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
今天小编为大家采访了从凯斯西储成功转学到芝加哥大学的T同学。Ta不仅是个GPA 4.0的大学霸,人还非常友好,给机构推荐了很多身边的同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T同学的转学历程。
问:为什么想要转学?
答: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新生美本申请自己没申好,有点不甘心,总结失败的教训后觉得如果有机会再申的话还想再申一次;第二就是想学的专业在凯斯西储不是强项,资源也比较少,所以了解之后就更加确定要转学。所以我高中毕业暑假前就已经开始跟顾问老师联系,沟通一些初步的规划了。秋季大学开学第一个月就基本上是确定要转学。
问:暑假期间除了联系了咱们的顾问老师,还做了其他的准备吗?
答:我转学申请的方向是东亚研究,暑假跟着敦煌研究院的老师做粟特人有关的研究。假期就是以这个为主,从最开始上课到自己做研究写论文基本上一个暑假就完成了。暑假期间还学习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方面的内容,到云岗石窟进行了研学。
问:咱们聊聊选校吧,选了哪些学校,为什么最后决定去芝大?
答:我总共申了十所左右,其中最想去的两所一个是原来美本申请的第一选择哥大,然后就是芝大。其实芝大美本申请的时候没有申,因为那时候学校研究得不太深入,后来看了学校官网,觉得不管是我想学的专业还是学校整体的氛围都特别符合我的期望。而且我的第二个学术研究是继续机构一对一的学术辅导项目,辅导老师是芝大的副教授,所以基本上就确定转学申芝大。
问:你觉得这个研究对你转学的帮助大吗?
答:我觉得肯定是有帮助,但是我不清楚具体有多大的帮助。因为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和顾问老师的想法都是把它做好,能让这位教授帮我写推荐信。但是这个研究选题特别难,做的时间比我预期的长了很多,教授的要求标准也很高,论文修改了很多次,圣诞节前还没有定稿。圣诞节假期我的重心就转到申请文书,后面这位教授也特别忙,我跟他的沟通就变少了,最后我自己写完了这篇论文,没有找芝大教授写推荐信。
问:你转学之前有没有什么顾虑或者担心的地方?怎样去调整这种心态?
答:有,最大的顾虑就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但是最后的结果没有保证,所以就担心万一都没中就浪费了一年。转学这一年“夺走”了我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如果不转学我可能会去多认识一些朋友,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但是我觉得毕竟转学是我一开始就定的一个目标,那时候跟顾问老师沟通配合也非常好,虽然转学和大学申请一样有运气的成分,但尽全力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就OK了。调整心态的方式主要还是跟父母和朋友聊,因为我们学校想转学的中国同学还挺多的,我有很多朋友不是大一转学就是大二转,所以共同话题还是挺多的,大家一起聊天互相鼓励。
问:关于你的课外活动方面,你觉得有没有对转学帮助比较大的?
答:除了学术研究外,我主要的课外活动都是跟音乐有关,申请时能提交作品集的学校我都把音乐作品视频提交了。凯斯西储音乐专业跟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有合作项目,所以我选的音乐专业课都是在音乐学院上的,也跟他们一起演出比赛,也有拿奖,我就把这些都写到活动和荣誉里面。而且我打算去芝大继续我的音乐活动,我计划把音乐作为辅修来学习,学校的合唱团和阿卡贝拉社团甚至校外的比赛也会参加的。
问:你觉得这些活动除了转学还有什么样的帮助?很多同学都在问转学工作量挺大的,怎么样还有时间去做这些活动?
答:音乐陪伴了我很多年,也是我在凯斯西储的第二个专业,所以一直做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我觉得不一定要去特意安排或者为了申请去做一个活动,而是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或者是自己一直在做的活动,这样就会比较轻松,就不会把上音乐课或者去唱歌当成一个任务。对我来说它们是一种放松,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我反倒觉得这是在课业和转学之外的一种娱乐方式。
芝加哥大学阿卡贝拉
问:能不能简单总结一下你大一的求学经历?你都上了哪些课程?和教授的沟通如何?最后是怎样拿到的教授推荐信?
答:凯斯西储规定大一第一学期所有人都要上写作课,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秋季学期我上了微积分,还有两个人文课程:中国宗教与哲学和美国与亚洲的国际关系。中国宗教与哲学这个课程给了我在学校获得跟着教授一对一做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的机会。我觉得政治科学这门课还是挺有意思的,大家总说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但真正听专业的教授讲,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还挺有意思的。除此之外我还有声乐课和合唱团。秋季我还参加了学校一个人文项目,参观克利夫兰周围的博物馆和听人文相关的讲座。
我当时向两位教授要了推荐信。我觉得跟我沟通最顺畅的是美国与亚洲的国际关系教授,正好我们是他退休前带的最后一批学生,所以我们这个班对他来说就有特殊的意义。我也是他班里唯一一个中国籍学生,班里其他的亚洲学生都是ABC。因为这门课会讲到中美关系,所以很多时候在课上老先生还会问我在中国的见闻,他人也特别友善,所以我第一个向他要的推荐信。他当面和邮件上都鼓励我追求自己的目标,认为我有能力去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我觉得非常幸运能遇到这样的教授,也非常感谢老先生。
问:你是跟芝大的教授做过research科研,你跟他合作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收获?
