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书是怎样炼成的?

正如著名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的招生主任Adam Sapp所说,“文书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在于这是学生直接与招生办公室对话的机会。”因此,如何把握住这一机会,在“对话”中脱颖而出,让招生官在数以万计的申请者中记住甚至喜欢你,是每个申请季的学生都要面临的一项挑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文书才称得上好文书?

文书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在于这是学生直接与招生办公室对话的机会。

与博雅教育一脉相承

“放眼全球,美国本科申请的主文书(personal statement)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机构合伙人M老师对英美加等留学国的本科文书进行了对比,“同样都是申请者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学校传递信息,英国、加拿大等地的大学关注文书中所展现出的学术能力以及专业要求、与学校的适配度,虽然美国大学也会通过‘Why school(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why major(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补充文书了解这些内容,但招生官更希望通过主文书了解申请者是怎样一个人,有哪些特质以及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想法。

这种差异与美国崇尚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不无关系,其中liberal一词本身也代表了学生以文字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美国大学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希望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态度。

阅读和写作作为博雅教育的基石,在教育过程中备受重视,并不局限于语言、文学类课程。因此,“无论是计划学习计算机专业,还是国际关系专业,学校都希望看到申请者能够进行有效并真切的表达,展现你有怎样的成长和学习经历,而这些经历又塑造了你怎样的个性、价值观等等。”

M老师还指出,近些年,除了文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如布朗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鲍登学院等校开始接受或者鼓励申请者提交个人介绍视频作为补充申请材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学校都是希望在各项可量化的指标外,通过文字、画面等更为感性直接的方式听到申请者本人的声音。

好文书不同于“优秀作文”

“我原以为自己肯定不会被录取,因为和同学的文书比,我的看起来不够‘高大上’。”Zoe回顾自己的申请时这样说道。但后来收到塔夫茨大学的录取后,她才渐渐明白恰恰是这篇文书帮助她打动了招生官。尽管文书只记录了生活中的平凡片段,但折射出她如何通过绘画和戏剧这两个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中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一些家长可能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文书时惊讶不已,会发现和预想的有很大不同:文书没有突出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成就,也没有明确展现出孩子的优势优点,反而那些文章中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故事与对话似乎暴露了孩子的不足与弱点。这样真的可以吗?

M老师对家长的这种反应并不陌生,“家长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以及帮助他们给文书提建议的人并不太了解美国的话语体系,仍然以中国式作文的思路来揣摩申请文书。但实际上,两套文化体系的语言偏好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间接地体现了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作文训练容易形成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当你在申请文书中采用中国式作文的思路,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呈现出的往往不是一种真诚的交流。”M老师说道。在招生官审阅申请材料的短短几分钟内,如果文字中缺乏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复杂感情,是无法引起共鸣、形成记忆点的,也就很难打动读者,更遑论从庞大的竞争群体中脱颖而出。并且越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优秀学生总结”,越容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甚至生厌。

每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会选出几篇优秀的文书在官网上展出,从中你会发现这些文书所讲述的通常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是生活中若干个小事件所引发的思考。比如,Rozanne从自己学习钩织独角兽玩偶的经历引申到对于人生目标的思考,Elizabeth儿时和奶奶玩扑克时所学到的道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Dante将在国际象棋中学到的“全局观”用于生活,等等。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不需要是完美的,但他们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成长,展现出真实而动人的一面,这是讨人喜欢的。

M老师:当你在申请文书中采用中国式作文的思路,呈现出的往往不是一种真诚的交流。

与其他材料互为补充和佐证

Doris老师指出,文书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不妨将大学申请文书视为一个帮助招生官窥视你的窗口,可以让你展示出其他申请材料所不能体现的真实自我。

在美国大学招生中采用的整体评估(holistic review)中,文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申请材料互为补充与佐证,共同描绘出一个完整的申请形象。作为申请材料的灵魂,文书将活动、奖项、各种成绩背后那个真实的你勾画出来,帮助招生官看到各项量化指标背后那个活生生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对写好美本申请文书至关重要。

在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时,M老师常常喜欢从活动和奖项列表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回顾。“活动列表里通常会用明确、有力的动词和清晰、具体的量词介绍学生做了什么,但(受字数限制)没有解释清楚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你为什么要做,也就是你的初衷和想法——而这一点正是大学所关注的。因此当你在文书中还是下意识地讲述自己的各种优秀,这个逻辑在美国大学申请中是不讨喜,也是行不通的。”文书在整个申请材料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回答活动列表背后的各种“为什么”。

虽然文书并没有将一个不具备竞争力的申请者送入录取宝座的神奇能力,但如果文书能够将申请形象背后的逻辑讲透彻,申请者常常能收获更好的结果。

比如,此前机构录取耶鲁大学的Ryan在主文书中讲述了自己扎针灸的经历,其中也阐述了他由这段经历引发的对于科学与东方传统文化交叉点的浓厚兴趣。如果说活动和奖项展现了他扎实的理工科基础与实践,文书则突出了他对人、对社会的持续关注。这篇文书很好地解释了他为什么与所选的耶鲁特色的“科学、医学及公共卫生史”这样一个文理交融专业高度匹配。

Doris老师:不妨将大学申请文书视为一个帮助招生官窥视你的窗口,可以让你展示出其他申请材料所不能体现的真实自我。

让蛰伏的故事流淌起来

为了帮助每个学生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机构每年暑假的文书营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由写作(free writing):

“你的学术兴趣来源于什么?在校内外做了哪些相关的事?”

“你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惯例?”

“给你未来的室友写一封信,俏皮地介绍自己,告诉他(她)和你一起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想象你的人生是一部电影,扮演你的演员获得了奥斯卡奖。获得奥斯卡奖的场景是什么,为什么?”

