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运动科学与体育系的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的Professor Amy Sau-ching HA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夏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的教授,曾担任该系主任(2009-2015)和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2015-2023)。她领导运动教学与体力活动评估实验室,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提升个人的体育活动、健康和生活质量。夏教授拥有台湾辅仁大学学士、美国Springfield College硕士和Walden University博士学位,在体育教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研究领域
导师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
- 应用信息技术于体育教学
- 以家庭为基础的体育活动
- 基本运动技能
- 身体素养
- 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分析
论文:"Improving children'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through a family-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Results from the "Active 1+FU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这项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评估了一项为期8周的家庭体育活动计划对改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效果。研究显示,参与"Active 1+FUN"计划的儿童在多个基本运动技能测试中表现出显著进步,包括物体控制和移动能力等。
这一发现凸显了家长参与和家庭环境对儿童运动发展的重要影响,为设计有效的体育干预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Increasing students' activ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ults of the self-determined exercise and learning for fitness trial",发表在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这项研究探讨了自主性支持型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生课堂体育活动水平的效果。研究采用群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干预组采用自主性支持元素(如重视学生意见、提供选择机会等)。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自主动机水平也有所提升。这一发现彰显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在改善体育课参与度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体育教学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论文:"Parent's physical literacy enhances children's values towards physical activity: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发表在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这项研究采用串行中介模型,探讨了父母身体素养如何通过影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价值观,进而影响其体育活动水平。研究对300多对香港父母和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数据。结果表明,父母身体素养通过提升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indirectly促进儿童体育活动参与。该研究揭示了父母在塑造儿童体育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关键作用,对家庭体育干预具有重要启示。
论文:"Acceptability of a parent-focused program for physical literacy development among parents and childre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qualitative study",发表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这项定性研究考察了一项面向家长的体育素养促进计划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可接受性。研究团队对参与计划的20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他们对在线学习资源的看法和使用体验。
研究发现,尽管存在时间安排和技术障碍等挑战,大多数家庭对计划内容和形式表示认可,体育游戏和亲子互动活动尤其受欢迎,但需进一步提高内容针对性和趣味性。这一研究及时回应了疫情背景下的体育教育需求,为优化在线家庭体育干预提供了经验借鉴。
论文:"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parental support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 A longitudinal study",发表在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这项追踪研究考察了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支持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对香港4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问卷调查,使用交叉滞后面板分析探讨变量间的纵向影响。
结果显示,儿童感知到父母情感和实际支持的程度较高,与其身心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此外,这种关联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稳定性,表明家长支持的长期效应。该研究从儿童视角揭示了家庭环境对其身心发展的塑造作用,为开发促进儿童健康的家庭干预策略提供了依据。
项目分析
- 2023-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项目基金(KPF)资助的"Fit & Active Retirement:一项面向年轻退休人士的移动端、结合教练和同伴引导的体能计划"。
- 2022-2025年研资局研究影响基金(RIF)资助的"幼儿体育活动、教育、评估、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PA REALITY):一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幼儿园学生运动教育计划"。
- 2021-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直接拨款资助的"香港幼儿24小时运动行为和身体健康的家庭作息和养育实践的作用"。
- 2019-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项目影响力提升基金(PIEF)资助的"通过体能注入和创造支持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乐趣:扩大SELF-FIT干预的规模"。
- 2019-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教学发展与科技促进学习补助金(PDTL)资助的"利用创新教学法和科技支持幼儿园课堂教学与评估"。
- 2018-2021年研资局优配研究金(GRF)资助的"通过改善父母行为和以家庭为基础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身体活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想法
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评估
研究设计: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在特定社区开展为期1-2年的体育素养促进计划。邀请家长、教师、社区教练等共同参与方案设计和实施,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加强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调。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评估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科技辅助自主学习的应用与优化
研究设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体育学习系统,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和运动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反馈。在体育课堂引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体验。采用准实验设计,考察不同技术手段对学生运动技能、动机和参与度的影响。
体育素养理念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路径
研究设计:系统梳理国内外体育教师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提炼体育素养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开发面向职前教师的体育素养课程模块,包括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分享等环节。为在职教师提供主题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等多元化的职后培训资源。采用行动研究,探讨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和优化策略。
后疫情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与体育的跨学科研究
研究设计: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考察疫情对不同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识别高危人群和脆弱环节。运用生理监测技术,分析疫情期间久坐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损害。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干预性地考察体育活动在缓解青少年情绪问题、促进心理韧性方面的作用。整合流行病学数据,评估疫情对青少年体育参与不平等的影响。
申请建议
1.夯实学科基础,拓展理论视野
儿童青少年体育行为发展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涉及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申请者需要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夯实体育学核心课程,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同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形成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建议主动修读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为未来开展交叉研究奠定基础。
2.培养科研能力,积累研究经验
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建议申请者在硕士阶段就主动参与导师或学长的研究项目,学习实践科研设计、数据分析、学术写作等技能。在夏教授的研究领域,特别需要掌握问卷调查、准实验设计、质性访谈等方法,熟练使用SPSS、Mplus、NVivo等数据分析软件。鼓励申请者将学位论文选题与夏教授研究方向相契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新的研究问题。
3.关注学术前沿,把握研究热点
儿童青少年体育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话题在不断更新迭代。申请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期刊,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建议重点关注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等SSCI期刊,提升学术敏感性。同时,关注国家教育和体育政策动向,把握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等重大战略需求,增强研究的时代性和实践性。