答:我觉得收获很大。我合作的这位教授是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华裔,他是做东亚艺术史研究的。我当时选题,本来想以历史的方向去做学术研究和写论文,他帮我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就是怎么样通过艺术和艺术史的角度去分析,然后去证明一些潜在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
问:方便分享一下你写文书的过程吗?
答:我大概十一月底感恩节期间就开始跟文书老师沟通。我当时是先写密歇根大学和芝大,因为密歇根大学递交时间最早,芝大是我最想去的学校之一,文书老师认为这两个学校文书题目比较多,相对来说文书具有代表性,所以这两个学校定稿后其他学校就会快很多。
我先从密歇根大学开始写。密歇根大学除了 Common APP的PS外,还有why转学、why密歇根大学,和一个有关community社区的文书。我和两个文书老师就why转学和why密歇根大学进行了头脑风暴,很快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框架结构。和Community有关的文书我写了高中阿卡贝拉有关的活动。芝大转学申请对Common App的PS是非必须的选项,必须要提交的文书是why转学与why芝大内容合并的一个文书和一个特别怪的小文书。
就是芝大每一年会给你6-7个题目,你可以自己选,芝大网站上还给出往年的题目,你也可以从里面选。甚至如果你觉得那些题你都不想写可以自己编一个出来写。它的创作空间非常大,但是每道题问的就很怪,比如说如果智齿能跟你说话,它会给你什么建议?还有一道题是如果古代的人有现代的工具,你会怎样搭配?都是非常奇怪的问题,有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答。
创意写作这方面我写的特别少,自己也不太喜欢写这种东西。一开始想的是写智齿那个题,但想不出来如何展现自己性格特点同时还跟这个题目很契合的故事。后来我就转变了思路,我先确定了最想写的经历,然后在芝大历年小文书题目找哪一个和我想写的经历最契合。文书老师也帮我一起去找,后来我们找到往年一个题目是关于路的,通过讲述路的背景和你的经历来反映你的性格特点。
我的经历就是几年前我和爸爸去云南腾冲徒步过史迪威公路,这是很有历史意义但被很多人遗忘的一条路,在二战的时候叫“缅甸公路”。当时我们在腾冲一周,现场参观和学习了很多云南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所以这个经历和路的那道题目很契合,也和我做的东亚研究相关。和文书老师沟通后,从确定思路到最后定稿不到十天。在确定思路后我和文书老师基本上2-3天就有来回一稿的往返沟通,她们在我原稿的基础上对文书的结构和语言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修改了三四稿基本就定稿了,整个来回修改的过程效率还是很高的。
T同学提到的芝加哥大学关于“路”的文书
问:和机构的转学项目顾问老师以及文书老师们合作感受如何?他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答:顾问老师我是高中一毕业就沟通了,他很快就指出来美本申请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跟我和家人自己分析的比较一致。我上一次没有做好的,转学就会去多注意和调整,我跟顾问老师很快定好了重点目标放在哪,然后阶段性的和顾问老师汇报情况,安排一下之后的规划,不需要很多沟通但是很有效率。
秋季的时候顾问老师给了我几位文书老师来选择,我去Zoom上跟他们聊,然后选了两位文书老师。我就想选两位风格不一样的老师,这样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给我参考。第一个老师是哥大法学院就读的E老师,本科是在耶鲁读文学,人很友好,反馈很直接,头脑风暴时能很快地想出几个点。第二位是M老师,他的风格不太一样,比较委婉但也很会鼓励别人。他给我改稿子的时候不会直接告诉我要怎么样,而是引导我去想,能不能往这个方向写一下,或者是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所以这两个老师很互补。
问:这也是我们给每位同学配备两位文书老师的原因,这样你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问:最后,有什么话想对有转学想法的学弟学妹说?
答:转学其实挺耗精力和挺有压力的。我跟国内的小伙伴聊的时候他们都很羡慕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不仅能转专业还能转学。我觉得不管最后结果怎样,这个转学的过程给我带来的收获和成长可能一点不亚于我最后的录取结果。所以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想去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有更好的发展,我还是很鼓励大家去尝试的。
问:真正转学成功的同学都有这个心态,就是把过程本身看的比结果重要。这样你就不会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困扰,而是去享受这个过程。往往当你享受过程,结果也是不会差的。这个想法其实不仅仅适用于转学,也适用于人生所有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