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分水岭。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发现:明明我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好,为什么升到高中学习国际课程就跟不上了呢?
无论原先在公立学校的学生,还是国际学校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国际化教育的转变都不容易。
教学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调整、甚至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
这都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非常焦虑,担心一旦没有顺利衔接,学习不顺利导致自信心受挫,继而打击学习的兴趣,产生恶性循环。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在初中阶段应该做哪些课程的规划,早做布局呢?
国内现有课程体系参差不齐
如果将孩子比作种子,那么课程就是孩子生长的土壤,这土壤的三大营养成分是:知识基础,能力培养以及认知提升。
而现在国内国际赛的初中阶段,各个学校所选的课程体系存在差异,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受到师资质量与稳定性的影响。
使得孩子们在选择“土壤”的时候感到焦虑,面对不同评价方式时,又很难兼顾“三大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导致留学规划路径不清晰,更会加剧焦虑情绪。
#01体制内公立初中重视知识输出能力
体制内公立初中多使用的是人教版课程体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通过应试的方式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输入。
但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提升并不是课程评价的侧重点,这和英美大学的评判标准存在差异;
同时,在全中文教学模式下,家长们又担心孩子们的英语能力是否能应对孩子们在今后的国际赛道的学习。
#02IB类学校缺乏科学评价标准
IB国际学校使用的主要使用MYP课程衔接IBDP,这一点对师资能力和稳定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孩子们的高英语水平是基本保证。
并且MYP的评价方式侧重点在能力输出和研究能力,而“弱化”了知识点的基础。
孩子们面对的是缺少了知识基础、”飘”在空中的能力培养模型,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
#03双语学校和国际课程存在距离
双语学校使用的课程多种多样,GCSE课程作为衔接高中的课程,Key Stages作为初中的课程,数学有的使用新加坡数学,科学有的使用Dimensions等。
不同的学校使用的课程体系也不相同,学校的课程选择取决于学术校长的教育背景与其熟悉的课程体系。
不同的课程体系对于孩子评价方式不相同,而且多数学校引入国际课程的同时,必须完成国内义务教育的课程要求,各方兼顾加大了教学实施的难度。
不同的土壤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种影响是持续而深入。
尤其是对于目标是牛剑、大藤的孩子来说,显然目前主流的学校提供的课程以及所培养的能力都是难以和英美名校对申请人所要求的能力完美对接的。
那么英美名校对申请人画像是什么样的呢?
英美名校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要求
#01美国名校重视学生认知层面的收获
美国名校希望学生通过在学科课程这片“土壤”中不断地学习知识,潜移默化的各项能力不断提升。
并且在过程中不断的主动去认识自己,认知自己所学的知识,认知自己如何学习知识,认知自己与整个环境、未来的影响,最终落实在认知层面的提高。
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是有深度的,是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以及所应的探索过程的心智和思想。
这也意味着,想要进入美国大学深造,最好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学习,用一个词会更贴切,叫“内观”自己,并能够外化出来,让大学看懂、理解并认同。
#02英国名校看重学生能力外化
英国名校希望学生在能够在读大学前,想清楚自己将要从事且喜欢的专业。
并在这个领域做到所学的内容是高于高中阶段所选择专业对应课程的难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bove & Beyond”。
所以在英国大学的申请中,招生官青睐那些拥有更多高含金量竞赛科研活动,且对所申请专业阅读量大,知识渊博,且能通过文字或口语表达出来的申请者。
针对英美名校评价孩子的侧重点,家长应该怎样规划孩子的初中阶段课程,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衔接高中课程呢?
最终清晰整个留学之路,不断逼近自己目标的学校or专业呢?
孩子的初中课程应该怎么规划?
#01结合英美名校要求找到切实可操作的动作
前面我们提到,孩子就像种子,那么在不同的土壤中想要获得充分的成长并开花结果,就要为他们注入营养。
那么,知识储备、能力提高、认知升级就是孩子学科学习最关键的三大营养元素,也是孩子申请牛剑、大藤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总结起来可执行的动作就是三点:
1.抓住知识基础
2.总结学习过程(内观自己的能力提升)
3.强调输出能力(尤其在学术写作方面)
#02提高英语能力尽早接触全英教学
在开始学习国际课程之前,很少学生会接触到全英文的教材、双语的授课环境。
所以很多学生进去之后会很难适应,简单的重复老师规定的动作,没有找到学习这些课程的底层落,更不敢去面对选课时的“艰难“抉择。
长此以往,且不说学业进步,能跟上课程进度都是一大难题,还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击。
这就需要在孩子在开始学习国际课程之前,通过衔接课去帮助孩子们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落实用英语学习知识的心理铺垫和真实实操。
#03填补学科知识缺口顺利接轨高中课程
目前国内主流的三类国际课程体系分别是:AP体系、A-level体系、IB体系,每个体系内含的学习科目多达几十门,远超体制内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
甚至会包含很多大学科目,例如经济学、微积分、世界历史、艺术类、设计类等等,学科知识覆盖范围广、跨度非常大。
对没有提前学习过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超前跨越,无论是从知识积累、学科认知、专业素养、课程吸收上来说,都是一个量变和质变。
国际课程衔接课的本质,是提升学术英语能力、填补学科知识缺口、转变学习方法和习惯。
更重要的是,在进入国际课程学习之前,降低孩子们对国际课程的陌生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初升高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生变化,课程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增加...
这一阶段家长和孩子需要了解整个学习的规划全局观,实施可操作的动作指令,并能在过程中形成评价,可视化整个学习过程。
尤其是对于一些将来学习国际课程,冲刺英美名校的同学,国内外课程的接轨就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