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一直处于有待挖掘的状态,直到我知道有个985学校,学习财务的学生均分80-82的样子被录取了。打开网页一看,好家伙,这个专业其实只需要处在 UCL 名单上的学生均分最低80就够,而双非的学生均分85就够。再研究一下课程设置,发现这个专业研究的维度非常之广,包括医疗,交通,教育,环境,食品,性别,商业,政策等等多重问题。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走赚钱的商业路子,想未来进入咨询公司工作,你需要为你的客户调查某个二三线城市市场是否适合入驻一些连锁按摩店,那么你需要考虑的便是这个城市人口的消费特点,比如这个城市是否发展到居民愿意将钱消费在养生健康方面。
工作压力大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这样的按摩店生意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要么就是成都那类宜居性城市,按摩采耳这类服务也饱受闲散舒适的居民喜欢。可就是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这类服务就很难将市场铺展开来。
换句话说,研究商业要考虑其市场所处的城市环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特征,这种特征奠定了居民们的不同消费习惯和理念。
成都的火锅消费,北京的教育消费,上海的咖啡消费,都深深地反映着这些城市的地域文化经济特征。要想研究商业活动,一定要研究这些活动所发生的场所——城市。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想走悲悯天下的社科路子,这个专业也非常对味。因为这个专业有课程专门研究城市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的裹挟。
例如,深圳的城中村,即在高楼大厦的明艳城市中有一个小的村落里面住着外来打工的出租车司机,足疗妹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恨情仇,以及新兴和没落的冲撞都是研究一个城市发展的最佳证词。城市是一个充斥着不平等的场所,打工子女所面临的教育不平等,洗脚妹所面临的性骚扰,掌权者和平民的阶级不平等,这些都是多么有意思的话题。
城市化进程看似明媚繁华,但那都是针对强者而言,而无数底层人民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无法享受城市化的成果。
你们一定看过一个视频,镜头中摆摊的老头和城管推推搡搡,老头迎来一众的指责。而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待这样的镜头或许和我们的视角截然不同。
城市发展的研究者们或许会很悲伤,当我们责怪社会治理中过程某一个群体的的无理取闹时,我们实际上忽视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保障对个人生存发展的限制。
我们如此厌恶那个违背城市中某个规则的老头,这证明了我们如此追捧城市文明。而城市文明势必要以某种压迫的姿态存在,因为谁规定了制度和文明?我们对于外地老头的厌恶实际反映的就是我们认同外来人口必须融入掌权者所制定的城市话语体系当中,才可能被城市接纳。这本身是一种阶级主义。
你看,这个专业有意思极了,无论你是商科背景,抑或人文社科背景,你都可以研究城市,因为城市包罗万象,充满了金钱,也充满了人性。这些都可以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