宏观严格的基准来被评估。
招生官对国内的中学情况是了解的,非常清楚你的学校竞争力如何。招生官会通过学校了解他们所教授课程的难度,学校以什么闻名,如何定义最成功的学生。很多学校是以学业成绩来定义最成功的学生,因此看起来美本录取的是国内高中成绩最好的学生。如果某个国内高中取得演讲比赛冠军是最有挑战的事,那么招生官在审核国内这所高中的申请学生时,会主动去了解申请池中有没有这所高中的演讲冠军。当然这并不代表演讲冠军一定会被录取,但确实能向招生官反应一些情况。
再次强调,国内高中的学生是基于严苛且客观的基准去比较。例如,你是所在高中尖子班的一员,而今年你所在班级的前五名学生,比这所高中之前五年排名第一的学生还优秀,那么这5个学生都可能被顶尖美国大学录取。与之相反,如果你的班级比前两年弱些,即使你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也不代表一定会获得成功。就像某年斯坦福大学在上海外国语学校录取了6名学生,但在第二年出人意料地录取0人,这就是因为该校被评估没有像之前那么强的学生。美国大学寻找的是真正在学术成就和智力潜力都很有实力的学生,想被录取成功,你必须先在所在高中获得成功。
招生官对来自中国的学生不会有刻板印象,但展现你的个人品质、你的兴趣和爱好很重要!大多数国内学生并不会直接与资源匮乏的第三世界申请者,或有丰富教育资源的美国申请者做对比,但就读国内高中,有志于申请TOP美本的学生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持续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学术兴趣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