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转专业申到脑科学全奖PhD经验分享

CL,985院校化学专业,GPA中上(3.9/5),GRE317,一段加拿大暑研,转专业申到脑科学全奖PhD。

从大二开始,CL发现自己对脑科学感兴趣,便一步一步朝着这个“不可能”的目标努力。她有自己的节奏,不被内卷和焦虑裹挟,坚持着玩儿手机和吃零食“恶习”,经过了3轮面试,拿到UMass PhD全奖。

看看她那悠然自得的努力是否能感染你。

1. 大学你就明白跟别人比较和卷没有意义,是怎么做到只专注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坚持不住的时候吗?

在高中的时候,有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但是周围的环境里面的客观指标太多了,包括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我在此过程中也被迫参与了比较。不过比赢了的感觉确实很好,所以可以说是快乐地参与到了比较当中。

上了大学之后,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大学和高中的重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标是不一样的,选择更多元化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很多选择和路线确实不适合我,所以会变得更容易专注于自己。

也有不想坚持的时候,这时我将会心安理得但又会非常焦虑地摆烂一会(主要表现为玩手机和吃饭),然后打开flomo写点东西,谴责一下自己,再立个新目标,继续重新努力,专注于自己个人的成长。

2. 大二的时候为什么会认定脑科学这个方向?这期间有什么成长或者改变,发生了一些什么?

大二的时候开始做有机化学实验了,干不了。

我是很惜命的选手,真的很讨厌稍不留神有机实验就出意外的状态。再加上实验很多,每次做实验都要先爬一座山,再上一座楼,走到实验室的时候感觉已经筋疲力尽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更像是我坚定往下走脑科学道路的推手。

由于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以及上大学初期有很多的探索欲,让我找到了热爱的方向。   真的很喜欢Cognitive Neuroscience,可以一直带给我动力和能量,让我有很多的求知欲,有一种非这个东西不搞的感觉。 我之前对心理学这个学科是一直有误解的,在以前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学好像就是所谓的“心理健康”。我高中课余生活主要还是玩手机,搞得我常常怀疑我的心理健康。

在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开始接触脑科学和心理学,在app上读书和听课,一些心理学理论确实解释了我高中自习的时候为什么无法专注、难以达到自我预期的原因,令我感觉大彻大悟。

尤其当我第一次听说有关于“专注”的理论,就非常的amazing和fantastic!研究脑子真的很帅啊!这个器官就真的很有意思!   之后日积月累,了解在增多,兴趣在增加,大一下学期就彻底决定跑路,算是在大二上正式收获了第一份关于脑电的科研。

我个人对于转专业和跨专业的态度其实非常包容。因为看过调查数据,发现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人其实很多,所以我感觉念了之后发现不喜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我当时选化学不慎重(当时综合来看是最有前景以及最合适的选择)。
综合来看,我很幸运地很早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以顺其自然地就去做了。

3.决定转行脑科学之后,你的科研、学习、生活节奏跟周围的人肯定不一样了,你是如何自己给自己定目标的?

我的策略是:平时优先快速完成本专业课程的作业和任务,我就有时间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了。期末的话,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化学的学习当中。

由于跟同学做的事情不一样,我不是很清楚同期的同学在做什么,大致了解到其他同学在发论文、做大创,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比较关系,反而没有很焦虑,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由于不期望从学院这里得到什么资源或机会,没有在这方面付出什么努力,也很少参与各类事务,很像编外人员,反而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来自由分配,可以去学我认为重要的脑科学方面的东西。

我的最终目标是申请到博士学位,那么中间会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 大目标是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自己能做的,如果真的没有申请到,最起码问题要出现在自己确实无法掌控的东西,那么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小目标方面就是正常规定需要完成什么内容。主要在学的是脑电信号的处理,学习方式就和正常去学一门课一样。申请研究项目也是常规目标,阅读教授的论文,准备材料,希望自己能充分准备,好好发挥,如果真的是充足准备,对方有自己的想法没有给我offer,那么我也不会感觉特别失落。

4. 脑科学的博士申请有多难?真的热爱和准备充分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么重要?

脑科学是比较大的一个领域,更具体的说,我算是在做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心理)和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科学)的部分,比较难的部分是跟教授说自己的研究计划。

不过随着科研过程中和申请季看各实验室的介绍,会对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有一个更全面的感知。在此过程中,我也逐渐找到和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的问题,也能感受到哪些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东西。

面试的三个学校始终围绕着我的研究兴趣开展,基本没有聊过科研以外的话题,而一些技能在聊科研的时候可以顺其自然地被带出来。

所以个人感觉,热爱真的可以更好的帮助我去自由的思考研究方向、研究趋势、以及如何去解决科研过程中的问题,准备文书和面试也会更主动一点。

5. 为什么选择机构一起完成两年的申请准备工作?从大二到现在你在过程中有收获和成长么?

我个人的科研能力、总结复盘能力都有提升,以及能够更全面、更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这个来自于在机构 Workshop课上与其他学员交流的时候,能感受到有人很有科研想法和科研能力,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很强,也同时是我个人提升眼界的过程,因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和同龄人探讨这些问题。

这种频繁的启发式的探讨,会让我更坚定走下去的想法,因为也有很多人在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努力;也会激励我继续去深耕于要申请的领域,提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也会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其他同学对自己材料的点评,我可以看到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以及可以在文书中放大扩展的个人优势。

除此之外,很喜欢老师能够点出一些原因所在,指出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操作。比如提醒我继续看文献和套磁,继续做科研,在邮件里面给出更多的updates;在UMass没有认证我的雅思成绩的时候,提醒我去argue以及考多邻国(要是DIY申请的话,我可能摆烂的概率大);以及有时候安慰我的一些方式等。   其实有些时候也知道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但是心里会逃避,老师一说,就会更坚定地去做。

6. 目前这个方向是你真心热爱的吗?你对自己的offer满意么?

真滴很喜欢,尤其是现在手里看到的Research Proposal,是在做Audiovisual Speech(试听言语),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方向。

因为感觉做Speech Perception(言语感知),做更多的自然刺激,更贴近生活,确实算是一个热门趋势。另外我感觉非常刻板和标准的刺激,已经被研究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个人也非常看好和热爱这一方向。

查了一下UMass Amherst的心理美国排在50-60,在和研究生聊的过程中感觉现在氛围还是很不错的。虽然看钱似乎很一般的样子,但是我更多会在意和教授之间的气场是否合得来,是否能聊得下去以及相互吸引,粗略聊了三次,感觉是不错的教授,做脑电的经验很丰富。

再加上其他的生活因素,了解到学校在镇上,食堂不错,地理位置也没有很偏,周围还是有大城市的,考虑到要生活很久,所以虽然学校不比我申请的第一梯队的学校(Duke、Umich、Uoft),但我真的非常满意。

科研方面大环境和平台肯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更多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是看个人吧(毕竟脑电设备和被试都有,有问题张嘴就可以问),所以某些排名和大家心目中名校光环的缺失,并不会是什么很严重的因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TOP30有哪些含金量高的硕士学位值得攻读?

下一篇

如何解读耶鲁大学最新招生政策?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