……

这些“灵魂拷问”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的源泉,让过往重要的人生经历在脑海中静静流淌,从中捕捉那些对他们自身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点滴。事实上,这个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同时也帮他们顺着记忆的脉络了解过往经历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重新认识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如2023年秋季即将入读耶鲁大学的Clark同学所说,在机构写文书的日子是“真正认清自己、对自己更诚实的一个过程”。

当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面对文书题目时可能会感觉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没有过轰轰烈烈的独特经历,写不出精彩的故事。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经历,free writing正是提供了发现的契机。”Doris老师陪伴学生走过好几轮申请季,每次都能被新的故事所打动,但“由于缺乏经验,学生有时候无法意识到经历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内涵,更难于搭建框架将这些珍贵的故事串联起来,突出想要表达给招生官的核心。”这也是为什么导师会不断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去发掘仍处于蛰伏状态的故事,探讨故事传递的内核。

正如《让孩子学会与自己对话——M老师的文书指导故事》中所写,“这些故事更像沉默的独白,无力表达却又想要被听见。”需要的是基于多年专业经验的鉴别、提炼和升华。

在机构,家长同样是完成文书写作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撰写“家长文书”,家长一同帮助孩子回顾他们忽略甚至已经忘记的经历——这些有时也恰恰能为文书带来新的灵感和突破口。去年Doris老师在指导学生Michael完成文书时,就是通过妈妈的补充内容了解到其多民族构成的家族特点,从而找到了文化碰撞这个突破口作为文书的故事主线。

M老师会把写文书比作拍电影。有的文书可能讲的都是一些平实的小事,就很像小成本剧情片,但如果内容接地气、故事讲得好,常常会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高‘票房’以及观众的好评;而有的文书像商业口水片,即便是高投资、大制作,用华丽的语言和酷炫的特效堆砌了很多荣誉与成就,但看完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以及想细品的冲动,效果反而很难达到预期;而如果只一味考虑主旨,不考虑传达的方式和技巧,就可能变成纪录片、科教片,很难让招生官在异常有限的时间里以轻松的心情读下去,甚至意犹未尽;还有一些形式或内容与众不同的文书就好比art-house film (文艺片),不是所有招生官都能欣赏,但却也总会符合一些人的口味。虽有风险,但回报通常也会是丰厚的。

“因此,申请者需要思考在这一部自导自演的‘片子’里想要传达怎样的主旨和情感,同样也需要思考故事和画面如何展开才能更加引人入胜。”

千锤百炼的定稿过程

Free writing是文书的基础,也只是一切的开始。曾经有学生把机构的文书营比喻成“升级打怪”:free writing完成后,学生要经过无数次与导师的讨论,先确定文书的故事大纲;然后依据大纲和free writing中的素材充实文章;不断填充和完善细节;反复推敲用词、语序和表达方式;经过前面这重重关卡后,最终还需要面对机构文书委员会这个“终极boss”,才有可能迎来文书定稿。

Charles在回想去年暑假写文书的经历时不免感慨过程中的艰辛。他的文书写作并不算顺利,高中前在公立教育体系打下的英语写作基础过于薄弱,给他完成文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Doris老师的督促下,他完成了近万字的free writing。然而从故事大纲起,他们就进行了很多轮头脑风暴。很多在他看来无足挂齿的小事却成为Doris老师关注的焦点,被挖掘、延伸。最终,他们敲定了两版大纲。

一旦文书最关键的核心和框架确定下来,之后的讲述通常会顺利很多,但仍然需要反复的推敲、修改、润色、精炼。

好文书是怎样炼成的

文书经过不断打磨,最终得以达到最佳状态。

在Doris老师和文书支持团队(essay support team)的帮助和指导下,文书被一点点细致打磨:Charles根据引导补充小故事中的各种细节,以增加文书的记忆点;与主题关联不强的语句和段落被毫不留情地去除;故事展开的顺序也经历了几轮调整,以确保引人入胜;文书支持团队不断提出词句和表达的建议,使描述更加准确到位。Charles自己也不断结合写作中产生的疑问和新的想法主动找Doris老师沟通。

当然,写作中难免出现“思路枯竭”的情况。有时候,Charles在机构北京办公室坐一上午,却“颗粒无收”。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Doris老师会建议他出门走走,或者带着他一起阅读过往的优秀文书,亦或是一起浏览目标学校的网站。新的灵感常常会在这时悄然而至。

初稿在这样的反复中得以完成。但Charles还没有来得及放松就收到了机构文书委员会的反馈:“文章开篇的故事并没能很好地展现Charles的特点,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不够紧密。”辛苦写的文章这么快就被驳回,Charles难免气馁。但Doris老师很快与他开启了新一轮讨论,他们没有时间自怨自艾。

商量过后,他们放弃了原本放在开头的童年轶事,重新以free writing为蓝本,寻找突破口。又经历一轮创作和打磨后,文书重新提交给文书委员会,等待新一轮的审核。

在机构,一篇文书往往要一群人经过几周,甚至数月的不懈努力才最终得以定稿。也正是经过这样的过程,导师和委员会才能确保每一篇文书达到最佳状态,里面的每一词每一句都达到与整个申请材料的高度契合与协调统一。

经历过两个月的苦苦奋战,Charles的文书终于通过层层把关,变成了可提交的绿色版本(注:机构一般以绿色标记文书最终版本)。而他也从最初对文书懵懵懂懂,到清晰地知道通过文书向大学传递怎样的信息和情感。

这个过程中,他提高的并不仅仅是英文写作,更是自我认知与自信。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帝国理工商学院24fall硕士申请开放!13个专业录取要求、班级数据公开!

下一篇

2024申请季哪些学校提供ED1、ED2选择?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