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没有任何课外活动申请藤校可行吗?

“人均皆学霸”的美本申请时代,“SAT 1500+被Top 30连环拒”的案例,准留学家庭已经见怪不怪了。

留学圈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好看的分数千篇一律,出彩的背景万里挑一”。似乎大家都达成共识——

冲刺美本顶尖名校,拼的就是活动!

但不得不说,很多同学和家长对活动存在诸多疑问和误区。例如,不知道高中阶段参加多少项活动才“恰到好处”,不清楚电子游戏能否列入活动列表......

对此,美国大学教育网站college confidential收集整理了6个有关课外活动的典型疑问,并给出了权威回答,9-11年级的准留学家庭非常值得参考!

1、课外活动的数量会影响被美国名牌大学录取的几率吗?

“我有7项课外活动:爵士乐队、教会乐队、个人乐队、编曲、越野、校刊、编程。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音乐、运动、新闻和计算机科学。

那么,兴趣广泛会对申请大学起到反作用吗只是出于好奇加入的校刊编辑部,是否要放弃呢?另外,“过于容易”获得校刊编辑和爵士乐队队长的“职位”,还有必要把它们列入活动清单中吗?”

解答

美国大学招生官对课外活动有长期投入的学生更感兴趣,不会喜欢那些吹嘘自己有一长串活动,但没有实际产出的学生。

因此,在不影响GPA和健康的情况下,你能为之长期投入精力和热情开展的课外活动都不必放弃。

但有些活动,如果在你自己看来都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领导”的头衔,建议可以舍弃。比如,校刊和爵士乐队这两项活动。

精英大学的“申请大军”中,乐队队长和校刊编辑不计其数,这类活动并不能在名校录取时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果自己喜欢,可以做;如果为了申请,大可不必。

这7项活动中,最独特的当属编程,但也仅仅是能够吸引到招生官的目光而已。

建议学生可以更富有创造性地将编程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例如开发一个“爵士乐爱好者升学联盟”主题网站,为全球各地爱好爵士乐的高中生提供分享音乐、趣闻、大学推荐等话题的窗口。如此这般,还能帮助自己展现招生官青睐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逻辑能力等综合素质。

另外,如果你的体育特长优秀到能获得大学教练的关注,那么建议多投入些精力在体育上,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

2、高中三年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梦校录取还有戏吗?

“我已经身处申请季了,我没有任何一项课外活动,没有加入过任何社团或俱乐部。我只是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网球、玩飞盘,打高尔夫,能把这些列入活动清单吗?

另外,我也会照顾弟弟,喜欢烘焙,这能算活动吗?会不会有点牵强?”

解答

坦率地说,校内俱乐部和运动队这类千篇一律的课外活动,早已不能引起招生官的重视了。因此,烘焙、分担家务、飞盘运动等活动非常值得列入活动列表。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适当的语言描述,让自己的活动列表显得更加“高大上”。比如,可以用“Experimental pastry chef for family guinea pigs(宅家甜点小白厨师)”替代“ Baking(烘焙)”二字。

3、清一色的“校外”活动会不会影响申请?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GPA 4.1(加权)、SAT 1490、11门AP。担任过夏令营辅导员,参加吉他课,每月在教堂演奏一次吉他,每月参加教堂举行的社区服务等。

我打算申请规模比较大的州立大学,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根据CDS数据,这些大学通常会把课外活动列为“考虑”或“重要”,而我没有校内活动会不会有些‘危险’?”

解答

鉴于这位同学成绩优异、课外活动新颖,以及目标大学规模大、录取竞争相对友好等因素,其被录取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尽管活动清一色是校外活动,但不会对录取有负面影响。

围绕这位同学的背景,在填写活动列表时,有以下2点建议:

  • 非“典型”活动可以列入活动列表,比如吉他课。无论是在家练习还是在教堂演凑都可以进行说明。如果有其它个性化特长也可以列举,比如写作、烹饪、露营等。
  • 没有必要解释为什么没参加校内活动,而是要关注在已经做的活动上并凸显自己的特质。

正如我们强调多次,招生官看到千篇一律的校刊、模拟联合国社团、西班牙语社团等活动已经厌倦不堪。然而,一个在教堂里演奏吉他的经历却能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让招生官看到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会对录取助益颇多!

4、电子游戏算不算课外活动?

“我儿子非常优秀,高中成绩几乎全A,唯一让我苦恼的就是他酷爱打游戏。他从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不踢球、没有聚会、没有校内比赛。

正值申请季,他想把游戏当作申请文书的选题,并把参加过的游戏比赛列入活动列表。请问,在他想主修教育且不修任何与游戏相关专业的前提下,在申请材料中如此大加着墨于游戏会不会被拒?

解答

总所周知,美国大学在招生审核过程中采取整体评估(Holistic Admissions)的录取策略。

整体评估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帮助招生官基于广泛而多样的因素评估申请者的能力个人特点。具体落实到录取审核中,会考量以下5大因素:

01,客观的学术成绩(GPA、AP等);

02,主观的学术和能力材料(推荐信、文书、面试等);

03,课外活动(学术/非学术);

04,特殊的才华和天赋,能够满足大学不同部门的需求;

05,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学校课程和文化环境的具体情况。

从学生背景看来,虽然学术成绩很优秀,但只有一项关于游戏的活动,对录取名校来说是比较“危险”的。

先说文书选题,把电子游戏作为主题并不是不可取,关键在于内容质量。比如,对游戏的热情是否引导学生有其它事物有新追求?从中有哪些反思?

