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的博士生导师Chi Wah Leung,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了解教授的研究领域
教授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和薄膜方面的研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利用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先进电子器件。例如教授曾研究过铁磁性纳米掺杂碳原子线的合成,这种材料可用于调控CNT晶体管中的能障。教授还开发了多种金属/碳化硼薄膜材料,实现了磁性和电学性能的优化调控。总体来说,教授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纳米尺度材料设计,以及高性能器件的研发和应用。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A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Parameters on the Synthesis of a Carbyne with More than 6000 Atoms for Emerging Continuously Tunable Energy Barriers in CNT-Based Transistors (Nanomaterials, 2023)
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超过6000个碳原子组成碳原子线的合成过程,为CNT晶体管中能障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Light-Triggered Reversible Tuning of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a Photoactive Plasmonic Molecular Nanocavity (Nano Letters, 2023)
本文在光敏活性的等离子体纳米腔中实现了二次谐波发生的光控制,这项工作可推动光子学研究。
Modulation of Exchange Bias in La0.35Sr0.65MnO3/La0.7Sr0.3MnO3 through Volatile Polarization of P(VDF-TrFE) Gate Dielectric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3)
本文通过调控铁电P(VDF-TrFE)介质实现了La0.35Sr0.65MnO3/La0.7Sr0.3MnO3 超格子的交换偏置调控。
Hydrochloric acid etching induced flower-like NiFe-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3)
本文报道了花状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在氧气发生反应中的电催化效应。
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from Aluminum Using Spatially Structured Light (ACS Photonics, 2022)
本文利用结构光实现了Al的三次谐波发生,展现出色的非线性转换效果。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功能材料和器件领域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长期担任多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目前的H-index达到34,被引频次超过4000次。教授曾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的杰出青年学者奖,并担任多项香港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可以说,教授是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有话说
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各类纳米材料的设计和优化。例如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教授针对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进行了蜂窝状的构建,实现了该材料在氧气发生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提升。通过深入理解教授的研究思路,我认为材料的立体构建是提升性能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此,我希望能够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实现更精细化的材料多孔网络结构构建。例如,可以设计出类似斜交木堆积的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孔结构。这种高度立体互连的结构不仅可以提高表面活性,还可以优化孔隙率,进一步增强催化效果。
另外,我还希望可以导入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材料多孔网络结构的参数自动优化。例如,可以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获得材料孔隙率、孔径分布、堆积模式等参数的最优匹配方案。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设计思路,能够高效快速地获得性能最优的多孔结构。
在教授的指导下,我相信上述结合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多孔材料的催化性能。这可能也会对教授当前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与帮助。我衷心期待能获得教授的指导,在材料优化设计领域开展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