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重点从学术层面解读了一下。通常,考核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参与度、出勤率、演讲、论文等。而且,每个考核方式在不同教授、专业、学院和学校的4.0 GPA要求中占比不同。
除了语言环境外,还有内容、知识深度、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时间、节奏和工作量等因素也需要考虑。因此,我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对于单门项目,我们需要从 Syallbus 开始,明确知道这节课的最后要求的内容是写什么,具体需要拆分一下都有哪些项目会被考核,并且,如何考核。
针对不同的考核项目,自己也要做到心里有数,对准备时间、准备材料等有预估,另外需要看看是否有相关的材料,可能需要收集一下,往年例题是很好的、能让我们做评估的内容的。
如何复习和应对考核?
如果将GPA视为一种成果,那么如何实现这个成果就成为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巧。
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教授讲课过于发散、没有PPT、口音不容易听懂、没有复习资料等。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因人而异。
例如,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在课堂上表现的学生,只有在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我曾经通过这种方法在三年内完成了123个学分的学业。寻找有效的复习材料也是一项能力,例如整理教授的PPT、整理课本内容以及进行课外阅读等。
养成良好的规划习惯
在大学里,我们不再像高中时有课程表从早到晚进行安排。相反,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空闲时间完成作业、参加社团等活动。对于刚入大学的人来说,适应时间安排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建议大家做两件事:
- 无论是使用电子日历还是纸质日历,都需要记录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
- 要对自己心中有数,比如计划完成一项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以此来倒推安排开始时间。
此外,我们还需要合理安排交叉的作业,即不能等一个作业完成后再开始下一个,需要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分配,比如今天花1小时完成A作业,半小时完成B作业等。
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具备的时间规划能力。时间规划能力包括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分解任务、安排优先级、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等技巧。时间规划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的能力。
当人们具备良好的时间规划能力时,他们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任务和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压力,提高生产力和质量,更好地平衡学业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