再者,热爱游戏的同学想主修教育比较容易引发招生官好奇。比如,为什么学生想主修教育?他在学校有无当过志愿者辅导其它学生或者帮助老师的经历?疫情期间,有无帮助过学生们解决教育相关问题?如果能够挖掘出来这些素材,会对录取更加有帮助。

然而,如果该学生是为电子竞技运动员,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有些大学为招募优秀的电子竞技运动员,甚至会提供高额奖学金。

但尽管如此,还是建议活动单一的申请者,在文书写作中向招生官表达自己在其它方面的兴趣、经历和想法。

5、全艺术类课外活动会影响申请工科强校吗?

“我的GPA和SAT成绩并不输其它工科申请人,但我在CA网申系统上填写活动列表时才意识到,我的课外活动大多是音乐、戏剧或音乐剧相关的,与我的目标专业(土木工程)并不匹配。这会影响我申请工科强校吗?”

解答

只能说录取不太乐观。

正如前面回答所提到的,在众多工科申请人清一色的数学奥赛、机器人俱乐部活动中,这位同学的课外活动显得很特别,容易令招生官眼前一亮。

但同时,招生官也会衡量该同学对工科的兴趣是否真诚,甚至会考虑其能否完成难度很高的工科学术课程。

鉴于此,建议情况类似的同学们要在主文书、小文书充分体现自己对学习工科的强烈意愿。或者在CA网申系统的附加信息部分,提交额外的文书补充解释自己的专业选择。

另外,建议同学们尽量挖掘目标专业和兴趣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做音乐剧活动时,发现剧院布景非常复杂,曾主动参与设计和布景,从而引发了对土木工程的学习兴趣。这对录取梦校是十分有帮助的。

6、我不是高中校队成员有必要告诉大学我对某项运动的热爱吗?

“我是一名9年级学生,非常热爱网球,计划高中每月都要参加USTA全美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但我不是校队成员,因为我高中网球校队非常顶尖且很难加入。那么,网球能作为课外活动吗?

解答

先说好的一面,网球运动是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

正如我们强调多次的,不一定是有考级证书或参加比赛拿过奖的特长,才能作为课外活动。只要是自己真正喜欢且有余闲愿意做的特长,都可能进阶为很好的活动。

再说坏的一面,虽然大学比较重视致力于体育的申请人,但在招生审核过程中,招生官们还是会着重考虑该申请人是否能为自己的校队做贡献

大多数体育运动都会被招生官认为是“好活动”,但并不会提高录取率。

总得来说,无论是成为高中校队的运动明星,还是能在校外比赛中屡获嘉奖,同学们都要在申请中凸显自己与大学的匹配度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老师有话说

看完以上6个有关课外活动的问题和回答,老师认为有3点需要准留学家庭格外注意:

美本申请,具备长线思维很重要

正如老师强调多次的,美国大学审查的是申请人高中阶段所有的经历和成绩。在课外活动方面,非常看重长久性系统性深入性

希望以此证明学生在学术方面是有潜力的,是可培养的,以及是自己想要的人才。

从以上问题和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提问者都是正处申请季的学生和家长。他们最大的痛点在于只着眼于眼前,没有具备长线思维用于好好规划自己的高中空余时间,“兴趣-活动-成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因此他们的大学申请结果往往比较“危险”。

鉴于此,老师还是想说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希望准留学家庭一定要提早准备,做好长线规划,这才是圆梦顶尖名校的不二法门。

课外活动的核心作用是凸显个人能力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好奇:到底做多少项活动对录取梦校会有最大助力?参加国际竞赛获得奖项是不是录取Top 30就稳了......

老实说,没有任何一项课外活动与名校录取结果有完全绝对的联系。准留学家庭一定要清楚的是,当我们提到美国大学看重课外活动,其实是说美国大学看重申请人通过活动所体现的个人能力。

看重的是申请人有无领导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等。

因此,课外活动数量的多少并不重要,也并不是说有高含金量科研竞赛,录取Top 30名校一定就稳了。要学会凸显自己的个人能力,才是拿到梦校Offer的关键。

彰显个性,避免活动背景过于同质化

细心的同学和家长或许注意的到了,针对第2、第3、第5项问题的回答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耳目一新的个性化活动,能够帮助申请人在众多“同质化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往年成功脆录前30、甚至藤校的猫头鹰学员们大多都有个性化活动经历。比如:

1. 冲进耶鲁、哥大、威廉姆斯等顶尖牛校的P同学,有做个性化活动“二战黑白照片彩色修复”的经历;

2. 拿下JHU、UCB等7所名校CS大满贯的J同学,有做个性化活动“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帮助有言语障碍的小朋友做康复练习”的经历;

3. 牛津、帝国理工、USC抢着要的T同学,有做个性化活动“无限生命公益”的经历......

鉴于篇幅原因,老师今日不能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名校生必备的“个性化活动”到底是什么来头,以及为何如此被大学招生官看重。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MAT是什么?MAT考试与英国申请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

IB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什么?SL与HL学习各有何不同?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